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
齋藤邦雄的描述
齋藤邦雄是原日軍第63師團機槍射手。從1941年起,他曾在華北與以八路軍為主的中國抗日力量作戰多年,戰爭結束時被蘇軍繳械。戰后回到日本的齋藤寫下多部著作,描述在軍隊所經歷的種種情形。齋藤的描述,從敵方的立場讓我們看到了地道戰真實的一幕。
在保定東面的白洋淀,齋藤邦雄第一次經歷八路軍的地道戰。當時,日軍正在對附近的一個村莊發動攻擊。日軍在這里發現了大約一個小隊的八路軍,八路軍立刻從村中撤出,跑到了村邊的一座廟里。日軍隨即將這座廟包圍,向廟里的八路軍發起了猛攻。
最初,八路軍從廟中不斷還擊,但漸漸地,還擊的火力開始減弱。20分鐘以后,連零星還擊都沒了,完全停了下來。但日軍并沒有發起沖鋒,認為這是誘使他們發動攻擊的圈套。
于是,日本兵將計就計,向廟里發射了煙霧彈,然后發出“哇哇”的吶喊聲,卻并不真沖。這樣做,是為了讓八路軍以為他們開始沖鋒了,這樣三兩次下來,日軍就要發動真的沖鋒了。
但是,這一次,廟里什么反應都沒有。于是日軍決定強攻:在機槍的射擊掩護下正面攻擊,同時兩個分隊上了刺刀,從左右包抄過去,看八路軍如何應付。結果,等沖進去后,日軍卻發現廟里一個人都沒有。
廟中,彈痕如同蜂窩一般,正中間供著一尊油彩斑駁的神像,但幽暗的廟堂里,能看到的只有這些。
“奇怪,八路軍跑到哪兒去了?”看到沒有其他的出口,日本兵們犯起了嘀咕。這個廟,肯定有通到外面的秘密通道。
這時,有個日本兵說:“這個神像有點兒可疑。”幾個滿肚子狐疑的日本兵上前把神像挪開,結果,下面出現一個大洞!日本兵小心翼翼地用手電照亮里面,里面空空如也。
原來,八路軍撤到這個廟里后,開始時做出還擊抵抗的樣子,就是為順利脫身爭取時間。八路軍這一手,完全把還在認認真真組織進攻作戰的日本鬼子當成了傻瓜來耍。
有個日本兵提議找柴禾把廟燒了。受到提醒的其他士兵開始尋找枯草的時候,日軍隊長跑進來,命令大家立即離開這里。在他們剛剛離開這座廟不到三分鐘,八路軍的炮彈就在廟門前炸開了。
原來,這是已經離開的八路軍看到日軍鉆進廟去,于是反過來攻擊日軍了。如果這隊鬼子走晚一些,他們就會把命丟在這里。
日本記者赤谷的描述
在日本記者赤谷的描述中,八路軍把地道挖到了日軍司令部下面。這說明,在當時中國軍民的手中,地道戰這種獨特的作戰方法不僅可以用于防御,也可以在進攻中發揮重大作用。
當時,赤谷作為每日新聞社聯系部的工作人員,隨同日軍參加了對劉伯承部游擊部隊的第五次掃蕩作戰。在戰斗中,赤谷與宣傳中隊一起進入被日軍攻占的黎城縣。在這里,日軍與八路軍連續拉鋸作戰,此城已經五次易手。
就在剛剛進城的時候,八路軍就給日軍來了個下馬威。在赤谷前面的一名日軍士兵踢開一個被封閉的居民房門時,門突然炸開了。原來,八路軍在撤退時,預先在門鎖上用手榴彈布下了餌雷。這只是一個開始。
或許是覺得縣城里太不安全,日軍師團長把指揮部和附屬機構暫時放在了城外一個有3000人的鎮子里。赤谷在行軍中與宣傳中隊在一起,也和他們一起住宿在鎮子里的娘娘廟旁。三天后,夜間正在酣眠的赤谷忽然被驚醒,周圍都是“敵襲、敵襲”的喊聲。
赤谷在書中寫道:“就在這天夜里,師團指揮部所在地關帝廟旁邊的野戰醫院內院,遭到了手榴彈的攻擊。這真是十分奇怪的事情,敵人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于是,第二天日軍開始了嚴密的搜查。由于此前多次這樣做而沒有成效,士兵們都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
沒想到這次發生了奇跡,真的發現問題了。在鎮子里靠近外面田野的地方,有一間關閉的酒店,懸掛著“天津酒館”,有“高粱酒,老酒,百藥之長”等等描金的廣告。
有一個叫大村的少尉或許因為好酒,明明覺得這里面沒什么可搜查的,還是專門進去檢查了一番。
滿院都是空的酒樽,空的高粱酒酒瓶,那種醇香的酒味在酒鋪里飄蕩,吸引著大村在院子里徘徊。一不留神,大村腳下一軟,忽然掉了下去。莫非是酒窖?大村忍著腰疼爬起來看,卻覺得這個酒窖未免太幽深了,這才恍然:其中有問題。大村馬上叫來部下,組成一支約十人的敢死隊進入這個地下坑道探查。這一探查,才發現這條坑道居然通到了師團指揮部所在關帝廟里關羽像的腳下。而另外兩個出口則一直通到縣公署在鎮子上的分署門口。從直洞下去,橫向的地道一直通向山區。看到這樣的工事,日軍師團長長野大聲感嘆:“不好,危險,太危險!”
或許因為還沒有找到最佳戰機,八路軍錯失了一次攻擊最有價值目標的機會。如果襲擊的不是日軍醫院而是日軍師團指揮部,戰果將難以估量。
赤谷這樣描述八路軍的地道戰:“這種地道的入口,可能布置在衣柜下方,豬圈里面,甚至枯井和廁所中,從一個村落連接另一個村落,綿延兩三里。”
甚至,在日本出版的《一億人的昭和史》中,在侵華戰爭的部分還專門刊登了十余種日軍發現過的中國地道模式。這種日軍對地道戰的認識,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八路軍的地道戰給日軍帶來了怎樣的壓力和損失。
(張秋偉薦自《檔案解密:改變世界格局的歷史細節》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圖:龍巍/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