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榮 酈娜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放療科,福建 福州 350025)
心理疏導干預對鼻咽癌放療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
陳玉榮 酈娜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放療科,福建 福州 350025)
目的 探討心理疏導干預對鼻咽癌放療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放療科治療的鼻咽癌患者106例,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組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同時進行心理疏導,對照組進行一般護理,在治療前后分別對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調查問卷。結果 干預組在情緒和記憶功能、角色功能、口干、頸部皮膚損傷、體重下降方面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身體功能、生存質量自我評價、經濟狀況、張口困難和聲音嘶啞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鼻咽癌放療患者的心理疏導能明顯降低放療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心理疏導; 鼻咽癌; 放射治療; 生活質量; 護理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adiotherapy;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放射治療是治療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隨著放療技術的開展,在調強放射治療(IMRT)技術能夠在提高靶區劑量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護正常器官和組織,使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1]。但放療的副反應仍無法避免。本研究通過分析心理疏導干預對鼻咽癌放療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月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放療收治的經病理診斷為鼻咽癌患者120例,以隨機抽樣方法平均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60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齡19~66歲,平均年齡(46.33±11.85)歲;其中,I期4例、II期18例、III期36例、IV期2例;接受化療56例,未接受化療4例。對照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44.90±13.32)歲;其中,I期2例、II期10例、III期44例、IV期4例;接受化療58例,未接受化療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鼻咽癌分期和是否接受化療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放射治療 入組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療。體位固定和掃描:患者仰臥,頭部置于塑料枕上,后仰至下頜骨與床面垂直,頭頸肩熱塑面罩固定。增強螺旋CT掃描范圍從顱頂至鎖骨頭下2 cm,層厚5 mm,鼻咽部位層厚2.5 mm。將CT圖像傳輸至物理計劃室的治療計劃系統(CMSXio 4.4版)進行靶區勾畫。根據ICRU50號報告和62號報告定義,參照MRI在CT上逐層勾畫大體腫瘤區(GTV)、臨床靶區(CTV)和計劃靶區(PTV)。原發灶和上頸部照射應用7個共面野靜態調強技術,采用同期加速推量放療方法授予靶區處方劑量。各靶區處方劑量如下:GTVnx64~70Gy、GTVnd60~66Gy、CTV160~66Gy、CTV242~54Gy。靶區周圍正常組織器官限制劑量根據其與原發腫瘤的關系而定。重要器官及劑量限制具體如下:腮腺50%體積<25~30Gy、晶體<5Gy、腦干≤50Gy、脊髓≤45Gy、視神經、視交叉<50Gy、顳頜關節<60Gy、垂體<50Gy。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措施進行護理。
1.2.1.1 放療前護理 摘除頭部及頸部金屬物質,放療前摘除金屬牙套。請口腔科會診,拔除齲齒及松動的牙齒,消炎對癥治療后待窗口愈合再行放療。同時對放療的體位進行指導與練習,如配合頭頸肩模固定等。
1.2.1.2 放療中護理 (1)照射野皮膚護理:交代患者放療過程中應充分暴露照射野皮膚,但要積極避免機械性及化學系物質刺激,穿著以寬松純棉內衣、 “V”領開衫為宜。指導患者放療期間照射野區域皮膚禁用肥皂水擦洗,不可涂刺激性藥膏及藥水;當出現照射野皮膚瘙癢時不宜用手抓撓。(2)口腔及鼻腔粘膜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餐前、餐后及睡前均宜用淡鹽水漱口。出現口腔粘膜破爛時用復方硼砂溶液(配置方法:復方硼砂溶液250 mL加入地塞米松10 mg及利多卡因200 mg)與生理鹽水交替漱口。治療期間可加強飲水。鼻咽粘膜予復方薄荷油滴鼻液滴雙鼻,每日3次,每次1 mL。同時,予沖洗鼻腔。(3)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堅持每日進行張口訓練,約300~400下,同時活動頸部,防止放療后張口受限及頸部活動受限等放療不良反應。(4)飲食護理:以均衡營養為主,忌煙、酒、刺激、辛辣等食品。咽喉疼痛可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必須要時可插入胃管進行營養支持。
1.2.1.3 放療后護理 可根據患者病情及體力恢復情況進行適度的工作或者活動,飲食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基礎上,宜清淡飲食。加強照射野皮膚保護,堅持張口訓練及鼻腔沖洗。平時可用菊花、金銀花、黃連等泡茶飲用;2~3年內禁止拔牙。定期入院進行下一步治療或者復查(復查時間為第1~2年每3個月1次,第3年每6個月1次),定期進行電話或信件隨訪。
