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敏


摘 要 目的:分析上海某社區0~6月齡嬰兒營養性疾病與喂養方式關聯性,探討科學合理的喂養方式。方法:收集浦東新區康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保門診1 823名0~6月齡嬰幼兒的體檢資料,根據喂養方式分為純母乳喂養組998名和非純母乳喂養組825名,對喂養方式與營養性缺鐵性貧血(IDA)、肥胖與營養不良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純母乳喂養兒發生IDA的比例高于非純母乳喂養兒(13.23%比6.55%;P<0.01);純母乳喂養兒肥胖與營養不良的發生比例與非純母乳喂養兒無明顯差別(P<0.05)。結論:純母乳喂養較易引起0~6月齡嬰幼兒的IDA,提示在堅持純母乳喂養的同時,還需對純母乳喂養兒采取早期常規補鐵的措施。
關鍵詞 母乳喂養方式;0~6月齡嬰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肥胖;營養不良
中圖分類號:R7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06-0060-03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al diseases and feeding patterns in 0~6 month old infants in a community of Shanghai
GU Yanmin
(Kang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al diseases and feeding patterns in 0~6 month old infants in a community of Shanghai to explore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feeding patterns. Methods: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data of 825 infants aged 0~6 months were collected in the Kang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Pudong New District and according to the feeding pattern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pure breast feeding group with 998 infants and a non pure breast feeding group with 82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eding patterns and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besity and malnutri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the pure breast feed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 pure breast feeding group (13.23% vs 6.55%,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obesity and malnutr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Pure breast feeding is more likely to cause IDA in 0~6 month infants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arly routine iron supplementation should be taken for the pure breast feeding infants while insisting on breastfeeding.
KEY WORDS breast feeding pattern; 0~6 month old infant;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besity; malnutrition
營養性疾病是兒保門診工作中最常見的疾病,直接影響到兒童的健康,也與成年后一些慢性病有著重要聯系,影響整個人群的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1]。營養不良、貧血是發展中國家兒童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健康[2];我國某些大城市兒童的超重肥胖率已接近20%[3]。本文通過分析對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社區兒保門診中部分0~6月齡(含6月齡)兒童的喂養方式與營養性缺鐵性貧血(IDA)、肥胖、營養不良的關系,探討科學合理的喂養方式。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出生于2012年9月—2015年6月并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社區兒保門診建冊和體檢的嬰幼兒資料,剔除出生低體重兒、雙胎、巨大兒、早產兒及患先天疾病者。共有1 823名兒童的體檢資料被選用,其中男孩966名,女孩857名。
1.2 方法
根據喂養方式把入選的0~6月齡嬰幼兒分成純母乳喂養組與非純母乳喂養組,純母乳喂養組有998人(54.74%),其中男孩497人(49.80%),女孩501人(50.20%);非純母乳喂養組825人(45.26%),其中男孩469人(56.85%),女孩356人(43.15%),見表1。非純母乳喂養包括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兩組嬰兒均于6月齡時初查血常規,并測身高和體重。血紅蛋白≤110 g/L為IDA;營養不良依據2005年上海市0~6歲兒童體格發育五項指標評價參考值及按身高測體重標準進行評價,按年齡測體重和按身高測體重二項均低于同性別的第十百分位數以下者診斷為營養不良;體重大于等于同性別身高體重標準20%診斷為肥胖[4]。

1.3 統計學方法
