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宸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紙媒的轉型被大眾重視起來。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使得新媒體領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與此同時,傳統紙媒的原有優異性被顛覆,紙媒轉型勢在必行。本文針對傳統紙媒特點和相關要素等,對“互聯網+”時代傳統紙媒轉型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 互聯網;傳統紙媒;轉型;分析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2-0011-02
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傳播生態環境方面和媒介環境方面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老舊式紙媒生存空間日漸縮減,其在新媒體的沖擊下,銷售業績每況日下,不僅是發行,就連最基本的廣告經營都無法得到保障,紙媒面對市場激勵競爭,有的媒體部門已經宣布停產。所以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適時進行傳統紙媒轉型,以致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迎合大眾閱讀口味。
1 傳統紙媒優點分析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電子平臺進入大眾視野,且被引進千家萬戶,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十分之快,人們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獲取知識和新聞,老舊式期刊行業和報紙行業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嚴重打擊,面對此種現有窘境,報紙行業轉型無法避免,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掉其優點,將紙媒完全的替代掉。
盡管傳統媒體在傳播方式上和技術上,均被新媒體拋之腦后,但是傳統媒體的固有作用不能被忽視掉,其獨家優勢十分明顯,首先是傳統紙媒具備較為專業的新聞工作隊伍和長期品牌以及較為廣闊的新聞信息傳播渠道,并且還具備了豐富操作經驗,這些要素和基準都是新媒體無法匹敵的,所以說新媒體不可能將傳統媒體的位置徹底替代掉。傳統紙媒新聞信息傳播時間長,此類紙媒優勢明顯,由于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雄厚,傳統媒體中都具備了強勁工作班底且設備比較先進,在新聞策劃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創新元素。紙媒擁有豐富經驗,區域特色尤為明顯,新媒體是面向全國的,但是區域特色類型的廣告便沒有存在價值,但是紙媒特點就是受眾人群以地區大眾為主,本地新聞上的趣味性和地區性是新媒體無法相比的。從傳統媒體公信力度高且權威性高,媒體公信力度有正確導向要素和思想高度要素、輿論主調要素和新聞真實要素以及品牌特色要素等組成,公信力樹立過程漫長而艱辛,紙媒通過不斷努力使得公信力得到鞏固,社會聲譽良好。
2 傳統紙媒發展困境
管理體制局限是首要問題之一,盡管網絡和新媒體及自媒體三者也會遭受到同樣的管理體制問題,但從實際角度分析可以發現,管理機構對傳統媒體的管理力度相對來說則更為嚴格,之前的管理要素,多數以政治形態和意識形態為主,當前則發展為企業治理和基層治理之上,基于此,傳統媒體內容生產環節,多數內容與現實背離,泛化表達和表面式工作現象十分顯著。
紙媒傳播渠道較為單一,民眾通過紙媒了解新聞信息和相關內容,沒有新媒體來的實惠和快速,動一動手指便可在電腦和手機上進行查閱,不必勞力費神地在報紙上閱讀。多數紙媒自身結構體系上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落后趨勢明顯,傳統紙媒的現存詬病就是很多閑雜人員混跡其中,兼職人員居多,還有就是存在一些外實內虛線性,此類問題出現,紙媒運用成本持續增加,那么機會成本便增加,有限資金無法用在報道水平之上和人員素質培訓之上。缺少精細化服務要素和人力資源創新要素以及運營管理要素,粗放式生產為主流勢必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特殊時期還會全面崩盤,導致退出市場。
3 “互聯網+”時代傳統紙媒的轉型分析
3.1 單向變多向
