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
【摘要】在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如何推廣和普及實現積極老齡化的重要途徑——老年教育將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應該是企業、家庭等單位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如今各地區老年教育發展狀況極不平衡。為滿足各地老年人的教育需求,需在政府主導的同時,探索老年教育的其他路徑。以華商晨報舉辦的“幸福老年學堂”為例,了解其開辦方式、課程設置等基本情況,采訪其中學習者的參與感受,分析媒體承擔的社會責任、舉辦老年教育的特點及其社會影響。以此為例,探究老年教育的延伸路徑,動員媒體及更多社會力量,為積極老齡化的進一步實現提供方法借鑒。
【關鍵詞】老年教育;媒體;積極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G7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6)11000504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指出“21 世紀的中國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預測顯示:“自1999年中國進入老齡社會開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總量仍然高達3.18億,占總人口的31.09%,人口老齡化將伴隨21世紀始終”。[1]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人口發展預測,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2]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之快令人驚訝,這一現狀足以說明我國未來將面臨的養老壓力。如何積極應對勢不可擋的老齡化趨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企業、家庭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在此時代背景下,媒體作為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積極開辦老年教育,具有貼近大眾生活,了解群眾需要,社會影響面廣、影響力強等先天優勢,同時也具有引領社會輿論,喚起老年群體學習需要,推動實現積極老齡化等重要社會意義。
本文以華商晨報開辦的“幸福老年學堂”為例,從其課程設置、秩序管理和組織人員及任課教師的基本情況,社會反響及學員反饋等方面進行個案研究。通過這一具體實例開辦老年教育的情況和影響,探究在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的時代背景下,老年教育開展的新路徑,為積極老齡化的進一步實現提供方法借鑒。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我國老年教育以老年大學和社區教育為主,主要是福利性質的,國家是開展老年教育的主體,主要采用科層制的管理方式,有很強的政府參與性。1994年12月,國家計委、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制定的《中國老齡工作七年發展綱要(1994—2000年)》指出:“老年大學、老年學校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已成為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重要場所。”[3]隨著21世紀以來我國的老齡化、老年教育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國更積極主動與國際社會就老齡問題進行探討,確定了從“健康老齡化”到“積極老齡化”的轉向。近年來,政府在政策上更加大力支持老年教育的發展,普及依舊是重點工作。2001年下發的《關于做好老年教育的通知》規定要“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縣縣有老年大學的目標”。[4]2006 年《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計劃綱要(2006—2010年)》提出,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到2010年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要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萬所。在2011年公布的《國家“十二五”教育規劃(2011—2015)》中,再次強調了要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在我國已經初步建成老年教育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老年教育的質量。[5]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各地老年大學、老年學校在數量、規模和質量上均有明顯增長。
