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東營市民,既是城市進步的創造者,更是受益者,都有責任、有義務投身志愿服務,用更加文明的行為打造東營的“文明名片”。
志愿服務,泛指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等為社會提供非盈利、無償、非職業化援助的行為,志愿服務水平的高低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在山東省東營市,小到鄰里街坊的互幫互助,大至跨國的無私援助,志愿者的身影無處不在。一名志愿者這樣對記者說:“每一位東營市民,既是城市進步的創造者,更是受益者,都有責任、有義務投身志愿服務,用更加文明的行為打造東營的‘文明名片。”
扎根東營
志愿服務好比一棵樹苗,隨著東營市志愿服務全民化、社會化、規范化的不斷發展,東營市志愿服務事業穩穩扎根、散葉,文明的花香溢滿全城。
“目前,東營市注冊志愿服務隊伍有969支,注冊志愿者達13.9萬余人,連續三年實施志愿服務項目469個,解決了一大批市民愿望迫切的實際問題。”東營市志愿者總會秘書長吳隆聲介紹,志愿服務內容由過去單純地打掃衛生、扶弱助殘向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治安、環保等領域不斷拓展,志愿服務活動由零星分散、突擊性活動向有組織有規模、經常化、常態化活動轉變。
依托“一個平臺、一套機制、一個標準”,東營市在服務培訓、保險保障、信息管理、項目帶動、宣傳引導等方面打造出具有“東營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從東營市志愿服務網上不難發現,每一位志愿者參與的服務活動、服務時長都客觀真實地記錄在冊。網站作為我市唯一一個志愿服務工作信息系統管理平臺,采用“互聯網+管理”模式,已經形成一套公開、真實、系統的電子檔案,為推進志愿服務社會參與、評選表彰、激勵回饋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直以來大家習慣做公益不留名,做公益還搞登記,政府這樣管理服務太形式化了。現在看來,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星級志愿者魏菲說,只有規范化管理才能讓每一個做公益的人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敬,讓志愿服務事業長久發展下去,“事實證明,東營志愿服務‘三年大變樣,機制越來越完善,管理越來越規范,服務越來越貼心。”
“粉紅天使”吳佳秀、“公益老牛”趙長青、“利津香橙”張瑞芳……2015年,市文明委表彰了15名全市優秀志愿者,全市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和廣大志愿者積極學習先進典型的好做法、好經驗,更多來自平凡崗位的普通人以實際行動投身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志愿者王福衛說:“隨著參與公益活動次數的增加,對愛心、對公益,我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深深被別人感動著。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的行列中來,做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葉散東營
“爸爸媽媽你們安心上班去吧,我在這里有哥哥姐姐幫我輔導功課呢,你們放心就好。”近日,在晨陽學校上學的六年級學生劉奇軒像往常一樣跟父母揮手道別,自己跑進了公益課堂。劉奇軒的父母都在東營市西城區上班,因為下班時間晚,接孩子很不方便。“聽說社區開辦了四點半公益課堂,我就把孩子送過來試試,沒想到這里的輔導老師很認真負責,我回家給孩子檢查了幾次作業,一點兒錯誤都沒有,真是省了不少心。”學生家長張金香感慨地說。
“‘四點半課堂可以讓孩子在這里邊學習邊等父母,也可以讓父母在學校門口等孩子的時候進來避避風、躲躲雨。”王建花站長說道。這里提到的“四點半課堂”是指由東營市關心下一代五老志愿者協會在安寧社區晨陽學校設立的,而這正是東營市實施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的有力縮影。
在東營,像“四點半課堂”這樣的志愿服務項目還有很多,以項目帶動志愿服務提質增效,成為東營市開展志愿服務的一種常態。據了解,從2014年開始,東營市文明辦印發《東營市志愿服務項目管理實施辦法》,堅持以城鄉社區為主陣地,以服務困難群眾、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和殘疾人為重點,以黨員服務隊、專業志愿服務隊、社會志愿服務組織和新聞媒體深度參與為主體,推廣“社工+志愿者”工作模式,著力推動志愿服務朝著規范化、常態化、項目化目標邁進。
“2016年,東營區列支專項資金100萬元,開展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社區社會服務,同時積極引導社區便民公益金向服務類項目傾斜,全面推行社區公益創投。”促進會工作人員說,2016年促進會培育發展的29家社區社會組織成功承接了59個服務項目,服務領域涉及扶貧幫困、居民素質提升、婚姻家庭、社區黨建、助老助殘、社區治理等方面。
花開四方
為提升志愿者隊伍素質,東營市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深下去”開展志愿服務培訓,2013年以來,先后組織150余名骨干志愿者外出學習培訓。邀請知名學者、全國有影響力的志愿服務組織負責人到東營授課,舉辦專題培訓班9期,培訓志愿者1200余人。
2016年,東營市志愿者總會成立了培訓講師團,組織開展志愿者骨干培訓31次,培訓骨干志愿者900余人次;借助“東營志愿服務QQ群”,開展線上咨詢培訓服務,先后培訓志愿者18000余人次。與黃河三角洲高級培訓中心合作,成立東營市志愿者培訓基地,重點組織新注冊志愿者崗前培訓,累計培訓1.5萬余人次;成立社區志愿服務培訓學校2所,針對社區居民開展定點、菜單式培訓,培訓6000余人次。
在志愿服務蓬勃發展的今天,志愿服務也越來越專業化,其中醫療救援、禮儀接待、導游服務、體育競賽服務等專業性較強的志愿服務從培訓到組織,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黃河口馬拉松作為東營一年一度的體育盛會,每年會有2000多名志愿者被分配到體總、競訓、安保等六大類32種崗位,每10人為單位進行分組,建立完整的組織管理體系。航拍小組、拉拉隊、引導咨詢、醫療服務……來自東營市不同行業的志愿者組成一個個專業性志愿服務隊伍,在馬拉松賽事上用甜美的微笑和熱情周到的服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6年,黃河口馬拉松賽場邊,東營市人民醫院醫務部部長王江泉介紹說:“我們派出的醫療志愿者都是‘老手,大部分都有馬拉松比賽志愿服務的經歷,參加過馬拉松的急救,經驗很豐富。同時醫院急診科人員全部在崗,并預留了床位,配備了20個機動護士隨時待命。”埃塞俄比亞的選手圖法在接受采訪時說:“這里有很好的賽道和熱情的人們,我希望以后還有機會來這里參加比賽,我愛這里。”志愿者們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每年的馬拉松賽保駕護航。
志愿春風,吹遍了東營,吹出了國門。2015年8月27日,東營市油田中心醫院的周忠向、李強,東營市人民醫院的王鑫,市二院的宋之光4名同志被選拔為山東省第24批援坦桑尼亞醫療隊隊員,在經過8個月的外語強化培訓后,4名醫療隊員組成志愿小團隊遠赴坦桑尼亞執行為期2年的醫療任務。他們表示:“雖然在異國他鄉條件艱苦,工作任務繁重,但是收獲很多,能夠為坦桑尼亞人民解除病痛,能夠為中坦友誼貢獻東營人的一份力量很欣慰。”東營醫療志愿者不會停下腳步,他們會在工作之余把醫療志愿服務的觸角伸向更長、更遠、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