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騰, 楊 田
(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21)
楊房溝拱壩施工圖階段體形優化分析
馬 騰, 楊 田
(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21)
在招標設計的基礎上對楊房溝拱壩的拱冠梁剖面、水平拱圈中心角、壩體厚度等方面進行深化研究,采用拱梁分載法進行壩體應力分析,結果表明在維持拱冠梁剖面和壩體厚度與招標設計基本一致的基礎上,適當減小上部高程拱圈中心角、增大中下部高程拱圈中心角,有利于改善壩體應力狀態。
材料參數;計算工況;荷載組合;優化分析
施工圖階段,為探尋適應楊房溝壩址地形地質條件和水庫運行特點的拱壩體形,以充分發揮混凝土優良的抗壓性能,減小主要運行工況高拉應力值及高拉應力區范圍,使壩體應力分布更合理,并進一步提高兩岸壩肩拱座的抗滑穩定性,在充分吸收前期有關專題、可研和招標設計報告研究成果,及歷次審查、咨詢會議中專家對拱壩設計工作的意見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其它高拱壩工程的成功設計經驗,對楊房溝拱壩體形進行了進一步的設計和深化研究。
楊房溝拱壩體形的深化研究采用了拱梁分載法[1]進行壩體應力分析,計算程序應用浙江大學水工結構研究所編制的“拱壩分析與優化軟件系統ADAO”[2],主要分三步進行:
(1)對拱冠梁剖面進行優選,擬定不同拱冠梁剖面,分析應力變化規律,從中選擇較能體現優化目的的拱壩初始體形;
(2)在拱壩初始體形的基礎上,針對招標設計階段兩岸壩肩抗滑穩定控制性的可能滑動塊體分布高程,進行水平拱圈中心角的優化,適當減小局部高程水平拱圈中心角,使拱壩體形扁平化,以有利于提高壩肩抗滑穩定性,同時研究進一步減小壩體最大拉應力的可行性;
(3)選定拱冠梁剖面及水平拱圈中心角后,研究對壩體中下部厚度進行適當優化調整的可行性[3]。
楊房溝水電站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縣境內的雅礱江中游河段上,是規劃中該河段的第6級水電站,一等大(1)型工程,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 500 MW。
樞紐主要建筑物由擋水建筑物、泄洪消能建筑物及引水發電系統等組成。擋水建筑物采用混凝土雙曲拱壩,壩頂高程2 102 m,最大壩高155 m。招標設計階段拱冠梁頂厚9 m、底厚32 m,厚高比0.206;最大拱端厚度34.96 m,最大中心角87.01角。壩頂中心線弧長362.17 m,弧高比2.34,共分為18個壩段。
楊房溝水電站壩址兩岸岸坡陡峻,呈“V”型峽谷;壩基巖性為花崗閃長巖,巖質堅硬,巖體較完整,風化卸荷較弱,巖體質量較好;兩岸巖體結構面規模均較小,且以中陡傾角為主,壩肩抗滑穩定條件較好,具備修建拱壩較優的地形地質條件。
2.1 壩體混凝土材料參數
楊房溝拱壩混凝土為大體積混凝土,共分2個區,強度等級分別為A區C18030、B區C18025。結合試驗成果和類似工程經驗,拱壩混凝土靜態變形模量取22 GPa,主要物理力學參數見表1。

表1 壩體混凝土主要物理力學參數
2.2 壩基材料參數
為更加真實地反映拱壩壩基的復雜條件,本文通過有限單元法建立地基模型,在地質建議分類巖體變形參數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巖體風化卸荷分區、主要結構面、壩基開挖及處理等多方面因素,分別計算出各特征高程的水平拱向和垂直梁向的變形,再通過應變能相等原理求出相應的水平拱向和垂直梁向的壩基綜合變形模量,最后綜合兩個方向的綜合變形模量得出相應高程的壩基綜合變形模量,見表2,壩基主要物理力學參數見表3。
3.1 計算工況
采用4種工況進行對比計算分析,其荷載組合情況詳見表4。

表2 各特征高程壩基綜合變形模量

表3 壩基主要物理力學參數

表4 荷載組合表
3.2 計算荷載
3.2.1 水、沙荷載
(1)正常蓄水位2 094 m,相應的下游尾水位1 987.58 m;
(2)設計洪水位2 096.27 m,相應的下游尾水位1 998.51 m;
(3)上游淤沙高程2 016.36 m,浮容重5 kN/m3,摩擦角0°。
3.2.2 溫度荷載
根據壩址區水文氣象資料分析,壩面邊界氣溫、水溫見表5、6。
通過對壩址氣溫、水溫的分析,結合壩體施工條件,優化得出壩體封拱溫度,并按照《混凝土拱壩設計規范》(DL/T5346-2006)推薦公式,得出拱冠梁剖面各個設計高程的溫度荷載,見表7。

