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
【摘要】繼續教育研究本土化的根本目的是發展我國的繼續教育研究,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可解決我國現實的繼續教育問題。為推進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發展,應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立足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服務當代實踐,運用東方語言,加強研究體系建設。
【關鍵詞】繼續教育;理論;本土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G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6)11003704
繼續教育研究本土化是我國繼續教育研究工作中艱巨的戰略性任務。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既要遵守世界繼續教育研究的基本規律,也要堅持中國本土化策略,形成具有繼續教育研究的本土風格、本土氣質和本土精神。如何加強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發展,需要研究者省思并行動。本文將深入探究這一重要課題,分析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發展的內在動因,提出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發展的行動策略。
一、基于本土繼續教育研究的內涵、價值和特征1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的內涵
繼續教育研究是指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通過對繼續教育現象的解釋、預測和控制,探索繼續教育本質及其運動規律的一種認識活動。繼續教育研究可以分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基礎研究是為獲得關于繼續教育現象和事實的基本原理和新知識而進行的實驗性和理論性的工作;應用研究是主要針對具體的繼續教育目標或目的而進行的創造性研究工作。
本土化是我國繼續教育研究必須解決的問題,研究者應當加以關注。從漢語的意義角度講,本土化就是使某事物發生轉變,適應本國、本地、本民族的情況。[1]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是指我國繼續教育研究立足于我國文化土壤之中,立足于我國具體的、多樣的繼續教育實踐活動之中,進行本土繼續教育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的研究,不斷創新,加速發展,從而形成具有本土風格、本土氣質、本土精神、本土特色的繼續教育研究體系。研究者不應是我國繼續教育問題的旁觀者或局外人,他們應有堅定的“中國立場”和“中國情結”,應積極關注、研究和解決我國繼續教育的實際問題。
2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的特征
我國的繼續教育研究具有區別于西方國家繼續教育研究的個別的、特殊的性質。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實踐特征、語言特征和體系特征。
(1)民族特征是指我國繼續教育研究應扎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凝聚優秀的繼續教育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我國繼續教育研究業已形成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繼續教育研究特點的文化特征。
(2)實踐特征是指我國繼續教育研究應描述我國的繼續教育現象,指導人們的繼續教育實踐,解決我國的繼續教育問題。西方的數學實驗模型套不進我們的繼續教育現實問題,西方的實證主義分析法也解釋和解決不了我們的繼續教育現實問題。繼續教育研究主要是對發生在我國的繼續教育性生活、繼續教育性問題、繼續教育性事件的反思、總結和提煉。我國繼續教育研究須以我國的繼續教育實踐為主題,否則我國繼續教育研究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乏生存的土壤。
(3)語言特征是指我國繼續教育研究應使用本土語言,保留自己的個體性言說,發展符合國人表達習慣的敘述風格。我國的繼續教育研究要精確地描述我國的繼續教育現象,解決我國的繼續教育問題,必須構建自身的話語體系。西方國家的繼續教育研究話語是西方研究者從其生活世界中歸納、總結、提煉出來的,他們與生活在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的我國研究者的生活世界并不完全相符。
(4)體系特征是指我國繼續教育研究應在林立的教育理論科學體系中保留一席之地,加強在指導思想、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最能體現本土理論性質的研究。繼續教育研究須有自己相對穩定、獨特的研究邊界。繼續教育研究可以汲取、借鑒其他學科的有關概念、理論和方法論體系,但是,不能過分依賴于其他學科的研究。
3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的價值
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成果在指導人們進行繼續教育實踐和提升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積極效用。
(1)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要指導我國的繼續教育實踐,解決我國的繼續教育問題。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都須經受實踐的檢驗,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诒就粱睦^續教育研究可以促進繼續教育實踐由事務型管理轉向理論型管理,由經驗型管理轉向科學型管理。當前鮮活的繼續教育實踐正在涌現出前所未見的情況、問題和矛盾,同時也涌現出新經驗、新做法、新想法。而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很難完全用現有的知識和概念框架來解決,這些新經驗、新做法、新想法需要新理論、新觀點、新體系作出解釋和認識。在理論研究及實踐中化被動性、盲目性、主觀性、片面性為主動性、前瞻性、創造性、科學性。[2]
(2)繼續教育研究者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國繼續教育研究需要培養一批我國自己真正的繼續教育研究者,創建自己的繼續教育研究學派。一個好的研究者應該向著繼續教育研究專家的方向前進。因此,研究者應該將自己的體會和經驗上升為系統的認識和理論。這些繼續教育研究者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放眼世界,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的繼續教育研究思維,構建出我國自己的繼續教育研究體系?;诒就粱睦^續教育研究可以避免研究者在活動中少走研究彎路,提高研究效率,更加有利于繼續教育研究的科學發展。