但是在看到老年教育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老年教育存在著供小于求、各地區間發展嚴重不平衡、從事老年教育行業專業人員匱乏等諸多問題。據民政部發布的《2013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老年學校5.4萬個,在校學習人員692萬人。[6]但這遠遠滿足不了老年人需求,全國各地省、市級老年學校入學名額難求,各地區發展狀況不均。據濟南時報報道,截止至2013年底,濟南市有各級老年教育機構1892個,所能提供的最大就學名額為8.6萬余人,按照濟南60歲以上老年人111.6萬人來算,100個老人里只有8人能進入老年教育機構。[7]現有的老年教育機構遠遠難以滿足廣大老年群體的受教育需要。相比之下,上海等發達地區老年教育發展水平較高,2013年,上海市共有老年教育機構284個,市級老年大學4所,市級老年大學分校、系統校、區縣老年大學68所,街鎮老年學校212所,居委學習點4 758個,參加各類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的老年人達196萬人次,[8]設施齊全,體系完善,經費充足,惠及老年人范圍廣泛,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數十年。此外,現有的老年大學絕大多數建立在城市地區,農村地區的老年大學更是屈指可數,城鄉之間的差距更是懸殊。
作為獨立的發展個體,老年人的受教育需求不會因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而差異如此懸殊。在老年教育的發展現狀下,許多老年人的受教育需求顯然無法得到滿足,這就需要在政府主導的同時,尋求更多老年教育發展的新路徑。媒體是社會輿論導向的風向標,由媒體開辦老年教育,既能夠增加老年人的學習機會,幫助老年教育發展較為緩慢的地區進一步普及老年教育;又能夠幫助政府和民眾進一步認識到老年教育的好處,積極推動老年教育的發展。本文希望通過對“幸福老年學堂”這一案例的探究,探索媒體與老年教育結合的實施辦法和社會意義,為老年教育新路徑的探索提供借鑒和參考,進而促進老年教育的發展。
二、媒體開辦老年教育案例:“幸福老年學堂”的基本情況筆者通過對華商晨報實時報道的查閱以及對報社工作人員和學堂學員的訪談,對“幸福老年課堂”開辦的各項基本情況進行了了解。“幸福老年學堂”由華商晨報社讀者俱樂部于2015年秋季開始創辦,受到學員們的廣泛歡迎和社會的良好反響,具有課程設置符合實際情況、內容豐富、組織有序、教職工認真負責、收費合理、宣傳效果良好等基本特點。
1課程設置豐富多樣,滿足學員需求,緊貼生活實際
學堂開設的課程門類齊全、內容豐富,并為不同基礎的學員提供不同水平層次的課程。以其2016年春季班課程為例,共包括:聲樂表演、器樂、科技、舞蹈運動、書畫藝術、綜合等六大類,36個項目,75個班級。具體內容涵蓋聲樂基礎、朗誦表演;陶笛、電子琴;攝影、手機、電腦;模特、交誼舞、瑜伽、楊氏太極;楷書、行書、素描;英語、中醫養生等多種門類。部分課程具體開班時根據課程內容,設基礎班和提升班兩個水平層次,學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由選擇。
其課程除內容豐富多樣外,還緊貼老年群體實際情況。如寒假課程中,有一門“手工祖孫班”,就是考慮到在學校寒假期間帶孩子的老年人人數較多而設。在“手工祖孫班”中,祖輩和孫輩們可以一起活動,既解決孩子沒地方送的問題,又能讓他們享受到祖孫之樂。課程設置切實根據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和具體情況,靈活多樣,廣受好評。
2組織管理規范有序,招生門檻不高,宣傳廣泛有效
報社規定“身心健康的中老年人均可報名”,“發現無完全行為能力的學員或有嚴重疾病學員以及不遵守學堂規章制度又不聽規勸,干擾正常教學秩序的學員,學堂有權勸其退學。”(華商晨報2015年12月12日A07版快樂老人周刊)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學堂面向全社會招生,招生面廣,基本無招生門檻設置。學員可根據自身學習意愿、經濟狀況、時間安排、興趣愛好自由進行選擇。參與到課堂中后應遵守基本的文明道德規范,如有違反,組織者有權將其勸退,這也有利于課堂秩序的維護和課程的順利進行。
此外,媒體在宣傳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先天優勢,華商晨報不僅有自己專門的每日發行的報紙,還有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宣傳渠道,具有宣傳渠道多樣,人員齊備,宣傳質量高,宣傳密度大等特點。且現今華商晨報的讀者主體為中老年群體,在“幸福老年學堂”的招生和推廣方面有針對性,宣傳效果良好。報社對學堂的宣傳不僅包括招生等基本情況,還包括對學員學習成果的展示,這既激勵了現有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學習成就感;同時用現有學員的真實案例,吸引到了更多的老年人意識到接受老年教育的好處,加入老年教育中來。
3組織人員貼近學員,信息交流及時,教師專業盡責
學堂的學員招生、課程安排、教師調配、場地聯絡、設施維護等一系列日常組織工作皆由華商晨報報社工作人員負責。學堂是報社常規工作的一部分,“幸福老年學堂”的開展情況與其周六的專刊“快樂老人周刊”緊密聯系,平時也會不定期在華商晨報的其他版面上展示學員的學習成果,擬成專題報道。每次上課都會有組織人員幫助檢查學習者聽課資格,維持課堂秩序,分發教學資料等,并隨時聽取學習者意見,及時根據學習者需要對課堂組織開設等方面進行合理化調整。
