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華
摘 要:北方地區氣候寒冷,環境條件較差,水土流失嚴重。綠化造林是改善北方地區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油松是北方地區造林的常用樹種,但是每年造林時還是出現樹苗大量死亡的現象,導致人力和物力資源的浪費,這就需要高質量的苗木培育技術來支持。容器育苗栽培技術能使苗木成活率和質量得到提升。針對采用該技術對油松育苗方法進行闡述,同時對該技術的限制因素和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油松;北方地區;造林;容器育苗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2-03-0065-02
大力開展造林活動是改善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措施。我國的人工林面積居世界第一。今后要繼續大力發展林業,就需要有大量優質苗木的提供,同時對苗木的培育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育苗方法眾多,但是原理都是大同小異,其中容器育苗是目前應用比較多且廣泛的一種高效的方法。
1 容器育苗的發展
我國20世紀的育苗方式過于落后,大多數是將黏土用包裝材料包在一起,創造一個封閉育苗環境,常用的包裝材料有塑料薄膜和紙等。這種育苗的方法不僅使幼苗成活率低,即使成活也常常會出現樹苗的卷根、偏根等現象,不利于苗木的后期成長。容器育苗是基于傳統方式上開發的一種科學的育苗方式,即將特定容器裝上含有養分的培養土等養分基質,讓幼苗在生長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養分和水分,改善了生長環境,不僅提高了成活率還提升了苗木的質量。隨著塑料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容器育苗提供良好的包裝材料,加快了育苗技術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容器育苗技術就已經應用在國外的造林育苗上。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應用于此技術育苗。但是由于資金和保守思想的阻礙,致使發展緩慢。到了21世紀初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 容器育苗方法與管護
2.1 容器育苗方法
2.1.1 土地整理與作床 對育苗的場地進行整地,根據育苗地的實際狀況,將苗床做成能夠排水的低苗床,之后將地面壓實后進行消毒。消毒水可用3%硫酸亞鐵溶液,噴灑量為0.5L/m2。一般情況下,將苗床寬度設定在0.9~1.2m,以擺下10個容器為宜。
2.1.2 油松容器規格 針對不同的苗木,其規格也不同。根據油松的苗木的初期生長慢后期快的生長特點,將其的育苗容器的規格保持直徑12~15cm,高15cm左右。苗床上的擺放數量維持至80~90個/m2。
2.1.3 土壤養分配置 營養土的配置要滿足植物養分的需求和酸堿度,透氣性。同時還要降低成本和資源的浪費,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當地的養分資源,如使用動物糞便漚經腐的農家肥。在此基礎上還要添加磷鉀肥等化學肥料,使養分保持合理的配置。其中農家肥占15%左右,化學肥料占5%左右。
2.1.4 土壤和種子進行消毒殺菌 在裝容器之前要對營養土進行過篩,清除碎石和雜物。對篩選過的營養土進行殺菌消毒,100kg營養土要噴灑1.5L的1%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消毒,將消毒液和土壤攪拌均勻后備用。種子在播種前用1%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消毒處理,之后在26℃常溫條件下,采用層積的方法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處理時間為3d。之后,取裂嘴的種子播種。
2.1.5 播種 將消毒后的營養土均勻噴濕,然后裝缽,直至里容器袋口2~3cm時撒上2~3裂嘴的種子,然后將容器填滿裝實。將每個容器整齊緊密的排在苗床上,中間的縫隙用細土填充。苗床外圍用磚圍住,同時用土堵住防止透風,之后用水澆灌,使底部和容器水分達到最佳。針對北方寒冷的氣候,可用地膜覆蓋的方法保持水分和溫度。
2.2 容器育苗管護
2.2.1 苗期澆水 為了縮短出苗時間和防止種子腐爛,育苗時一定把握好苗木澆水的度,采用少量多澆的方法。澆水的時機要根據土壤表面干濕的程度來定,當土壤表面干燥時可以澆水,而且澆透。對于所用的水,最好采用蓄水池晾曬過的水,溫度適宜,澆水后和保持土壤的溫度,有利于出苗。
2.2.2 苗期追肥 由于苗木都在苗床上的容器里,所以追肥應采用的液態肥料。第一次追肥噴灑0.25%的施磷酸二氫鉀和0.4%的過磷酸鈣,來補充磷鉀肥。30d后進行第二次追肥,噴灑0.5%的尿素補充氮肥。施肥后要用清水把苗木枝葉上的肥料殘留物進行沖刷,讓養分得到充分的利用。
2.2.3 除草、防病蟲害 育苗期間及時除去容器內的雜草,降低雜草對幼苗養分的競爭。在除草過程中注意不要在土壤干的時候除草,在澆水后土壤濕潤時除草,防止拔草時帶出土和根系傷害苗木。對于油松來說,苗期主要防治白粉病和松樹介殼蟲,尤其是雨季,發生概率極大。對于白粉病的防治可采用噴灑800倍的多菌靈溶液,對于松樹介殼蟲防治可采用噴灑1 000倍的粉蚧靈溶液防治。
2.2.4 間苗 本著苗木除劣保優的原則,除去容器內位置偏、生長狀況不好的幼苗,最終保留1株生長良好的幼苗。如發現個別容器中有死亡或者缺苗時,要及時進行移栽新苗。對新苗要進行遮陰澆水和及時補充養分,保證苗木的正常生長。
3 容器育苗存在的問題
雖然容器育苗的方法非常高效,能夠很好的代替傳統育苗方法,但是,容器育苗技術復雜,營養上配置和苗床制作等技術含量高,再加上應用成本比較高,因而限制了其應用范圍。基于這些原因,在我國應用容器育苗方法的基地很少,導致目前大部分林業苗圃還是一直在應用傳統的大田育苗方法。
4 進一步發展容器育苗的建議
首先要通過農業推廣服務加大對容器育苗技術的推廣力度,同時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林業技術的資金投入。通過政府的牽頭讓農業科研機構與當地一些育苗企業和苗圃基地合作,提高企業和育苗基地的技術水平,讓容器育苗實現規模化,擴大在育苗市場的份額。其次,開展林業技術培訓。培養具有專業林業生產技術的工作人員和林業管理人員,提升育苗技術的創新和管理能力,發展優質苗木,形成苗木生產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參考文獻
[1]王維舉.淺談林業育苗現狀及容器育苗技術[J].林業科學,2014(4):111.
[2]施紅霞.林業育苗現狀及容器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8):195-197.
[3]武術杰,楊霞.容器育苗問題綜述[J].長春大學學報,2009(12).
[4]竇霄.內蒙古包頭地區油松容器育苗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2.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