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藥清上防風湯加減治療面部尋常痤瘡的臨床效果。方法 50例面部尋常痤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電腦分組的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面部痤瘡常規療法, 觀察組行中藥清上防風湯加減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76.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528, 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00%低于對照組16.00%,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661, P>0.05)。結論 在面部尋常痤瘡患者的治療中采用清上防風湯加減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方法值得借鑒并推廣。
【關鍵詞】 面部尋常痤瘡;清上防風湯;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6.060
從臨床現狀來看, 尋常型痤瘡是青年期相對比較常見的一類慢性皮膚病, 該疾病會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為尋找最優治療措施, 本次研究將以本院收治的患者進行分組對比, 探討中藥清上防風湯作用于尋常面部痤瘡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現將研究過程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面部尋常痤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皮膚性病學》中制訂的關于痤瘡的診斷標準[2], 排除肝腎系統疾病和藥物過敏史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5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25例。其中, 觀察組男11例、女14例, 平均年齡(22.9±4.0)歲, 平均病程(8.7±1.4)個月;對照組男12例、女13例, 平均年齡(24.0±5.1)歲, 平均病程(8.1±1.6)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方法治療, 包括:紅霉素口服0.25 g/次, 4次/d;復方益康唑霜外涂, 2次/d, 持續治療6周。
1. 2. 2 觀察組 患者采用中藥清上防風湯治療, 藥方包括:薄荷6 g、黃連6 g、川芎9 g、黃芩9 g、桔梗10 g、白芷10 g、連翹10 g、梔子12 g、防風12 g、枳殼13 g、荊芥13 g以及甘草3 g;水煎, 2次/d;對于合并局部瘙癢的患者在藥方中適量加入蟬蛻、刺蒺藜、苦參;合并結節囊腫的患者在藥方中適量加入地丁或皂角刺, 觀察組在采用藥物治療的同時也使用復方益康唑霜外涂;持續治療6周。
1. 3 觀察指標療效及評定標準 根據痤瘡皮損緩解情況將治療效果分為3個級別[3]:①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 皮損消退<50%;②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 痤瘡皮損消退在50%~80%之間;③治愈:患者接受治療后, 痤瘡皮損基本或完全消退。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另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經治療, 觀察組治療效果評定為治愈17例、有效7例、無效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治療效果評定為治愈12例、有效7例、無效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6.0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4.1528, P<0.05)。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在治療中出現惡心嘔吐1例、皮膚刺痛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12.00%;對照組在治療中出現惡心嘔吐1例、皮膚刺痛1例、口干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661, P>0.05)。
3 討論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痤瘡主要是由于先天素體腎之陰陽平衡失調、腎陰不足再加之后天飲食失理而成[3-6];該疾病雖不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但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狀態造成一定的影響, 并且近幾年來痤瘡的發生率呈現一定的增長趨勢, 臨床上關于有效治療方法的研究也給予了較高的重視。
在研究中作者對觀察組患者使用了中藥清上防風湯加減進行治療, 該藥物性味與歸經為辛、甘, 溫[4, 7-9], 從已有文獻資料中的藥理分析來看, 藥方中的連翹、薄荷具有解毒消瘡、疏散風熱的功效, 白芷、防風、荊芥具有解表消瘡、散風除濕的功效;諸藥聯合共奏解表祛風、解毒消瘡的作用[10-12];從本次研究結果的數據比較來看, 觀察組治療效果評定為治愈17例、有效7例、無效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治療效果評定為治愈12例、有效7例、無效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6.0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4.1528, P<0.05)。提示了中藥清上防風湯的臨床效果。另一方面,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發生程度嚴重的不良反應, 治療進程及效果也未因此而受到影響, 從發生率對比來看, 觀察組在治療中出現惡心嘔吐1例、皮膚刺痛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12.00%;對照組在治療中出現惡心嘔吐1例、皮膚刺痛1例、口干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661, P>0.05)。也從側面提示了清上防風湯的安全性。研究結果與已有文獻資料的記載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在面部尋常痤瘡患者的治療中采用清上防風湯加減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并且安全性也有所保障, 方法經過臨床實驗及文獻資料的對比, 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借鑒并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彥潔. 中藥治療尋常性痤瘡的文獻分析及中醫藥內外結合治療痤瘡的臨床研究.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4.
[2] 徐巾茹. 復方黃柏液聯合茵陳蒿湯加減治療痤瘡臨床觀察及機理初探. 山東中醫藥大學, 2012.
[3] 滑征. 清熱六花湯治療痤瘡的臨床研究.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4.
[4] 韓曉麗. 蒙藥三子湯治療痤瘡的實驗研究及臨床療效觀察.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3.
[5] 袁逾喆, 楊天堂. 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聯合清上防風湯加減治療尋常痤瘡的療效觀察. 中國醫學文摘-皮膚科學, 2012, 29(1):1-2.
[6] 趙敏. 中西醫結合治療尋常型痤瘡的療效觀察.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14(6):186-187.
[7] 李煥銘. 清上防風湯加減治療面部尋常痤瘡的綜合效果分析. 中醫臨床研究, 2015(26):78-79.
[8] 涂繼平. 清上防風湯加減治療面部尋常痤瘡的綜合效果觀察. 中外醫學研究, 2013(11):24-25.
[9] 符開俊, 馮敏. 清上防風湯加減治療尋常痤瘡96例療效觀察.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08, 29(8):20.
[10] 徐世釗, 王雪梅. 清上防風湯加減配合針灸治療尋常性痤瘡療效觀察.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7, 25(3):597-598.
[11] 魯紅松. 強脈沖光與中藥聯合治療面部尋常性痤瘡的療效觀察. 中國美容醫學雜志, 2014, 23(18):1566-1568.
[12] 李茂玉, 侯勇, 熊艷. 外用中藥治療面部炎性痤瘡的療效觀察及護理. 中國美容醫學雜志, 2009, 18(1):100-101.
[收稿日期: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