任課教師根據不同科目的具體情況由不同教師來擔任,分為全職和兼職兩類。全職教師為報社內部工作人員,講授自己擅長的科目,如報社攝影部的工作人員在“攝影初級”和“攝影高級”課程中任教。兼職教師多是從報社外請來的各方專家,有的來自正規學校專任教師,有的并非職業教師;有的還在工作崗位,有的已經退休,不過這些外聘兼職教師均在所教科目的技能水平上得到公眾的認可。如八段錦的教師,是2015年沈陽市“十佳健身個人”,練拳30年,武術六段,中國武術段位制陳式太極拳指導員、考評員,4次獲遼寧省太極拳冠軍,新民高中的退休體育教師,現在多個學校單位團體教學。不論全職教師還是兼職教師,都能夠對學員耐心、細心,認真的回答學員的問題。此外因班型較小,教師也能夠保證兼顧到課堂上的每位學員。
4不同課程適當收費,增加企業收入,各方互利共贏
“幸福老年學堂”每門課程包含30課時,15次課,價格根據不同課程內容設定,依市場價格和難易程度有所不同,但較為低廉,普遍能夠為老年人所接受。每門課程的價格從240元到580元不等,均價在350元左右,古詩詞鑒賞課、英語課等的費用較低,電子琴、古箏等價格較高。所收取的費用用于教師及工作人員勞務費、場地及設施維護費、學習材料印刷工本費等等,也能夠適當增加報社經濟收入。學堂的開設既滿足了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又增加報社收入,同時也承擔了社會責任,為積極老齡化的實現貢獻了一份力量,實現了學習者、報社、社會多方的互利共贏。
5課程報名情況火爆,學員反饋良好,學習改變生活
“幸福老年學堂”春季班、寒假班開始接受報名以來,社會反響熱烈。據統計,僅2015年12月13日一天,共接到“幸福老年學堂”春季班報名電話500余次,現場報名近100人,其中聲樂、電子琴、繪畫類、電腦報名最為火爆。報名情況的熱烈足以說明老年人對老年教育的強烈需求,這同時也反映了報社有效的宣傳和老學員對學堂工作的認可。
由于學堂主要針對老年人開辦,班型較小,并兼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習者,教師講授時會根據學員水平調整速度和內容,盡量保證每位學員都能夠跟上進度。有位古箏班學員表示“我才上了三節課就能彈《小白菜》了,這讓我很開心,也有繼續學習的動力”。這種課程設置使得學生學習效果顯著,自信心、學習成就感得到了滿足,更加愿意學習。
筆者在訪談的過程中發現,來參與學堂學習活動的學員們精神面貌良好,十分珍惜學習機會,并切實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改變。一位模特隊的學員在接受訪談時說:“我今年69歲了,之前上班的時候,由于醫生的工作性質,上班只能穿工作服,也不知道怎么打扮自己,參加了模特隊之后我開始注重審美,注意打扮自己,前幾天剛剛文了眉。我發現女人打扮打扮簡直太重要了,不僅會給自己一個好心情,也會帶給家人好心情,設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美了,這個社會也就美了。”從訪談中不難看出,這位阿姨參加模特隊的學習之后,自身的審美觀、心性、氣質都有了很大的改變。這種現象在學堂的學習者中普遍存在,并非個例。走出家門走進學堂,確實為學員們提供了學習新知識,與志同道合的同伴相互交流的機會,使得他們能夠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三、媒體開辦老年教育的社會意義
據穆光宗教授等人總結,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三個特點:未富先老、未備而老、孤獨終老。從宏觀社會角度,人口老齡化會帶來經濟壓力和社會活力問題;從通觀結合角度,人口老齡化特別是高齡化會帶來的廣義的生活照料問題;從微觀個體角度,伴隨人口老齡化而來的是老年發展的問題。在此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秉持“積極應對,化弊為利;提前應對,有備而老;科學應對,對癥下藥;全面應對,統籌治理”[9]的態度取向來構筑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口老齡化應對戰略。老年教育是秉承這種積極態度,實現積極老齡化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方式。“幸福老年課堂”這一案例,具體闡述了媒體為老年群體提供非正規教育的具體實施辦法。在現今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媒體承擔老年教育任務除有利于媒體自身發展外,更具有服務老年群體,喚起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減輕社會負擔等多種重要的社會意義。
1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教育需求,喚起更多老年人的學習需要
老年教育學大師麥克拉斯基(1997)在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五種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應付需求,表現需求,貢獻需求,影響需求,超越需求。[10]媒體開設老年教育可以做到課程內容豐富多樣,水平層次選擇豐富,教學效果顯著,為參與學習的老年人提供了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的機會和與同伴相互交流的平臺,媒體的學習成果報道也可以滿足老年人的表現欲,為老年人滿足多種層次的教育需求提供了可能,有利于老年人自我價值的進一步實現。
