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盧容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胸外科,上海 200040)
疼痛管理在胸外科患者術后的應用及療效觀察
鄭潔 盧容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胸外科,上海 200040)
目的 評估疼痛管理在胸外科患者術后的應用療效。方法 本研究共納入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對照組術后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術后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疼痛管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評分、情緒狀態(MSSNS)評分、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的疼痛評分(3.6±0.8)分,較對照組(6.8±1.2)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MSSN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為(9.16±2.21)d,較對照組(16.71±3.66)d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滿意度調查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疼痛管理能夠有效緩解胸外科患者的術后疼痛,穩定患者情緒,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疼痛管理; 胸外科手術; 臨床療效; 護理
Pain management; Thoracic surgery; Clinical efficacy; Nursing
胸外科手術具有創傷大、恢復慢的特點,術后的劇烈疼痛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情緒,還會延誤患者康復,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導致護患和醫療糾紛[1]。因此,緩解胸外科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對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促進患者的康復、改善臨床預后具有積極的作用[2]。本研究選擇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行手術治療的120例患者進行疼痛管理應用療效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手術治療的1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43~65歲,平均年齡(56.19±5.59)歲;其中,食管癌患者15例、肺癌患者18例、肺大皰患者9例和胸部創傷患者18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30例;年齡46~69歲,平均年齡(58.66±6.08)歲;其中,食管癌患者17例、肺癌患者16例、肺大皰患者10例和胸部創傷1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疾病類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受試前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常規生命體征監測、切口護理、管道護理、病情監測和并發癥預防。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疼痛管理。
1.2.2.1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交待有關術后疼痛的事宜,使患者在心理上和生理有做好準備。教會患者緩解疼痛的方法,如腹式呼吸等,從而降低患者對鎮痛藥物的依賴性[3]。
1.2.2.2 心理護理 手術后由于疼痛的不良刺激,患者容易意志消沉,表現出自卑、抑郁、煩躁和悲觀的情緒[4]。護理人員應當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根據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社會背景、家庭情況等,采取合理情緒療法,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安慰和支持患者,提高其對疼痛的承受能力。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配合治療和護理。另外,護理人員應該鼓勵家屬多關心和支持患者,給予患者家庭的溫暖和鼓勵。
1.2.2.3 疼痛護理 護理人員可采用物理止痛和藥物止痛來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1)物理止痛:護理人員可通過轉移患者注意力(如暗示療法、放松療法、生物反饋法、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等),或采取冷熱敷、按摩、活動等方法,減輕患者疼痛感。如護理人員可以讓患者閉上眼睛,采取腹式呼吸以緩解患者緊張的心理[5];在疼痛比較輕微的情況下,可通過播放舒緩的音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2)藥物止痛:在手術后3 d內采取預防性、主動性的疼痛管理,而不是等到疼痛難忍時再給藥。靜脈自控鎮痛泵(PCA)是通過機械泵將藥物按規定濃度和速度勻速給藥,可維持48~72 h,當患者意識到疼痛或疼痛加劇時,可按壓控制開關,將止痛藥物注入體內,幫助患者輕松地渡過術后的疼痛期。鎮痛藥通常會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少數患者會發生惡心、嘔吐或尿潴留等不良反應,因此用藥時應注意觀察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6]。對焦慮、失眠患者,睡前可加服安定5 mg。
1.3 評估指標和標準 評估兩組患者的術后的疼痛評分、情緒狀態、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
1.3.1 疼痛評分 疼痛評分[7]采用數字評分法描述疼痛程度,用1~10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數字越大疼痛越重: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疼痛能忍受,能正常生活,不影響睡眠;中度疼痛(4~6分):疼痛或許需要止痛藥,而且影響睡眠;重度疼痛(7~9分):疼痛不能忍受,需用止痛藥,影響睡眠;劇痛(10分):疼痛難以忍受,需用止痛藥,嚴重影響睡眠。
1.3.2 情緒狀態 采用心理評定量表(MSSNS)測評患者的情緒狀態[8]。包括4個部分,分別為焦慮、孤獨、抑郁及憤怒,每題選項分為3個等級。各維度的分值越高,說明負性情緒越嚴重。
1.3.3 患者滿意度 采用滿意度問卷調查評估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為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度=100%×(滿意+比較滿意)/調查總人數。

2.1 兩組患者術后的疼痛評分 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為(3.6±0.8)分,而對照組術后的疼痛評分為(6.8±1.2)分,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后MSSN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MSSNS評分比較
注:P<0.05。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為(9.16±2.21)d,較對照組(16.71±3.66)d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滿意度調查顯示,觀察組患者中59例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滿意率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疼痛管理對患者術后疼痛改善的積極作用 胸外科手術后常伴有急性、劇烈的疼痛,對全身各系統(包括中樞神經、交感神經等)產生影響,術后疼痛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9]。另一方面,疼痛常造成患者心理狀態不穩定,易于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消極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以及機體的恢復。本研究中,通過評估疼痛管理在胸外科患者術后的應用療效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為(3.6±0.8)分,而對照組術后的疼痛評分為(6.8±1.2)分,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觀察組術后的情緒狀態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既往研究[10]也顯示疼痛管理能夠有效緩解胸外科患者術后疼痛,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疼痛管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和疼痛護理,這些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幫助患者獲得最大程度的滿足感和安全感,促進患者內環境的平衡和穩定,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樹立患者對疼痛的認識,不僅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醫護工作,促進患者的康復,又改善了護患關系[11]。
3.2 疼痛管理對患者術后恢復及護理質量的積極作用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為(9.16±2.21)d,較對照組(16.71±3.66)d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滿意度調查顯示觀察組患者中59例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滿意率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疼痛管理能夠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改善護患關系,促進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疼痛管理能夠使患者從生理到心理達到舒適狀態,消除負面情緒影響,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痛苦,促進患者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李德學.胸外科患者術后行疼痛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14(27):142-143.
[2] 翁慧,陳曉玲,翟玲玲.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胸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17(18):4-5.
[3] 陳基琳.綜合護理干預對減輕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5,34(4):790-791.
[4] 左雙燕,彭麗彬,陳勁.胸外科規范化疼痛管理的實施[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2):1437-1438.
[5] 朱紅,王九榮,宋青.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胸外科術后患者疼痛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4(12):110-111.
[6] 張艷,霍蘭蘭,吳獻華.規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在胸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4,25(6):933-934.
[7] 邵素敏,洪秀卿,張丹紅.胸外科患者術后的疼痛評估與護理對策[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8):12-13.
[8] 劉曉峰.情緒管理的內涵及其研究現狀[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2013,39(6):141-146.
[9] 張煥珍,張漢群,李雪梅.護理干預對胸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21(9):260-261.
[10]張愛華.胸外科病人術后疼痛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0):1390-1391.
[11]羅愛林,鄭華.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管理[J].臨床外科雜志,2015(1):21-23.
鄭潔(1977-),女,浙江寧波,本科,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盧容,E-mail:13621808989@163.com
R473.6,R655
B
10.16821/j.cnki.hsjx.2017.07.022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