表5 與空氣接觸的壩面邊界溫度 /℃

表6 與水接觸的壩面邊界溫度 /℃

表7 各高程封拱溫度及溫度荷載表 /℃
注:Tm表示均勻溫差,Td表示線性溫差
4.1 拱冠梁剖面優化
為進一步降低大壩上游面拉應力數值及分布范圍,考慮適當調整拱壩拱冠梁剖面,使拱壩適當前傾,從而改善壩體應力狀態。在招標設計拱壩體形的基礎上,擬定了三種拱冠梁剖面方案,見表8和圖1(虛線為招標設計體形拱冠梁剖面),以搜尋拱冠梁剖面對拱壩體形應力的影響。

表8 拱冠梁剖面優化方案

圖1 拱冠梁剖面優化方案
通過對3個不同拱冠梁剖面拱壩體形的應力分析表明,隨著壩體拱冠梁剖面的前傾,竣工工況
(大壩澆筑并封拱到頂,未蓄水)壩踵處主壓應力及壩趾處主拉應力均有明顯增大,壩體整體應力水平提高;其它工況下,拱冠梁剖面前傾時,壩體主應力變化較小。因此施工圖階段拱壩壩體拱冠梁剖面基本維持與招標體形保持不變。
4.2 水平拱圈中心角優化
針對招標設計階段兩岸壩肩抗滑穩定控制性的可能滑動塊體分布高程,進行水平拱圈中心角的優化,研究適當減小拱壩2 040 m高程以上特別是左岸水平拱圈中心角,使拱端推力向山內偏轉、拱壩體形扁平化,以有利于提高壩肩抗滑穩定性,同時對拱壩2 040 m高程以下水平拱圈中心角進行適當調整,進一步減小壩體最大主拉應力數值和分布范圍。因此在招標拱圈中心角方案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優化出兩個拱圈中心角方案,具體見表11。

表9 不同拱冠梁剖面方案壩體拉應力對比表 /MPa
方案1:上部高程中心角在招標拱圈中心角方案基礎上減小約0.4°~0.6°,中下部高程中心角在招標拱圈中心角方案基礎上增大約0.3°~0.7°,壩體最大中心角為86.80°,出現在2 020m高程;

表10 不同拱冠梁剖面方案壩體壓應力對比表 /MPa

表11 不同拱圈中心角方案對比表 /°
方案2:上部高程中心角在招標拱圈中心角方案基礎上減小約0.7°~1.1°,中下部高程中心角在招標拱圈中心角方案基礎上增大約0.7°~1.4°,壩體最大中心角為86.73°,出現在2 020 m高程。
通過對2個不同拱圈中心角方案的壩體應力分析表明,隨著拱壩上部高程拱圈中心角的減小和中下部高程拱圈中心角的增大,壩體上游面最大主拉應力逐漸減小,高拉應力分布范圍比招標拱圈中心角方案有所減小。因此,擬推薦拱圈中心角方案2作為施工圖階段拱壩拱圈中心角。見表12、13

表12 不同拱圈中心角方案壩體拉應力對比表 /MPa

表13 不同拱圈中心角方案壩體壓應力對比表 /MPa
4.3 壩體厚度優化
選定拱冠梁剖面及水平拱圈中心角后,研究對壩體中下部厚度進行適當優化調整的可行性,并使壩體最大拉應力不致增大?,F擬定兩個壩體厚度方案,見圖2。

圖2 壩體厚度方案拱冠梁剖面
方案1:壩體拱冠梁底厚度保持32 m不變,厚高比仍保持為0.206不變;
方案2:壩體拱冠梁底厚度由32 m減小為30 m,厚高比由0.206減小到0.194,壩體中下部高程拱冠梁及拱端厚度相應減小。
通過對2個不同壩體厚度方案的壩體應力對比分析表明,隨著拱壩壩體厚度的減小,壩體上下游面最大主拉應力、最大主壓應力數值及范圍均有所增大,壩體應力出現了惡化現象。不同壩體厚度方案分析見表14、15、16。
通過對楊房溝拱壩進行拱冠梁剖面、水平拱圈中心角、壩體厚度進行調整和計算分析,施工圖階段楊房溝拱壩體形在維持拱冠梁剖面和壩體厚度與招標拱壩體形基本一致的基礎上,適當減小上部高程拱圈中心角,增大中下部高程拱圈中心角,有利于改善壩體應力狀態。本文所得結論僅適用于楊房溝拱壩,是否具有普遍適用性仍需進一步研究。

表14 不同壩體厚度方案對比表 /m

表15 不同壩體厚度方案壩體拉應力對比表 /MPa

表16 不同壩體厚度方案壩體壓應力對比表 /MPa
[1] 水規總院. 混凝土拱壩設計規范DL/T5346-2006[S]. 中國電力出版社.
[2] 黃熠輝,張偉狄,于青,等. 楊房溝水電站混凝土高拱壩體形設計[J]. 浙江水利科技,2016,(01):69-71.
[3] 徐建軍,徐建榮,何明杰. 周公宅水庫混凝土雙曲拱壩體形優化設計[J]. 水力發電,2010,(08):31-34.
(責任編輯:卓政昌)
2017-03-16
[TM622];TV642.4;N945.15
B
1001-2184(2017)02-0154-06
馬 騰(1990-),男,河南夏邑人,武漢大學水工結構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水電工程項目管理工作;
楊 田(1988-),男,四川達州人,四川大學水工結構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水電工程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