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紅]
摘要:根據國家對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以及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要求,新醫改政策背景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模式的探索。方法:充分運用全面預算管理、成本管理、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方法,提升醫院經濟管理水平。結果:醫院資產使用效率提高、科室核心競爭力增強、降低運行成本,促進醫院優質高效發展。
關鍵詞:新醫改背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
一、新醫改背景下醫院財務工作的現狀
為了改善我國整體的醫療環境,國家實施新醫改政策對醫院進行有效的改革,突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迫使公立醫院進行財務改革,將醫院的利益與社會的公益相掛鉤,徹底解決老百姓的看病問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卻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
(一) 醫院的領導者缺乏財務風險防范意識
當前,一些公立醫院的領導者缺乏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對醫院的管理不夠嚴謹,為了追求醫院自身的利益,對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管,這就使得醫院的財務工作者缺乏作為一名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只是做一些表面的財務工作,而沒有深入開展財務風險防范工作,當風險來臨時,不能及時有效地應對,如果加強對相關財務人員進行定期地培訓,增長他們對風險防范的認識,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醫院經營風險的概率。
(二)管理會計人才匱乏
醫院會計人員的工作主要在財務會計方面,局限于會計核算、對外報送報表等,就筆者所在的市級衛生系統而言,真正從事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的人員不足20%,醫院財會人員普遍學歷和職稱不高,高級人才短缺。
(三)相關財務人員財務預算意識薄弱
當前,我國部分醫院的財務內控方面的預算工作還很不完善,相關財務工作人員在財務預算管理上的執行力不足,對于財務工作的整體情況來說,預算環節較薄弱,預算環節對于財務工作方面來說至關重要,只有預算做好了,財務工作才能順利地進行。此外,對財務預算做一個整體的規劃也尤為重要,將預算做到合理、精細化是對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醫院的一些相關財務人員卻沒有認識到預算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是投入資金就一定會產生效益,財務管理工作需要認識到醫院的擴張、建設、投入,一定要達到效率最高才是最好的,正是因為對財務預算工作的忽視導致了醫院的經濟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相關工作人員應增強這方面的知識儲備。
(四)成本管理能力不足
對醫院的財務工作而言,成本管理相當重要,這直接影響著醫院的經濟效益,對成本的有效管理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而成本的過度浪費則會給醫院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某種程度上來說,公立醫院的財務部門應在這方面加強管理,充分保證成本管理在運行中的執行力度,這樣才能為醫院的發展提供助力,醫院也要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情況制定正確的路線,但是這些都是目前公立醫院在執行精細化成本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需要進一步改善。
二、建議
(一)建立并完善補償機制
在新醫改的背景下,我們要對醫院的財務工作引起重視,取消了“以藥養醫”后,醫院應該配合政府部門積極建立并完善一些補償機制,及時地調整一些醫療服務的水平和標準,建立新型的醫療服務體系,徹底解決居民的看病吃藥問題,不斷地深化改革補償機制,并且加大對藥品管理的監督,讓醫療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通過規范診療行為、降低藥品和耗材費用等騰出空間,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價格調整要重點提高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診療、手術、護理、康復和中醫等醫療項目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等價格,并做好與醫保支付、分級診療、費用控制等政策的相互銜接。通過綜合施策,逐步增加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的比例,建立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
(二)提高財務風險防范意識
醫院的相關財務人員應該加強風險防范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醫院的一些會議,了解醫院在經濟上的動向,這樣才能把控好經濟工作,在對財務管理方面更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兼具醫院的整體利益,醫院也要注重培養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真正發揮出醫院對員工的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醫療制度,方便財務工作者可以更好地開展工作。
(三)分級診療
在新醫改的背景下,醫院的診療工作可以采取分級診療的方式,這樣就可以根據病人病情的輕重程度來合理地進行安排,不同級別的醫院可以承擔不同級別病人的病情,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安排醫療資源,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同時,我們也要建立并健全一些新型的診療模式,這個模式的建立對于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大助力,這樣的話,病人在看病時就可以有多種選擇,從而實現各級別醫療機構的和諧發展,充分響應“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號召,全面提高我國的醫療水平,深入的貫徹并執行新醫改政策可以惠及更廣大的人民群眾,這不僅需要醫院醫護人員的努力,也需要財務部門的努力,只有各個部門共同協作,才能更好地完善醫療體系。
(四)合理預算制度的建立
預算管理貫穿于醫院財務管理的始終和方方面面,醫院預算管理水平是反映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醫院財務預算不僅僅是對經營結果的預測,更是對過程的監管依據和管理手段。因此,建立健全醫院管理要求的預算管理模式,讓醫務人員能夠參與進來,是當前醫院管理者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財務預算是財務工作的第一步,但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只有預算準確,合理,財務工作才能順利進行,目前我國部分醫院的財務部門預算機制尚不完善,但是新醫改政策出臺后,建立合理且完善的預算制度已經引起了廣大醫療財務工作者的重視,相關財務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財務數據做出合理的預算,分析在預算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而在預算時,相關財務人員應嚴格按照醫院“收支平衡、以收定支”的原則,確保預算工作的順利進行。實行全面預算管理,開展全成本核算,全面分析收支情況、預算執行、成本效率和償債能力等,作為醫院運行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
(五)建立合理的精細化成本管理制度
新醫改的背景下,公益性決定了公立醫院必須承擔社會責任,這就要求醫院不斷地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同時,要控制門診和住院均次費用的過快增長,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民生熱點問題。要完成上述的質量管理和成本控制,醫院管理就要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就必須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加強財務管理。
醫院相關財務工作者應對經濟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確保資源配置的合理性,讓資源可以最大程度的被利用,減少資源的過度浪費,加強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完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質量監控考評體系,推進臨床路徑管理,促進醫療質量持續改進。這也是確保預算工作順利進行的保證,大膽的建立成本管理的理念,才能控制住重要環節,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國的整體醫療水平。
(六)建立財務內控制度
新時期,我國部分醫院的財務內控制度尚不完善,相關財務工作人員在對財務工作內部控制的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在新醫改的背景下,相關財務工作人員應該具備專業的知識,但是同時必不可少的是對于財務方面的意識,財務部門不是一個單獨的部門,它與很多部門之間都有相關的聯系,內部控制要貫穿整個流程,要在制度中加入內控理念,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并建立定期檢查機制,推行第三方會計審計監督制度,加強對醫院國有資產、經濟運行的監管,建立并健全財務內控制度,提高醫院的財務管控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引入管理會計思維,是提升公立醫院內部管理水平,增強價值創造力,促進公立醫院由單純規模擴張向調整學科結構、降低成本、加強內涵建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醫院管理層應提高對管理會計應用意識,壯大管理會計隊伍,財務人員要提高業務、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實現由報賬型會計向管理型專家轉變。
參考文獻:
[1]李婷婷.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如何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J].財會學習,2016(14).
[2]曹綱.新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探尋[J].財經界(學術版),2016(13).
(作者單位:昆明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