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2014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77本,遠低于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讀書13.43分鐘。差距不可謂不大。
然而,根據近兩年的相關數據顯示,這種情況有所好轉。業內第三方研究機構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月12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中國2016年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701億,較2015年的624億同比增長12.30%,延續了2015年的增長勢頭。無疑,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國民閱讀情況的改善。
主力標簽:
男性、中青年、發達地區
圖書零售市場12.30%的增速從何而來?我們不妨從研究購買群體入手,來看看究竟是哪些人在買書。首先,從性別來看,京東圖書文娛業務部提供的資料顯示,購買圖書音像的用戶中,男性用戶占比比女性用戶高。但具體到各個品類,又各有其特點。購買科技書的用戶中,男性用戶占比達到73.8%,女性占比只有26.2%。當然,這一數據結果并不奇怪,一般來說,男性對科技更感興趣一些,從實際工作中看,科技工作者也以男性居多。但經管勵志類圖書和社科類圖書男性用戶也比較多,且占比為65.5%左右。即使在購買童書的用戶中,盡管男性用戶占比低于整體平均占比,但也超過一半,達到52.6%。
其次,從年齡分布來看,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的規律。同樣以購買圖書音像的用戶來看,用戶主要集中在26~35歲這個年齡段,占比超過50%,而且這一比例從2015年到2016年不斷擴大,中青年正成為絕對的購買主力。而這些主力消費者的消費傾向是什么呢?京東圖書文娛業務部對中青年群體做了一個大致分類,分為70后、80后、90后和00后。分析發現,70后用戶集中占比最高的前三個品類是文教書、童書和生活藝術類圖書;80后用戶占比前三個品類是文教書、童書、文學書;90后用戶占比前三是文教書、文學書和經管勵志圖書;00后用戶占比前三是文教書、文學書和生活藝術類圖書。文教書當仁不讓地占據了整個中青年消費的榜首,除此之外還發現,年齡越大閱讀興趣越偏實用,對70后來說,文學書只排名第四。而在90后和00后的選擇中,文學書均排名第二,相比而言,90后是最憧憬詩和遠方的年齡。
再次,從地域分布來看,你會發現全國各地購書者主要集中在哪里,換言之,哪里的人最喜歡讀書。根據京東圖書文娛業務部數據,最喜歡讀書的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是:廣東、北京、江蘇、四川、上海、山東、河北、浙江、湖北、陜西,這些地方購買圖書音像的用戶最多。從年度人均購買金額看,北京、上海、西藏、浙江、江蘇五地金額位列前五名。其中,北京人均購買金額286元,上海人均購買金額242元。北京、江蘇、上海地區用戶人均購買金額同比增幅最高,在14%左右。雖然表面看來經濟發達地區購買力更旺盛,但一些欠發達地區的消費增長也值得關注。購買京東圖書音像的用戶中,2016年增長最多的前五個地方為貴州、寧夏、甘肅、青海和陜西。新疆的表現也格外搶眼,無論是人均年消費金額還是用戶數量增長速度,都位于TOP10。
強勢特征:
移動端、童書、電子書
從2015年到2016年,移動端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從訂單數量和用戶數量來看,京東圖書音像2015年移動端已經超過PC端,但銷售數量和銷售金額還是PC端更具優勢。也就是說,雖然2015年很多用戶開始在移動端購物,但購買大量商品和大額商品,仍然選擇在PC端購買。但到了2016年,移動端的優勢全面爆發,從京東圖書文娛業務部的數據看,訂單量、銷售數量、銷售金額和用戶數量,移動端全面超過PC端,且占比均比2015年提高了約21個百分點。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隨時隨地在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上獲取圖書音像資源。
雖然從消費傾向來看,中青年的消費傾向主要集中在文教書,但按銷售碼洋計算,2016年最受讀者歡迎的圖書品類卻是童書。童書之所以成為第一名,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愿意為孩子的成長投入更多的金錢;另一方面可能的原因是,2014年實施的單獨二孩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童書的銷售。即使從用戶數量看,童書也僅落后于文教書,排行第二。而僅僅在一年前,童書的用戶數量排名還處于第四,落后于文教書、文學書和生活藝術類圖書。但2016年童書用戶數量全面反超,同比增長最多,接近70%。
除此之外,2016年最受讀者歡迎的圖書品類依次為文教書、文學書、生活藝術類圖書、社科書、經管勵志類圖書、科技類圖書以及原版書。值得一提的是,從銷售數量來看,原版書增長最快,超過100%。
在紙書用戶繼續增長的同時,2016年電子書用戶也在大幅增長,增長速度超過紙書用戶。根據京東圖書文娛業務部的數據,2016年電子書用戶同比增長超過200%。用戶數量增加的同時,電子書總閱讀時長提升379%,總下載圖書數量提升85%。晚8點以后是看電子書人數最多的時段,占比為28.4%;其次是下午1點到5點,占比23.8%;中午11點30分到下午1點占比最低,只有4.3%。
數字閱讀呈現五大趨勢
由于增長勢頭強勁,電子書市場一直備受關注。1月4日,掌閱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掌閱2016年度數字閱讀報告》。報告顯示,高中生和大學生平均每年讀18本電子書,超過職場讀者的閱讀量,并且內容豐富多彩,積極向上。依托自身豐富的大數據資源,掌閱總結了2016年度數字閱讀的五大趨勢:
第一,懸疑類崛起。2016年懸疑類電子書在掌閱上格外受到年輕人關注。以熱門作品《法醫秦明》為例,其讀者主要是90后,而女性用戶更達到了78%,從地域來看,山東讀者最愛懸疑類作品。
第二,國漫碾壓傳統雜志。掌閱平臺上既有網絡文學、出版電子書,也有熱門雜志、時尚期刊和漫畫。在2016年,雜志銷量增長緩慢,但二次元漫畫,尤其是制作精良的國產漫畫呈爆發式增長。以熱門漫畫《微微一笑很傾城》為例,它是00后的最愛,90%的讀者是女性用戶,廣東閱讀比例最高。
第三,嚴肅類回歸。2016年,嚴肅類、深刻類的電子書受到了廣泛關注,如《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大秦帝國》。而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將劉震云的原著推向大眾,更是創造了每周10萬人閱讀的盛況,其主要閱讀人群為80后、90后,女性用戶達55%,尤其受到北京讀者的追捧。
第四,青春類兩極凸現。2016年,青春類閱讀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愛情類小說,二是勵志成長類書籍。例如有已經火爆幾年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也有《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等勵志書籍。青年人不只關注風花雪月,更追逐前進夢想。正印證了那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第五,人文關懷經久不衰。在掌閱平臺上,《皮囊》《目送》《活著》《白說》《飛鳥集》等一批具有深刻思維和濃郁情懷的書籍持續暢銷,成為快節奏生活中人們慰藉心靈的安靜角落。北京、上海和重慶位列人文關懷最濃郁城市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