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霞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效果。方法 4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依據來院先后順序分為參照組及實驗組, 各20例。參照組予以基礎護理模式, 實驗組予以舒適護理干預模式,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以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6.3548、11.1843、29.2506, 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5%高于參照組的6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6250, P<0.05) 。結論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舒適護理干預可以使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在臨床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舒適護理干預;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6.07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reated with comfor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0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order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asic nursing mod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omfort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physical function score, psychological function score and social function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6.3548, 11.1843, 29.2506,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5% than 6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5.6250, P<0.05). Conclusion Comfort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Elderly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omfort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ect
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引發因素與心臟排血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需求存在相關性[1-3]。與此同時, 該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較高的發生率, 如果不能及時治療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由于老年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知, 加之治療周期較長, 在治療期間較易產生不良情緒, 因此, 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尤為重要。本次實驗為尋求有效的護理方法, 選擇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進行對比分析, 現將研究結果和護理過程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 依據來院先后順序分為參照組及實驗組, 各20例。實驗組中, 男12例、女8例, 年齡最大82歲, 最小60歲, 平均年齡(70.1±4.0)歲。參照組中, 男15例、女5例, 年齡最大80歲, 最小61歲, 平均年齡(72.3±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參照組患者接受基礎護理。實驗組患者接受舒適護理干預, 主要護理內容如下。
1. 2. 1 心理疏通 多數老年患者缺乏對自身疾病的認知, 加之治療時間較長, 容易產生一系列不良情緒(如沮喪和焦慮等), 因此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心理變化進行充分掌握, 并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 結合實際情況對其實施心理指導, 必要時予以安慰和鼓勵, 讓其樹立治療疾病的自信心, 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2, 4]。除此之外, 告知患者家屬需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陪伴, 從而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擔心。
1. 2. 2 體位和環境護理 患者在治療期間, 需選取患者舒適的體位, 并適當將床頭進行抬高, 從而使患者的舒適度進行提升。與此同時, 為患者提供干凈整潔的病房, 調節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就患者的喜好合理布置房間, 從而使患者的陌生感得以消除。除此之外, 勤通風, 并告知患者病房需保持安靜, 適當的休息[5], 從而使舒適度得以提升。
1. 2. 3 吸氧護理 患者在吸氧期間, 需對氧流量進行適當調整[6], 并將吸氧期間需要注意的事宜進行告知, 這樣可以使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舒適度進行有效提升。與此同時, 患者在輸液期間, 需嚴格控制輸液速度, 這樣可以使患者的痛苦得以減輕。
1. 2. 4 飲食護理 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安排合理的飲食習慣, 在治療期間, 需禁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日常飲食需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 指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 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3, 7]。
1. 3 指標觀察及評定標準 依據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 主要內容為:軀體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會功能。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8]:溝通情況、護理服務以及操作技能等, 結果包含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為(90.69±2.46)分, 心理功能評分為(91.38±3.16)分, 社會功能評分為(92.19±1.28)分;參照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為(76.16±3.12)分, 心理功能評分為(79.55±3.52)分, 社會功能評分為(77.26±1.89)分;實驗組患者的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以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6.3548、11.1843、29.2506,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非常滿意患者10例、占比為50%, 滿意患者9例、占比為45%, 不滿意患者1例、占比為5%, 護理滿意度為95%;參照組患者非常滿意患者6例、占比為30%, 滿意患者7例、占比為35%, 不滿意患者7例、占比為35%, 護理滿意度為6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6250, P<0.05)。見表2。
3 討論
有學者研究后指出[9, 1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護理干預, 其臨床癥狀可以有效改善, 縮短住院時間, 也有學者研究后表明, 實施護理干預后可以使患者舒適度進行有效提升。醫療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在臨床中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被廣泛應用, 其中舒適護理作為新型護理模式備受患者青睞。該護理模式的護理理念以患者為核心, 滿足患者需求的同時可以樹立患者治療疾病的自信心, 從而使治療配合度得以提升[11-13]。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 實驗組患者予以舒適護理干預, 參照組患者予以基礎護理模式, 實驗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為(90.69±2.46)分, 心理功能評分為(91.38±3.16)分, 社會功能評分為(92.19±1.28)分;參照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為(76.16±3.12)分, 心理功能評分為(79.55±3.52)分, 社會功能評分為(77.26±1.89)分;實驗組患者的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以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6.3548、11.1843、29.2506, P<0.05)。實驗組患者非常滿意患者10例、占比為50%, 滿意患者9例、占比為45%, 不滿意患者1例、占比為5%, 護理滿意度為95%;參照組患者非常滿意患者6例、占比為30%, 滿意患者7例、占比為35%, 不滿意患者7例、占比為35%, 護理滿意度為6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6250, P<0.05) 。這一研究結果充分體現了舒適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 并且與既往的報道類似[5]。
綜上所述,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舒適護理干預可以使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整體護理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因此該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盛偉, 張焱, 夏文蘭, 等.舒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抑郁和焦慮的干預觀察.老年醫學與保健, 2014, 20(6):436-438.
[2] 嚴俊, 肖彩紅.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現代養生(下半月版), 2016(8):232.
[3] 李麗娥, 朱丹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質量變化特征與舒適護理干預效果.老年醫學與保健, 2013, 19(4):262-264.
[4] 廉穎.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4):239-240.
[5] 朱繼艷, 余翠玲.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 中國民康醫學, 2010, 22(15):2029-2030.
[6] 仇建華.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5, 24(30):217-218.
[7] 賀大丹, 李姍姍, 姚吉換.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 生物技術世界, 2014(3):95.
[8] 韓榮.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效果探討. 中外醫療, 2016, 35(9):155-157.
[9] 姚秀清.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采用舒適護理干預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學工程, 2016(7):153-154.
[10] 韋亞楠.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5, 3(21):155.
[11] 張紅霞. 舒適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衰者的作用以及護理體會. 醫療裝備, 2016, 29(4):184-185.
[12] 杜劍蘭.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 22(22):235.
[13] 張延艷.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2015, 24(4):118-119.
[收稿日期:201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