單媒體走向多媒體是主要轉型趨勢,當前時代是網絡信息時代,在其特點和變化現狀影響之下,多元媒體融合時新聞傳播領域的核心發展途徑。我們通常所說的多元媒介融合,主要是指在互聯網高度發展背景形成的一種分化形態,數字村落日漸形成的基礎上,界限模糊,隨之促進相互借鑒媒體理念、相互包含媒體理念和相互融合媒體理念的形成,換個角度而言,形成了不同類型媒體功能發展趨勢和一體化發展趨勢。在這樣的形式和理念之下,老舊式紙媒應該突破原有發展瓶頸和基本思維框架,在堅持紙媒不動搖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電子版和手機版以及網絡互動版信息傳統途徑的開拓與創新,運用此種方式來彌補紙媒的不足和缺陷。
邁向多元融合的同時,應該與讀者參與需求之間和讀者互動需求之間達成有力融合,要做到不斷開拓讀者,逐漸擴大紙媒的影響深度和影響廣度。通過數次分析和調查可以看出,優質閱讀活動,讀者原本認知結構會被有效開發,那么對內容閱讀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便會雙向加深,借助網絡平臺和微博等渠道,及時向讀者回應其內在需求,一定要滿足互動,隨之擴大紙媒影響力。
3.2 發展找定位
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為大眾生產生活提供很多幫助和便利,對社會意見反映和公眾訴求表達以及社會監督三者形成自己的推動效能,但是我們還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網絡媒體信息傳播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頻繁出現,因為網民素質影響和網民表達方式影響,不同類型信息真假程度難以辨別,紙媒社會信息傳播效能不可替代,公信力強勁不可撼動。
傳統新聞媒體,紙媒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紙媒具備嚴格新聞采編標準和正規采編流程,消費者對報紙的信任度十分之高,遠超于互聯網媒體信任度,所以報紙在社會公信力方面和社會權威性等方面具備著不可替代性特質。作為紙媒,應該對資源予以合理整合,通過定位明確和優勢發揮,將潛能挖掘出來,通過此種形式,在眾多媒體市場競爭中謀求一席之地,且不斷向前發展。
3.3 層次轉深度
紙媒,總的來講是一種現實的“注意力”經濟,面對網絡信息多樣化的種種挑戰,核心點在吸引更為多數的讀者,當前大眾日常接觸到的信息百變多樣,那么讀者口味也會變得挑剔起來,主要是主動接受,而不是進行被動接受,讀者自己有自己的邏輯判斷和價值取向,作為讀者,則更加希望去了解背后事實與真相,樂意接受多角度分析和多角度判斷。假設媒體在報道中單純的滿足于人云亦云,那么紙媒質量就會下降,競爭力便會不斷降低。傳統紙媒若想謀求發展,就應立足于根本,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突破原有的局限,從淺層次報道向深度報道方位遞進,新聞報道過程中要加強策劃水準,達成真正意義上的由淺入深、重點突出,并不做沒意義和價值的事,否則便會徒勞無功。
正確的方案為,應該樹立鮮明的態度和觀點,擺正對事件的認知態度,這對不同類型新聞信息整合和新聞信息優化及新聞信息創作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要抓住讀者的內心,關注身邊和社會上的熱點,之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層次互動報道,最為常見的就是邀請專家和學者人員等進行詳細解讀和權威性解讀,與此同時,還可借助網絡媒體渠道,增加新聞報道實效性,促進其不斷更新。深度報道操作勢在必行,從發現基本問題要素到策劃要素再到組織報道要素,直至版面最終體現上,各個操作環節和環節之間都應該密切配合,綜合提升紙媒質量和傳播效率,讓大眾和需求者更快更好地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新聞真相以及有力滿足讀者需求。
4 結論
綜上所述,紙媒在“互聯網+”時代下需要作出優質轉型,應該從實際角度出發,通過單向變多向、發展找定位、層次轉深度等策略不斷去創新工作機制、提升工作效率,促進傳統媒體行業優質轉型和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永松.借鑒互聯網思維快速營銷社區報的一些實踐和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15(16):175-176.
[2]劉星.互聯網思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之鑰[J].當代電視,2015(9):67-68.
[3]廖璇.“互聯網+”促進中國“非遺”產業探索[J].青年記者, 2016(18):79-80.
[4]王朋進.電視的本質與困境解讀[J].視聽界,2016(2):30-35.
[5]崔燕振.創新與重構“互聯網+”時代電視媒體傳播價值創新與廣告模式重構[J].聲屏世界:廣告人,2015(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