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胡濤+++彭志萍
廣安市轄兩區三縣一市,均為四川省定貧困縣。近年來,廣安市緊緊抓住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契機,激活林業要素,培育經營主體,強化配套服務,謀定青花椒,改革供給側,筑實脫貧路,為活躍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助推林業脫貧攻堅樹立了成功典范。2016年,該市廣安區、前鋒區、華鎣市經過評估,均達到國家“兩不愁、三保障”及四川省“1超6有”的脫貧標準,成功摘除“貧困帽”。
激活林業要素 選定青花椒
廣安市把激活林業要素、釋放改革活力、發展現代林業、促進農民增收作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落腳點。林業要素主要就是林木資源、林地資源和林產品資源要素,經過多年生產實踐和多方反復論證,終于找到了一條激活林業要素的途徑——發展青花椒。
——青花椒適生易管。青花椒喜溫、喜光,耐干旱、耐溫濕,為廣安的鄉土樹種,群眾歷來就有栽植和食用青花椒的傳統習慣,在該市丘陵、平壩區多有分布,非常適宜廣安的氣候、地形和土壤條件;同時,青花椒抗病性強,可以采代剪,采收期長,管理簡便,栽培技術易掌握、易推廣。
——青花椒品優高效。經多年努力,選育了省級認定的本地優良品種“廣安青花椒”,經測產每畝達1551公斤。全市“廣安青花椒”年苗木生產能力已達1200余萬株,有效解決了外來品種適應性差、產量低、病蟲害嚴重等問題,為全市規模化發展青花椒產業提供了優良的種苗保障。青花椒產業作為一項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特色產業,三年可投產,附加值高,每畝年產值可達萬元。
——青花椒前景廣闊。花椒作為主要調味品在我國種植利用達2600年多年,隨著消費區域的擴大,以青花椒為主的菜系、品牌在不斷豐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椒油、椒葉、椒籽的藥用食用價值也在不斷地被深度開發。
培育經營主體 改革供給側
廣安市把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作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著力點,準確定位不同主體的不同組織功能,提高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適度規模經營,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質量,達到與需求側相適應的新水平。
——培育專業大戶。全市已培育經營青花椒面積5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198戶、經營面積為2.06萬畝,占青花椒總經營面積的12.9%。花椒大戶的發展,發揮了在林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基礎性作用,成為家庭經營向集約化方向轉變的骨干力量和直接從事花椒生產的生力軍,為提高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社會化水平提供了堅實的微觀基礎。
——培育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全市現有青花椒合作社53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個、省級示范社5個),經營面積為9.94萬畝,占總經營面積的62.1%。合作社的發展,發揮了集生產主體和服務主體為一身,融普通農戶和新型主體于一體,聯系農民、服務自我的獨特功能,在統一經營、做“大”規模上邁出了較大步伐,特別是在廣泛吸引常年外出務工農戶大量閑置撂荒土地入股,為社員提供產加銷一體化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確保了花椒生產的總量供給和產能基礎。
——培育龍頭企業。全市已建成青花椒精深加工企業4個,打造了“禾成”“長田香”“麻廣廣”等廣安特色青花椒品牌。國家級龍頭企業廣安和誠林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成標準化青花椒保鮮、干花椒加工、花椒油生產線和林特產品冷藏保鮮庫,2016年加工保鮮青花椒3000余噸、花椒粉100余噸、干青花椒500余噸、花椒油100余噸、冷藏保鮮3000噸,實現利潤6000余萬元。龍頭企業的發展,發揮了產權明晰、治理完善、管理高效的優勢,致力于延伸青花椒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開發新產品,賦予新特色,推動產品向精深化、多樣化轉型升級,做“精”廣安青花椒產業。
——培育林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全市在前鋒區、岳池縣成立了青花椒產業協會,吸納會員197個,經營面積8萬余畝。協會的成立,發揮了促進經營主體與政府、金融部門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青花椒產業實現從分散零星種植到規模化生產、從單純的種植業到綜合加工貿易、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工科貿的“三個轉變”,做“細”廣安青花椒產業。
增強服務能力 筑實脫貧路
廣安市把強化配套服務、營造良好環境、做大做精花椒產業作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出發點。全市已建成青花椒產業基地16萬畝,椒區農民從青花椒產業上獲得的平均收入為820元、占農民總收入的8.47%,筑牢了脫貧奔康路。
——以科技支撐促脫貧。該市邀請8名專家教授進行現場示范培訓20余次,組織本土專家對種植戶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手把手的培訓與指導,提升了技術人員和林農的科技水平。前鋒區觀塘鎮茶柏村9組農民黃仕剛,種植6畝青花椒,經專家現場指導改造后,2016年青花椒產量倍增,收入達5萬余元。
——以政策扶持促脫貧。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200萬元專項資金,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方式對以發展青花椒為重點的經營主體進行扶持;岳池縣對成片發展花椒5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每畝補助200元;廣安區對成片發展花椒3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每畝補助220元。
——以園區建設促脫貧。岳池縣整合項目資金2400萬元建設青花椒現代產業園區,修建了19公里園區環線公路、12公里萬畝藤椒基地產業發展公路。2016年岳池縣依托產業園區,舉辦了“采長田藤椒,觀森林風光”為主題的藤椒采摘節,開展了基地騎游比賽活動,促進了旅游產業與青花椒產業的相融互動。
——以金融改革促脫貧。2016年,該市岳池縣被列為四川省第二批“兩證一社”林權抵押貸款改革試點。目前,已完成首批《經濟林木(果)權證》和《林地經營權流轉證》頒證,分別達到5本、2450畝和1本、242畝。下一步將繼續推進頒證和抵押貸款工作,解決了業主再投入再發展的融資難題。
——以“互聯網+”促脫貧。2016年,全市通過電商平臺銷售額達2300余萬元。岳池縣林典藤椒種植專業合作社依托該縣電子商務產業園,通過農村淘寶、林典農業網上商城等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線上交易,完成了鮮果、藤椒油等產品訂單業務,年實現收入800余萬元,帶動16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以創新機制促脫貧。廣泛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農戶以土地入股,促進就近就業,帶動農戶增收。四川綠鴻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岳池萬畝藤椒產業基地涉及4個鄉鎮8個村(其中貧困村6個),前三年按照每畝120元的標準支付農戶分紅收入,投產后農戶和公司按照花椒收成3:7比例分紅;同時,以土地入股的農戶優先在基地務工,人均務工年收入達2.2萬元,逐步建立了穩定的契約關系和利益連接機制,形成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
(廣安市林業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