(3)實踐者應該成為繼續教育研究的主力軍。繼續教育研究可以為繼續教育工作者端正繼續教育思想、貫徹繼續教育方針及培養合格人才提供經驗和方法。認為研究只是研究部門的工作的認識是片面的,廣大繼續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參與和勇于研究實踐。實踐者成為研究者,已經是當今繼續教育實踐者基本素養的一部分。實踐者成為研究者,意味著能對自身的繼續教育實踐進行持久不斷的反思,意味著將反思體現在實踐過程的始終,意味著將反思作為匯總實踐經驗、提升實踐智慧的基本手段。
二、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國繼續教育研究本土化情況并不樂觀,本土化理論創新的步伐還比較緩慢,沒有滿足當代繼續教育實踐的迫切需要。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應以人類繼續教育文明為背景,立足于中華民族的傳統繼續教育研究和壯闊的現代繼續教育實踐,開辟出自立、自強、自信的發展道路。
1立足我國的民族傳統,尋找理論的發展基礎
文化發展離不開民族,離不開歷史。優秀文化的產生都具有民族性,文化是生活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的特定的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與對話過程中,不同風格的教育理論繼承了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傳統,反映了不同地區教育的實踐形態和特征。[3]繼續教育研究活動蘊含著研究者個人的價值、態度、意識、觀念、情感和想象等成分,這些成分會直接影響研究者的研究思維。
立足我國的民族傳統,并不意味著主張復古主義,而是要處理好我國傳統繼續教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問題。我國繼續教育思想資源極為豐富,歷史悠遠,繼續教育無論在學生論、教師論或是在課程論、教學論、管理論上,都有值得傳承的思想。因此,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應關注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淵源,應從本民族的本源文化中尋找理論發展的文化軌跡,尋找解決問題的文化因素,尋找理論發展的發展因素。
立足我國的民族傳統,并不意味著死守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我國是世界繼續教育大國,繼續教育內涵深厚,實踐經驗豐富。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離不開我國的文化國境,要考慮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價值觀、文化觀、教育觀,根據我國社會的制度、繼續教育的實踐現狀和繼續教育研究的現實情況,努力做到有利于人民群眾文化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努力做到有利于全民終身學習社會的實現,努力做到有利于祖國的繁榮昌盛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立足我國的民族傳統,也應吸收西方繼續教育研究的理論精髓。在過去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西方發達國家無論在實踐方面還是在思想和理論方面,都有值我國學習的地方。在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學習、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繼續教育研究發展的經驗是應該的。然而,我們不能照搬、照套、拿來就用,翻版做法將會產生無真正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西方繼續教育研究好比是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可以了解西方人對我國繼續教育的看法,了解我國繼續教育在西方繼續教育研究中的形象變遷,有利于反省和完善我國繼續教育的民族性格。
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可以促進我國繼續教育研究和其他國家繼續教育研究之間的和諧關系。我國繼續教育研究的精華可以被其他國家所共享,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繼續教育研究精華也可以被我國繼續教育所借鑒和學習。在文化交流中,正確地認識自己,也正確地認識他人,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取長補短,各自發展各自的文化,共同為世界文化做出更多的貢獻,才是應有的態度。
2服務當代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源于實踐的理論更有價值,研究者應在繼續教育研究和繼續教育實踐變革之間不懈穿行?;诒就粱睦^續教育研究的宗旨是通過理論反映教育事實和需要,解決教育問題,促進教育的發展。因此,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要發揮指導實踐的價值,須以我國實踐為主題。唯有把理論與實踐無縫對接起來,才能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才能總結新經驗、構建新理論、形成新體系。
繼續教育研究要直面社會境遇與社會生活,直面人的發展需求與人生向往。[4]堅持以民為本,主張繼續教育研究與繼續教育實踐互動,為繼續教育改革和發展出謀劃策,是當前繼續教育研究者秉持的基本學術信仰。要構建真正有價值的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最有用的資源在于研究者自身,在于研究者的本土環境和本土實踐。研究者需要把心放進實踐中去,用心去沉浸,用真心、苦心和愛心去關注實踐。只有走入人的生活世界,走進人的精神家園,去捕捉人的學習需求與學習困境,去思考繼續教育可能提供的支持,才能發揮繼續教育研究指導實踐的力量。[5]課題的研究要與工作需要緊密結合,力求“小、實、新”,重在提出具有現實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建議。[6]
創新是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的靈魂。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缺乏是制約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的關鍵因素。對于研究者來說,只注重知識繼承,而不強調在前人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有所突破,其結果只能是食古不化,或是固步自封。研究者應憑自己的研究說話,要有自己的東西,發前人所未發,發他人所未言。一本著作、一篇論文總要提出新觀點、新理論或者新材料。[7]創新不易,既有外部環境和實踐活動原因,也是研究者主觀認識的原因。因此,站在人類主觀能動的角度講,研究者要始終保持好奇、幻想、強烈的探索欲望,要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敢于打破破舊的觀念,求新,求異,開拓進取。當然,繼續教育研究的創新不是超越現實發展的可能性條件,故意制造一些不切實際的玄學。恰恰相反,繼續教育研究的創新正是根據現實發展的需要,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科學地分析問題、解釋現象并為繼續教育實踐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8]