將調查數據經復核后,用SPSS 18.0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顯著性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純母乳喂養組中,IDA、肥胖、以及營養不良的發生比例分別為13.23%、24.55%、以及2.61%;非純母乳喂養組的上述營養性疾病的發生比例相應分別為6.55%、21.21%以及2.18%。其中兩組IDA發生比例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
在998名純母乳喂養兒中,早期常規補鐵的有229人(22.95%),其余769人(77.05%)從未采取補鐵措施。在825名非純母乳喂養兒中,573人(69.45%)除了喂哺奶類以外,從4月齡起每天額外添加強化鐵的輔食;252人(30.56%)無補鐵措施。兩組的補鐵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IDA是由于體內鐵缺乏導致血紅蛋白減少,而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5]。我們研究發現,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在6月齡時IDA的發生率約為非純母乳喂養兒的2倍。通過進一步分析他們的喂養方式發現,77%的純母乳喂養存在未及時添加鐵劑的情況,是非純母乳喂養組的2倍多。眾所周知,雖然母乳中的鐵更容易被吸收,但母乳中的含鐵量較低;另外,乳汁中的鐵、鋅含量在產后1~6個月呈下降趨勢[6];同時,嬰兒到6月齡時,貯存在肝臟的鐵已基本消耗怠盡。這些是造成6月齡嬰兒發生IDA的主要原因。鐵缺乏除了能夠導致IDA外,同時對兒童的免疫系統也造成傷害,導致兒童的抗病能力下降[7]。
本次調查發現,兩種的嬰幼兒肥胖率都超過20%。對于嬰幼兒肥胖而言,過度喂養可能是除遺傳以外重要危險因素,父母的過度喂養有可能導致嬰幼兒對饑餓和飽足不敏感[8]。在本次調查的非純母乳喂養兒中,存在孩子奶量攝入過多或者配方奶沖泡偏濃的情況;李音等[9]研究發現純母乳喂養兒的肥胖原因可能與每次母乳喂養時間持續長、喂養間隔時間短以及夜間喂養次數較多有關。
從本次調查結果看,兩種喂養方式都有一定比例的營養不良發生。喂養不當是引起營養不良的最主要原因[10]。對于純母乳喂養方式,喂養不當可以體現在有的母親自身母乳不足或母乳質量欠佳,卻仍堅持純母乳喂養;對于非純母乳喂養方式,喂養不當可能與沖泡配方奶粉比例失調,沒有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而增加每餐的奶量,兩餐奶間隔時間過長等原因有關。
我國國家于2007年8月1日頒發了《嬰幼兒喂養策略》,將純母乳喂養這一指導納入到了我國的衛生政策框架中;中國營養學會也于2015年首次發布《嬰兒喂養指南》,提出堅持180天純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不僅富含優質蛋白質,糖和脂肪,而且含有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和消化酶等,易于消化吸收,又能預防某些病原微生物對嬰兒的感染[11],是他們完成從宮內依賴母體營養到宮外依賴食物營養最好的過渡食物。母乳喂養可通過內含的酵素、多鏈長不飽和脂肪酸、調節嬰兒的能量攝入等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日后兒童肥胖的發生[12]。純母乳喂養6個月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綜合癥和過敏性疾病的產生,還可以預防成人期的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克羅恩氏病,淋巴瘤等[13]。同時,母乳喂養有利于母親的產后康復,有利于增加母子感情,喂養方便,經濟省時。
但本次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在加強對純母乳喂養6個月這一理念的宣傳和倡導的同時,要指導家長對純母乳喂養兒從4月齡起常規添加鐵劑,以補充母乳中含鐵量的不足,從而預防貧血的發生。同時還要指導家長合理沖泡配方奶,掌握好喂哺的時間和量,不要一味追求多奶量或者刻意控制奶量;在母乳不足或者其他不適合母乳喂養的情況下,不要一味追求純母乳喂養,而是應該適當添加配方奶粉。
參考文獻
[1] 楊健, 陳曉絨. 寧波市江北區0~2歲兒童營養性疾病現狀分析[J]. 現代實用醫學, 2016, 28(6): 752-753.
[2] 謝紅花. 2008~2010年廈門市灌口鎮0~3歲嬰幼兒營養狀況調查[J]. 福建醫藥雜志, 2011, 33(3): 131-133.
[3] 趙宇華, 芮濤, 張慧, 等. 上海市浦東新區嬰兒肥胖檢出率與喂養狀況調查[J]. 臨床兒科雜志, 2010, 28(9): 831-833.
[4] 劉湘云, 陳榮華, 趙正言. 兒童保健學[M]. 4版 南京: 江蘇科技出版社, 2011: 312-323.
[5] 馬金鳳, 馬向萍, 楊寧梅. 不同喂養方式對嬰兒缺鐵性貧血的影響[J].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1, 33(11): 1074-1075.
[6] 劉春來, 白力, 梁冰華, 等. 母乳中鈣、鐵、鋅含量與嬰兒身高及體重關系的研究[J]. 廣東微量元素科學, 2002, 9(4): 36-38.
[7] 蘇瓊, 盧慧娜. 嬰幼兒缺鐵性貧血與喂養關系[J]. 重慶醫學, 2013, 42(23): 2778-2779.
[8] 王慧珊, 蔣競雄, 武蘊梅, 等. 嬰幼兒肥胖社區干預研究[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08, 19(2): 90-93.
[9] 李音, 依明紀, 胡曉燕. 完全母乳嬰兒超重的危險因素分析[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2, 27(5): 366-368.
[10] 李善華. 小兒營養不良的健康教育與保健指導[J]. 北方藥學, 2011, 8(3): 124-125.
[11] 吳瑞平, 胡亞美, 江載芳. 實用兒科學[M]. 6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7: 517-519.
[12] 張雪燕, 郭磊, 張志平, 等. 兒童單純性肥胖與母乳喂養關系的研究進展[J].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4, 29(8): 635-636.
[13] 陳藜, 戴耀華. 純母乳喂養的最佳持續時間的研究進展[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7, 15(6): 64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