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宇
隨著打車軟件越來越多,也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是近期有市民反映現在打車越來越難,打車軟件亂加價的問題嚴重損害了市民出行的便利。
自2月1日起,沒有加價功能的滴滴打車軟件已經在滬上線。有網民稱,打車軟件亂加價導致打車越來越難,動態加價表面看是市場行為,實則存在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對此我們也對當地的市民進行了簡單的采訪,打車軟件動態加價的事情確實給市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運營企業也需要繼續不斷完善軟件功能,為市民衣食住行的大事之一作出貢獻。
“平價”打車成為難題
在大城市中打車本來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現在卻成為了一個“小概率”事件,不少網民對此表示很有成見。網民“落葉隨風0102”抱怨說:今年春節前幾天,連續三天在北京的寒風中瑟瑟發抖,無論是滴滴快車、順風車、滴滴上的出租車,甚至神州專車,都是加價幾倍,仍然沒有人接單。還有網民指出,即便在平常的工作日里,想坐“平價”滴滴也是越來越難。網民“飄飄細雨”說:用滴滴打車的等待時間比以前更長了,動態調價后,專車、快車價格是以前的一倍甚至更多,在滴滴平臺上呼叫出租車也需要加價。
一些網民表示,在加價模式下,司機“挑活”現象嚴重,車輛空駛率明顯提高,浪費了資源,有些司機車上沒有乘客也不會立即接單,而會等待用戶加價,只有加到了司機滿意的價位,才會接單。經常打車的趙女士認為,司機知道用戶可以多次選擇加價,于是選擇不接不加價的單子,這個規則的結果是,乘客反復加價才能叫到車,信息不對稱由此而生。
同時,我們也就這一問題對當地的市民進行了采訪。市民李先生說,前幾天他在路邊打車的時候,明明看到路過的出租車有很多空車,卻在軟件上半個小時也沒有人接單,著實讓他非常氣憤。市民張小姐說:春節期間她有急事要出去一趟,著急打車,反復加了四次價才有人接單,而且服務態度非常惡劣。由此可見,打車軟件隨意加價的問題確實為居民的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動態加價是否合理
最近有網民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打車軟件允許乘車人員動態加價的這個功能是否合理呢?對此我們也來看一下網民的看法。有的網友認為,打車軟件動態加價是市場經濟規律使然,即使加價也是消費者自己愿意的。網民“可可”說:任何想要出行的用戶都會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做理性判斷。用戶與司機雙方會在衡量后各取所需,滿足市場規律,所以動態加價的出現也是必然。不過,更多的網民認為,加價雖然說是市民自愿的行為,但是政府也應該嚴加控制,為加價設定一個上限,只有這樣,才不會助長司機們的不正之風,不會讓打車軟件成為“人人喊打”的工具。
網民“漂亮的天使”說:在利益驅使下,專車平臺濫用動態調價機制擴張收入來源的概率將大幅激增。如果保留“動態調價機制”但不限定加價幅度上限,那么加價機制勢必會讓乘客為了盡快打到車而白花更多的冤枉錢,也會讓乘客和司機關系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本該顧客至上的消費者反而成為了平臺及司機“刀板上的魚肉”,即使花了很多的錢也沒有得到該有的服務和效率。從保障乘客利益出發,動態加價本是為了有急事出行的乘客能夠在最快的速度內打到出租車,不會為出行帶來不便,而不是為了讓出租車司機可以根據價格選擇乘客。所以監管部門應對平臺應用“動態加價機制”加以合理限制,尤其在異常氣象狀況下,嚴禁應用“動態加價”或限制加價幅度,在出行高峰時段,對于加價的上限和時長都應該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出租車公司對于執意不肯接受平價叫車的司機給予一定的警告和懲罰,避免形成新的不公平交易條件。
在采訪市民的過程中,市民王先生對動態加價的打車軟件表示非常無語,他說:現在打個車,只要你不加價,無論等多久都不會有人接單,天大的事都能給耽誤了。市民張先生也反映說:現在出門開私家車找不到停車的地方,打車吧又貴得離譜,真不知道以后該怎么樣才好。而王小姐則認為,出租車司機也是需要掙錢養家的,選擇給錢多的客戶也沒有什么過錯,而且加價是消費者自愿的行為,而不應該對司機持有偏見的態度。動態加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租車司機的收入,但發展到現在已經嚴重脫離了當初這樣設計的本意,使得出租車司機不再以為人民服務為原則,反而以獲得最大的利益為企圖,為市民的出行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監管部門該如何應對
政府監管是矯正市場失靈的重要方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建立有效的監管政府是我國行政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打車軟件的動態加價所帶來的問題就是一種市場資源配置的失效現象,這就需要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監管部門應該對此類現象加以管制。
通過在網上的調查,我們發現,許多網民都對政府監管部門的反映不太滿意。網民“艾草”認為,監管部門還應在以下方面行使好監督責任:企業是否利用壟斷地位侵害競爭者和消費者權益,網約車價格及服務是否存在欺詐,提高網約車糾紛處理水平等。網民“落葉”認為,政府監管部門只有在事態發展到無法挽回的時候,才會緊急出臺一些政策,在事情剛剛出現苗頭的時候從來不知道制止。網民“天涯海角”認為,監管部門雖然出了一些緊急政策,但是也只能解一時之急,過后這個風氣依然還會如此。由此可見,監管部門的政策雖然在一定時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似乎沒有取得大家一致的認可,對于打車軟件未來的發展情況大家仍然沒有抱有很大的期待。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也走訪了附近的市民。市民宋女士說:在監管部門叫停了打車軟件的加價功能之后,打車確實容易了很多,但感覺出租車司機的態度都變得非常不好。市民張太太說,她以前出行從來不加價打不到出租車,但自從監管部門介入以后,只要叫車就能很快打到車,真是方便實惠了不少。市民王小姐說,以前她們很多人出去玩的時候,一隊人已經打車走了,到了目的地半小時這邊另一隊人還沒打到車,不斷加價也沒有車過來,特別影響出去游玩的心情,現在,在監管部門叫停這一功能后,出去玩不僅方便也更加實惠了,真是特別好啊。從對市民的走訪中可以看出,監管部門的介入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給人們的生活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和實惠,但是這樣的政策能夠實行多久,未來的發展會如何仍然是一片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