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紹坤 李兆中
焦慮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杜紹坤 李兆中

人不能沒有焦慮,就像人不能沒有樂趣一樣。沒有焦慮的日子,生活就失去了向往和追求的樂趣,就像一塊硬幣的兩面。但焦慮也不能太重,太重的焦慮,就成了吃不好飯睡不好覺的負擔。微笑面對焦慮,與焦慮和諧相處,把焦慮當作健康生活中的一部分,讓日子過得緊張有序,富有生機。
焦慮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人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向往和追求具有不確定性;也正是在不確定性的捕捉中,失去的遺憾和收獲的欣慰構成了生活的樂趣。人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昨天還是按部就班的事,一覺醒來章法變得陌生;過去不曾想的事,現在就要認真思考;昨天不是問題的,眼下就成了難題。社會的快速發展,開啟了不確定性的閘門;人的素質普遍提高,讓日新月異像空氣一樣滲透和彌散在我們的周圍。這是時代進步的可喜現象,這些現象給我們的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同時還要看到,焦慮也是一個人有所追求、希望不斷進步的狀態,正像魯迅先生說的“不滿是向上的車輪”。生活中各種變數的增加,使得社會成員產生一種人生的不確定感,對前景的不確定性讓人心里不踏實,對未來不可預期,自然就會成了心理焦慮。人是一個矛盾體:踏實讓人堅守,不踏實讓人突破。我們正是在這種堅守、突破中,從過去走到現在。
焦慮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完善。適當的焦慮,是人正常生活的必備要素,也是我們逐步成熟的一種修行。有一些挫折和失誤,事后想來,本可避免,就是因為事前缺乏必要的“焦慮”,無所顧忌,隨意處置,給我們的事業和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我們經常說有備無患,其實,備的過程也是“焦慮”的過程。比如,我們把困難和問題設想得多一點,我們把事物的復雜程度研究得更透徹一些。這樣,我們在工作中就能把握主動,就不會被突如其來的事態搞得束手無策。適當的焦慮,讓我們開車小心,避免可能的擦碰;適當的焦慮,讓我們處處謹慎,從而能享受生活的安全與平靜……
適度焦慮但不要過度焦慮。焦慮和愉悅都是人們情緒的一部分,把握處理得當,我們的情緒會更加健康,我們的幸福感會更加厚重。首先,不要回避問題。生活就是面對、適應、處理或大或小、或難或易、或成功或失敗、或滿意或失意等各種各樣的事情,解決好各種各樣的問題,承受化解各種各樣的矛盾,并因此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而適度的焦慮是有益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夠讓人對環境、任務和目標保持適當的敬畏,并集中精力,永不懈怠,催人上進。尤其是處理一些棘手問題,更能凸顯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也更能加快一個人成長的速度。所以,面對問題,要把這種焦慮轉化為勇于擔當的情感,抓住自己成長壯大的好時機。在這個勇于挑戰的過程中,使焦慮情緒稀釋為認真、細致、一絲不茍的工作方式。其次,要平靜對待缺憾。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困難都可以克服,所有的障礙都可以逾越。當遇到戰勝不了的困難、跨不過去的障礙時,要平靜地告訴自己:我是人而不是神,我可以使自己優秀,但無法讓事情一定成功。因為決定事情成功的因素,是個綜合體,受到諸多方面的制約。遇到事情,表述時一定要把“我必須”換成“我盡量”“做好我自己就行”。最后,享受過程。不要把結果當成衡量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這樣,你的情感世界會更加豐富多彩,你的精神生活會更加有滋有味。
【作者單位:烏魯木齊民族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