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遠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發作期膽囊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55例急性發作期膽囊炎患者, 按照手術實施方案不同分為開腹組(27例, 采用開腹手術進行膽囊切除治療)與腹腔鏡組(28例, 在腹腔鏡技術輔助下實施微創膽囊切除術),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為(38.16±15.67)min, 術中出血量為(41.05±6.98)ml, 未發現手術并發癥情況;開腹組患者手術時間為(57.34±21.52)min, 術中出血量為(70.69±9.37)ml, 術后出現1例膽管損傷、1例切口感染、1例積液, 并發癥發生率為11.11%(3/27);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優于開腹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發作期膽囊炎療效確切, 安全可行, 減少手術并發癥,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急性期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6.034
急性發作期膽囊炎作為典型的消化系統急腹癥, 有學者通過近十年間流行病學研究統計, 膽囊炎發病率呈跳躍式增長, 尤其在現代飲食、環境、生活等多因素變化影響, 急性發病者居多。多項研究證實, 膽囊炎急性期內無法有效遏制病變發展, 易造成炎性因子活化誘發連鎖反應導致膽囊周圍組織侵襲損傷[1-6]。因此本病的處理應首選物理侵入性操作做膽囊切除治療。隨著現代腔鏡技術研發更新, 其腹腔鏡微創理念得到了臨床醫療認可。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發作期膽囊炎患者55例, 重點觀察探討腹腔鏡技術輔助下實施微創膽囊切除術對于急性發作期膽囊炎的治療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發作期膽囊炎患者55例, 其中男31例, 女24例, 年齡21~77歲, 平均年齡(43.09±15.92)歲;所有患者均因腹部疼痛來院就診檢查, 診斷符合《膽道外科學》制定的膽囊炎診斷標準[7], Murphy征呈陽性, 白細胞指標異常。入組患者已排除伴有壞疽性膽囊炎, 急性胃腸穿孔以及凝血功能異常者。按照手術實施方案不同分為開腹組(27例)與腹腔鏡組(28例)。
1. 2 方法 開腹組患者采用單純開腹式手術做膽囊切除治療。腹腔鏡組患者則在腹腔鏡技術輔助下實施微創膽囊切除術。患者體位采用仰臥位, 給予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選擇在臍下1 cm位置進針注入二氧化碳(CO2), 氣壓穩定在13~14 mm Hg
(1 mm Hg=0.133 kPa)。待氣腹建立之后, 采用常規四孔法置入Trocar。術者利用腹腔鏡對病灶區域進行細致探查, 此時可以適當調整患者體位, 微向左側偏轉, 充分暴露膽囊區域三角位置;之后利用腔鏡術野進行膽囊頸部穿刺適度減壓, 全面解剖膽囊三角, 采用順行或逆向法做膽囊分離, 最后用電凝鉤切除膽囊。術中是否用網膜孔引流處置要視病情而定。術中必須要把膽囊管、膽囊動脈做全面鈦夾處理以確保其閉合。術中發現膽囊粘連嚴重的患者可考慮中轉開腹手術處理。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 進行詳細記錄, 記錄手術并發癥狀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為(38.16±15.67)min, 術中出血量為(41.05±6.98)ml, 未發現手術并發癥情況;開腹組患者手術時間為(57.34±21.52)min, 術中出血量為(70.69±9.37)ml, 術后出現1例膽管損傷、1例切口感染、1例積液, 并發癥發生率為11.11%(3/27);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優于開腹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膽囊炎屬于典型的急腹癥, 發病誘因與飲食不當、油脂食物攝入過多、過度勞累等因素可能有關。最明顯的癥狀多表現為持續性腹部疼痛, 不但發病急而且進展快, 可短期內引起膽囊組織充血腫脹, 出現病灶粘連, 導致手術治療難度較大[8-11]。過去常規治療急性期膽囊炎多選擇開腹手術做膽囊切除治療, 這種手術方式具有良好術野, 對粘連組織的分離具有良好效果。但是開腹手術的切口創傷是造成術中出血風險極大、易誘發出血難止、創口感染及腹腔積液等并發癥的原因, 患者術后恢復質量低下[12]。而現代技術發展, 腹腔鏡技術輔助做膽囊切除術, 可對膽囊炎病灶區域做直觀可視的探查, 可幫助醫師準確掌握膽囊三角位置結構、組織特征, 利于分離粘連組織, 同時微創技術手段也減少術中出血, 確保了手術安全[13-15]。
本院針對急性發作期膽囊炎病癥特點, 對55例患者分別采用開腹方式做膽囊切除術及應用腹腔鏡輔助下微創做膽囊切除治療, 并通過分組對照研究觀察分析治療效果, 結果發現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為(38.16±15.67)min, 術中出血量為(41.05±6.98)ml, 未發現手術并發癥情況;開腹組患者手術時間為(57.34±21.52)min, 術中出血量為(70.69±9.37)ml, 術后出現1例膽管損傷、1例切口感染、1例積液, 并發癥發生率為11.11%(3/27);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優于開腹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腹腔鏡輔助下微創膽囊切除術適用于急性膽囊炎的治療。這種手術方式療效確切、安全,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任恒寬, 李建忠, 謝滿平, 等. 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療效對比研究.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08, 13(6):524-525.
[2] 趙二鵬, 張洪義, 孔亞林. 早期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36例分析. 人民軍醫, 2016(7):727-728.
[3] 李愛萍. 圍術期優質護理對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33):160-161.
[4] 金芳. 圍術期護理在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中應用效果觀察. 醫學信息, 2014(2):383.
[5] 任愛軍. 急性重癥膽囊炎患者行膽囊穿刺引流術的護理體會. 護士進修雜志, 2014(1):93-94.
[6] 高若輝, 李秀軍, 耿建利, 等. PTGD術后擇期LC治療老年急性重癥膽囊炎應用體會.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4, 17(8):631-633.
[7] 張宗明, 魏文平, 劉卓, 等. 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時機的探討.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 2016, 10(5):606-609.
[8] 侯湘德, 白劍, 謝開漢, 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合并糖尿病59例.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6, 16(4):377-379.
[9] 丁莉萍, 王曉峰. 腹腔鏡切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療效比較.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28):3549-3550.
[10] 徐平, 曹衛.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行腹腔鏡逆行次全膽囊切除術的療效觀察.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2, 17(8):595-597.
[11] 屈海華, 朱湘南, 隋志剛.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臨床療效探討. 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 2012, 3(7):206.
[12] 張旭平.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體會.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29):70-71.
[13] 舒遠猛. 急性發作期膽囊炎運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臨床觀察. 中外醫學研究, 2016, 14(19):11-12.
[14] 梁樹祿, 陳浩鵬. 急性發作期膽囊炎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臨床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2):30-31.
[15] 劉杰. 不同手術時機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比較.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23):4568-4569.
[收稿日期:201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