1.2.2 干預組 干預組在一般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進行心理疏導。
1.2.2.1 放療前心理疏導 在治療前詳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強調放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初步了解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狀態及顧慮;針對不同的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心理疏導方式,使患者能夠理解鼻咽癌的治療模式、治療效果、社會及家庭影響,減輕心理負擔及消除恐癌情緒。從心理上鼓勵患者樹立信心,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治療。
1.2.2.2 放療中心理疏導 由于放療次數的增加,患者會出現不通程度的口干、鼻腔干燥、咽部刺痛、進食困難、味覺改變、照射野皮膚干癢、色素沉著等不良反應,隨之而來的焦慮、悲觀等情緒會影響患者的治療過程及預后。護理人員應及時細心觀察發現患者的情緒波動,詳細講解放療副反應的無法避免,并將放療結束后急性放射副反應的可修復性告知患者,給予安慰及積極的心理暗示。定期組織醫患座談會、康復患者與住院患者座談會、觀看放療科普知識等,以消除恐慌的心理。
1.2.2.3 放療后心理疏導 放療結束后急性放療副反應仍存在,應跟患者解釋副反應存在的時效性。鼓勵患者參加適度的社會活動及文娛活動,分散、轉移鼻咽癌患者對癌癥本身及放療副反應的注意力,能夠有能力融入到社會,從而降低因長時間放療引起的心理抑郁及個性孤僻。
1.3 生存質量評分標準 參照歐洲癌癥治療研究組織生存質量核心量表[2],結合鼻咽癌患者放療相關癥狀而成的問卷內容有:(1)題組:包括身體功能8條、角色功能2條、情緒和記憶功能5條、生存質量自我評價2條、經濟狀況1條、鼻咽癌放療相關癥狀7條。(2)單獨題(即鼻咽癌放療相關癥狀具體條目),包括口干、食欲差、張口困難、進食困難、頸部皮膚損傷、聲音嘶啞、乏力。評分方法:依EORTC QLQ-C30計分手冊的公式,屬于題組以多項結果合并積分,單獨題以單題積分。整體健康狀況生活質量和功能性題組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癥狀評分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2.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患者放療相關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


生存質量(QOL)指個體對自設的目標、期望、標準以及所關心的事情和有關生存狀態的體驗。其內容包括對身體機能、心理狀況、社會功能、獨立能力等方面的狀態評估。鼓勵患者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口學特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3]。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鼻咽癌放療過程中予以心理疏導,可以對患者情緒和記憶功能、社會角色功能以及放療相關癥狀方面起積極作用,特別是能有效改善患者口干、頸部皮膚損傷、體重下降方面等放療急性副反應。現代醫學模式已從簡單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通過有效地心理疏導,能幫助鼻咽癌患者重建自信心,給予患者足夠的心理支持和社會支持,幫助其戰勝疾病。有研究[5]報道經濟狀況差可能對患者的遠期生存質量有影響,但與本研究結果不一致,這可能與本次研究隨訪時間短有關。此外,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通過積極的心理疏導干預,可在治療過程中建立信任的護患關系,加強患者對疾病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減輕消極的心理體驗和抑郁情緒[6]。綜上所述,心理疏導可減輕患者放療副反應,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值得臨床推廣。
[1] Sultanem K,Shu HK,Xia P,et al.Three-dimensional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 experience[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0(48):711-722.
[2] Aaronson NK,Ahmedsai S,Bergman B,er al.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a quality-of-life instrument for use i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ails in oncology[J].J Natl Cancer Inst,1993(85):365.
[3] 孔琳,張有望,吳永如,等.鼻咽癌放療后長期生存者晚期副反應研究[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6, 15(3): 153-156.
[5] D imitroglou E,Zafiropoulou M,Messini-Nikolaki N,et al.DNA damage in a human polulation affected by chronic psychogenic str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2003,206(2):39-44.
[6] 劉桂香.淺談人文關懷在臨床醫療中的作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8,3(4):253-254.
福建省衛生廳資助項目(編號:wzy0907)
陳玉榮(1981-),女,福建南平,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心理護理
R471
B
10.16821/j.cnki.hsjx.2017.07.016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