3運用東方語言,述說我國繼續教育經歷
一些研究者過多地使用西方繼續教育研究的術語、概念、原則、假設、框架和方法。個別研究者形式上是用中文寫作,實質上卻被英文同化了,學術語言句式冗繁拖沓、累贅啰唆、生硬拗口、中西文混用、僵硬直譯照搬,不僅失去了中文的精煉、語氣和滋味,就是連基本的字詞通順都談不上,破壞了漢語的自然生態。
各個民族文化都有其獨特的適合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性質和特征。語言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個性。如果一個民族語言沒有自己的風格,沒有自己的特征,那么這個民族就很難在世界上發展為一個獨立的民族。
我國研究者必須把握自己的話語權,運用自己的語言,架構自己的語言體系。漢字記載了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歷史文化和經驗,繼續教育研究成果是通過語言來表達的。中西方繼續教育研究的語言差異也是明顯存在的,中英文在文化背景、思考習慣、形、音、文法、修辭、美感經驗、表達技巧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區別。我國語言具有清晰流暢、言簡意賅、節奏明快等特性,很容易被我國讀者理解和領悟。我國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字足以表達我國繼續教育研究的深度、廣度和準確性。
4加強研究體系建設,重塑研究自信
研究者應為構建邏輯嚴密、論證嚴謹的繼續教育研究體系而努力。成熟的理論體系發展需要有質量、有影響的分支理論成果。經過30多年的發展,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框架已經基本成型,但內容需要繼續充實和完善。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可以從教學論、課程論、德育論、學習學、統計學、繼續教育史、比較繼續教育等理論進行完善,可以從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文化學等理論進行完善,可以從職工、教師、農民、婦女、老人等對象進行完善,可以從初等、中等、高等等層次進行完善?;诒就粱睦^續教育研究體系的形成,對進一步指導教育具體實踐、繁榮繼續教育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知識分化與綜合是科學發展的趨勢,繼續教育同社會的方方面面有著廣泛的聯系,繼續教育研究不能就教育論教育,應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知識結合起來才有可能解決實際問題。例如研究人的發展,涉及到心理學、生理學等知識,也涉及社會學、倫理學等知識,還同人類學知識相關。因此,繼續教育研究不能局限于自身的狹窄范圍,應敞開自身胸懷,保持對外開放,去洞察鮮活的人的世界,去尋找繼續教育問題與現象的解釋、預測與控制。
研究者須尋回本土化理論自信。目前個別研究者還缺少與傳統觀念決裂、突破自己和前人的勇氣,因循守舊,導致研究工作裹足不前,缺乏創新。研究者應加強主觀能動性,積極工作、積極改革、積極創新。研究者應增強研究意識,優化研究方法,多出研究成果。研究者應以一種更清晰、更理性、更自覺、更積極的姿態生活在當下社會,思考在當下社會。真正的思想源自于主體的一種生命運動,是主體自身生活史的產物與延續。[9]
強有力的研究隊伍是基于本土化的繼續教育研究的組織保障。根據我國的國情,這支隊伍要求數量相當龐大,專業研究人員和非專業研究人員并重,專業隊伍和兼職隊伍并重。這樣的隊伍既可以發揮群眾的智慧,又可以發揮專業人員的研究引領作用。今后,需不斷加強研究者的綜合素質,改善研究管理體制,優化理論研究梯隊。研究者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更新自己的知識內涵。研究者要增加與研究機構之間的交流,集中優勢力量對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展開聯合攻關。單位應加大經費支持,改善研究條件,建立獎懲機制。
綜上所述,繼續教育研究本土化是我國繼續教育研究的基本指導思想,是我國繼續教育研究的基本價值取向?;诒就粱睦^續教育研究須堅持本土化理念,根據國情打造一條適合我們自己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吳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國“教育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2]杜以德.成人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互動發展論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6,(11):9—10.
[3]何光全.成人教育理論的歷史、發展與對話[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5):5—11.
[4]高志敏.反思的覺醒前瞻的選擇:論成人教育研究的綱領與行動[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3):89—96.
[5]陳福祥.“復雜范式”視域下的成人教育研究思維方式[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4):10—12.
[6][8]李中亮.成人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9,(2):9—10.
[7]牛立軍.成人教育研究的科學基點[J].成人教育,2009,(7):42—43.
[9]王兆璟,劉莉.中國經驗:教育研究反思的基本維度[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0—64.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localizing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research is to develop Chinese continuing educa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localization should solve the real problems of Chinese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theory of Chinese continui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localization, the main measurements include: starting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erving the contemporary situation, using the oriental languages, and s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continuing education; theory; localization; measurement
(編輯/喬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