潘興揚
2017年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報告用1.86萬字回顧了“十三五”開局之年所取得的成就,同時部署了2017年九大工作任務。
2016年,“十三五”開局良好
報告中提到,在過去的一年,我國發展面臨國內外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交匯的嚴峻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各地區、各部門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要進展,全面深化改革邁出重大步伐,全面依法治國深入實施,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十三五”實現了良好開局。
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GDP達到74.4萬億元,增長6.7%,名列世界前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就業增長超出預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數再創新高。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2%,為多年來最低。
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全年新登記企業增長24.5%,平均每天新增1.5萬戶,加上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市場主體每天新增4.5萬戶。
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持續提升。高速鐵路投產里程超過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農村公路29萬公里。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21項。新增第四代移動通信用戶3.4億、光纜線路550多萬公里。
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超過240萬。棚戶區住房改造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80多萬戶。國內旅游快速增長,出境旅游超過1.2億人次。
八大工作奠定發展局勢
宏觀調控上,依靠改革創新來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擴大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規模,降低利息負擔約4000億元。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廣義貨幣M2增長11.3%,低于13%左右的預期目標。
供給側改革上,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以鋼鐵、煤炭行業為重點去產能,全年退出鋼鐵產能超過6500萬噸、煤炭產能超過2.9億噸。
深化改革開放上,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取消165項國務院部門及其指定地方實施的審批事項,清理規范192項審批中介服務事項、220項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
創新引領上,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實施《中國制造2025》,落實和完善“雙創”政策措施。部署啟動面向2030年的科技創新重大項目,支持北京、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新設6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0萬件,技術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上升到56.2%。
城鄉協調發展上,形成新增長極增長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編制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增1600萬人進城落戶。
生態文明建設上,綠色發展取得新成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5.6%和4%,74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9.1%。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1.7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下降2個百分點。
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投入增加。全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超過1000億元。為1700多萬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或護理補貼。重點高校招收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人數增長21.3%。全年資助各類學校家庭困難學生8400多萬人次。
在政府建設和治理創新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議案13件,制定修訂行政法規8件。完善公共決策吸納民意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加大督查問責力度。
2017年,九大任務全力以赴
報告指出,2017年的主要發展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回穩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三四線城市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積極有序“去杠桿”,降低企業杠桿率。
小微企業年應繳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
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抓好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國企國資改革,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
釋放內需潛力。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相適應、消費升級和有效投資相促進、區域城鄉發展相協調,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作用。
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
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決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