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宏
廣元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到2020年,要大力發展文化體驗、生態休閑、醫養服務、養生養老、社區家庭服務等康養產業,實現生態康養旅游總收入突破600億元,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更加凸顯。
作為全國第二批醫養結合試點市的廣元,就如何結合生態康養旅游名市建設,利用政策機遇和資源優勢努力探索醫養結合發展新路徑和模式,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當代縣域經濟》記者對廣元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胡昌平進行了專訪。
大力推進康養項目發展
廣元位于川陜甘結合地區,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資源集散地。地理位置優越,氣候資源獨特,旅游資源豐富,水能及溫泉資源富集,森林覆蓋率高,生物資源多樣,道地中藥材豐富,歷史文化積淀厚重,是發展健康產業的“寶地”。
胡昌平說:“為了充分激活廣元市生態、農業等自然稟賦與獨特人文旅游資源,區域間應形成既特色突出又密切配合協作、相互依賴且對外開放度高的健康產業有機共生整體。我市依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狀況、文化特色、產業基礎、城鎮化程度等要素條件,將廣元市健康產業發展空間規劃為由‘一核三極五帶構成的星形放射狀布局形態。”
截至目前,廣元市康養產業完成規劃項目54個,推出重點招商項目25個,簽約17個,協議總投資145億元;向省發改委報送健康服務業重大項目53個。
同時,廣元市已啟動了用地3000畝,總投資50億元的四川廣元康養示范產業園項目,擬建設成集“醫、教、研、養、游”功能為一體,旅游休閑、度假觀光、康體健身、人文生態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和以4A級理念打造的特色景區。
醫養結合全面開花
以滿足城區居民需求為代表的廣元市川北區域醫療中心康養項目和市第一人民醫院老院區康養中心、廣元市中醫醫院萬源新區醫院、蒼溪縣中醫醫院、旺蒼縣中醫醫院和利州區上西衛生服務中心日間照料等醫養結合項目建設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以滿足農村居民和民政優撫需求為代表的榮山衛生院、黃羊衛生院、青溪衛生院等幾十家衛生院醫養結合項目建設已取得很好的效果;既能滿足城市居民、又能滿足農村居民需求的廣元首家民營試點醫養結合的旺蒼德康醫院鴻福康養院,開放的100張床位也運營良好。
優化產業結構
在優化產業結構上,胡昌平介紹,廣元市將借鑒國內外先進健康產業發展模式,根據本地特色引導發展特色健康產業,要促進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的五大融合,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催生更多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擴大健康領域對外開放,引導產業集聚,大力扶持醫藥產業園、健康產業城、體育健身園區、產業物流園區的建設。利用一系列的制度,傾斜資源配置,加速產業結構的演進和發展;促進產業結構水平的提高,扶持健康產業的發展和加速產業技術轉移,不斷提高產業結構技術水平。
提升產業鏈效益
產業鏈成功與否取決于整個產業鏈的效益,而產業鏈的效益取決于“品牌+標準+規模”。
胡昌平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提升產業發展,廣元市需從品牌、標準、規模三方面來提升健康產業鏈的效益,最終達到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其中品牌是終端產品實現價格增值的主要手段,沒有終端產品的品牌溢價就沒有整個鏈條價值的提升,風險就無法避免。標準化是品牌的保障,由于標準的嚴格執行,品牌才能有溢價的空間。規模化就是將產業鏈模式復制放大,取得規模效應。
接下來,廣元市將從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充分發掘健康產業資源、打造健康產業品牌、精益求精于健康產業子產業,打造特色產業品牌,打造醫療機構龍頭,依托中藥材標準化基地、醫藥產業園打造醫藥企業品牌等方面著手,在產業品牌化、醫療標準化、醫療服務產業規模化、旅游產業規模化上大力推進、融合發展。
到2020年,利州區核心極形成規模,朝天、劍閣、昭化三片穩定發展,三極局面形成。朝天至漢中的秦巴文化帶、旺蒼至巴中的紅色文化帶、劍閣至成都的三國文化帶、蒼溪至南充的嘉陵江文化帶、青川至九寨溝的民族風情文化帶等五帶,在一核三極的帶動下,協調快速發展局面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