此外,媒體的有效宣傳可以喚起更多老年人的學習需要。大量密集、有針對性的宣傳可以呼吁更多老年人將接受老年教育作為度過自己閑暇時間的一種選擇;老年人通過這些宣傳渠道了解到同輩在學習中收獲知識與快樂,對自己也是一種激勵,更愿意加入其中;在加入學堂學習后,能夠有機會利用媒體平臺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更加促進學習積極性。
2分擔政府開辦老年教育的壓力,為老年教育提供更廣闊的思路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里提到,“必須超越教育和傳媒之間往往被認為是不可緩和的對立狀態”,“傳媒是非正規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有效傳輸工具”。[11]現今我國老年教育的實施多是基于終身教育理論,從國家政策層面出發,提倡自上而下的建立終身教育體系,主要依靠社區教育、老年大學等政府的官方手段來推廣實施。而社區教育在各地區的發展狀況極不均衡,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方面并不存在如此懸殊的地區差異,能夠安享晚年,“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甚至“老有所為”是老年群體的普遍需求。“幸福老年學堂”這一案例的優越性不只適用于紙質媒體,其他平臺、其他形式的媒體同樣具有相似的特點和優勢。在此情況下媒體肩負起社會責任,能夠分擔政府老年教育壓力,為更多老年人提供廣泛的學習機會,縮小不同地區老年教育發展差距,同時也為老年教育的開展途徑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
3幫助實現社會的積極老齡化,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建立與和諧發展
媒體開辦老年教育,其豐富的課程,廣闊的交流平臺,多樣的宣傳渠道,幫助老年人即充實提升了自己,又擴寬了人際,對于老年人的身心發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緊密契合格根夫婦提出的積極老齡化運動的三大核心主題:自我、人際關系與社區參與,[12]能夠進一步幫助社會實現積極老齡化。同時,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學習機會可以帶動整個社會的學習風氣,助力學習型社會的進一步形成,更有助于和諧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
媒體具有宣傳效果良好、社會影響力強,影響范圍廣泛等特點,媒體開辦老年教育能夠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并帶動社會風氣,本文選取“幸福老年學堂”這一案例,希望能夠通過對這一案例的分析,管中窺豹,探究媒體在未來老年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為老年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和展示自我的平臺;喚起更多老年人學習與自我實現的熱情和興趣;進一步推廣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思想和實踐;同時有助于社會減輕養老負擔,實現和諧發展,為老年教育路徑的延伸提供方法的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2006.
[2][9]穆光宗,張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及其戰略應對[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29—36.
[3]國家教育委員會,民政部,財政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勞動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人事部,衛生部.中國老齡工作七年發展綱要(1994—2000年)[Z].19941214.
[4]羅悅庭.積極老齡化下老年教育發展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5]林筱文,黃建,朱麗達.中國老年教育發展、管理與政策[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40—45.
[6]民政部.2013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R].2014.
[7]山東老年大學報名又擠爆老人排隊近20小時[Z].濟南時報,20141208.
[8]上海市教育決策咨詢委員會秘書處.2014上海教育發展報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10]王英.中國社區老年教育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09.
[11]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12]Gergen,M.&Gergen,K.J.(2000).Positive Aging.In J.F.Gubriun et al.(eds).Ways of Aging.Blackwell Publishing, 1998:206,204.
(編輯/趙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