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晶珣
(貴州大學,貴州貴陽550000)
我國區域經濟增長的收斂性回歸分析
董晶珣
(貴州大學,貴州貴陽550000)
本文運用SOL估計,以我國29個省份的數據作為數據來源,對我國的從1978年以來的經濟情況做出經濟增長收斂的實證分析。先對我國經濟增長做σ-收斂分析,然后將整個時期分成三階段,對三個階段做絕對β-收斂分析。
經濟增長;σ-收斂性回歸分析;絕對β-收斂;條件β-收斂
自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發展的整個歷程中,先發展沿海城市的經濟,再發展內陸城市的經濟,造成沿海城市與內陸城市差距較大,而地區差距對我國經濟增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比如,支援三線、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隨著這些戰略的實施,我國各個地區的在經濟上的差距是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我國的經濟增長是否有收斂性?本文將對我國經濟增長收斂性進行最小二乘法的實證分析方法。
1、新經濟增長理論
(1)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歷程
西方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和新經濟增長理論。
(2)新經濟增長理論的主要內容
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可以分為內生變量與外生變量,內生變量是自變量,而外生變量是參數,新經濟增長理論主要是以探究知識溢出、人力資本積累、研究與開發、規模收益遞增、開放經濟、勞動分工和生產專業化、制度等內生力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的經濟增長模型中勞動力數量的增加、資本存量的增加等外生力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新經濟增長站在傳統經濟增長原有的高度上得到了創新。
(3)在原有經濟增長理論基礎上中國區域經濟協調該如何發展
盡管新的經濟增長理論相比原有的經濟增長理論有了一一些新的想法,但是在研究思路、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但是它與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相比,它對于經濟增長的認識更加詳盡。
2、經濟增長的收斂性理論
經濟增長的收斂性,是指在封閉的經濟條件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產出增長率與初始產出水平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即落后的國家或地區比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存在更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從而使得落后國家或地區同發達國家或地區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最終趨于一個穩定經濟發展狀態的過程。
1.數據說明
本文的數據樣本采用全國省市(海南省和重慶市除外)1978—2009年相關指標進行實證分析。樣本數據均取自中國知網。各省份人均GDP均采用實際人均GDP;各省份樣本期內的平均投資率是將原有數據作平均值;采用各省份在樣本期的普通高校在校人數(本科和專科)也將原有數據作平均值,替代作為人力資本這個變量。
2.模型介紹及實證分析
由Baumol(1986)提出的β收斂模型:

其中,yi,t表示地區i末期人均收入,yi,0表示地區i基期人均收入,β是控制收入收斂到穩定狀態速度的系數,如果參數β的估計結果為正,就說明收入存在收斂,反之則說明發散。εi該模型能反應出具有相同經濟結構的地區是否具有經濟增長收斂。
對方程(1)進行擴展,引入資本投資、人力資本兩個變量建立以下計量模型,

Ii/GDPi表示地區i從基期到末期的平均投資率;hi地區i表示人力資本。
(1)σ-收斂的檢驗
σ-收斂是指各省之間的人均收入的離差隨著時間逐漸下降時間的推移而趨于下降。下圖是1978年到2009年各省間人均GDP的變異系數,樣本采自各省市人均GDP,將原有各個省市的數據進行均值、標準差的計算,再將標準差與均值作差(變異數大于15的數據應該剔除),用來研究1978—2009年的經濟變化情況。
變異系數是在度量單位不同時用來表示離散程度的,變異系數越大,表示數據分散;變異系數越小,表示數據越集中,具體變異系數的大小還需要結合具體的材料進行分析。

圖1 1978—2009年各省間人均GDP的變異系數
上圖是通過收集各省人均GDP的變異系數而作出的圖,可以看出,1978年到1991年期間,各省的人均GDP的變異系數逐年下降;而從1992年開始到2002年人均GDP變異系數呈現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結合我們國家當時的情況,經濟發展情況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2002年開始國家開始關注貧富差距,有意控制各省的貧富差距,繼而變異系數呈現了下降的狀態,各省的GDP值都變得比較集中、差距較小,我國經濟情況是σ-收斂的。
(2)絕對β-收斂的實證分析
下圖是通過將1978年到2009年分成三個階段,利用統計軟件做了回歸分析得出的回歸分析圖,第一階段與第三階段的回歸分析圖呈現出當時的經濟增長水平與GDP負相關關系,第二階段呈現出了經濟增長水平與GDP正相關關系。再對三階段進行最小二乘數估計,如下表,得出三個階段的β系數,根據檢驗標準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由檢驗結果可以說明,第一階段與第三階段隨著GDP水平增長,經濟水平增長速度放慢,存在絕對β-收斂;第二階段隨著GDP水平的增長,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不存在絕對β-收斂。


表1 三階段我國經濟增長絕對收斂的OLS估計結果
本文通過計量軟件,以各省GDP水平為樣本數據,進行σ-收斂分析,然后將整個時期分成三階段,對三個階段做絕對β-收斂分析,同時對第三階段進行條件β-收斂分析。得出我國1978-1991年經濟增長符合σ-收斂,絕對β-收斂,1992-2002年經濟增長水平不存在收斂趨勢,2003-2008年存在σ-收斂,絕對β-收斂以及條件β-收斂,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國貧富差距在改革開放初期慢慢縮小,隨后的一段時間又擴大,之后又縮小的趨勢,而影響貧富差距的因素很多,例如物質資本積累、技術進步等因素,如何將這些因素結合經濟情況縮小貧富差距至關重要,貧富差距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國家的穩定團結,穩定貧富差距是必要的,這樣的前提下,才能使我國的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下去。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提出先發展一部分沿海城市,再發展另一部分內陸城市,與此同時,沿海城市與內陸城市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從公共基礎設施到城市經濟環境都有了較大差別,各省自己內部的貧富差距又比較大。所以,針對以上這些情況,需要提出一些政策建議縮小各省經濟發展的差距和貧富差距。
一是從貨幣政策方面來說,我國應該針對不同的城市提出不同的貨幣政策,對落后的內陸城市實行一些符合其發展特點的的存款準備金政策和存貸款利率。
二是從財政政策方面來說,國家在提出優惠政策的時候,政策應傾向于內陸較為落后的城市,只有在政策的傾向扶持下,才有可能吸引外商投資,獲得發展的可能性。逐步縮小沿海城市與內陸城市的發展差距。
三是而針對各個省的貧富差距,政府也需要在醫療、基礎公共設施等方面給予農村的資金投入、政治支持,提高農村教育平均水平,進而提高農村就業人員的平均教育水平,為下崗職工、農民、低收入水平人員提供相關的職業培訓,提高低收入水平人員的就業素質。
[1]于洪波:魁奈的經濟表與馬克思的經濟表[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6,71(3).
[2]張煥明:發展戰略與經濟收斂:以中國各省份為樣本[J].統計研究,2008,25(11).
[3]楊開忠:中國區域經濟差異變動研究[J].經濟研究,1994(12). [4]郭鵬輝:中國大陸省市經濟的增長收斂性的空間計量經濟分析.[J].經濟與管理,2009(3).
[5]沈坤榮、馬俊:中國經濟增長的俱樂部收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經濟研究,2002(1).
[6]魏后凱:中國地區經濟增長的地區差異及其收斂機制(1978—2009)[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1(1).
[7]陳芳、龍志和:中國縣域經濟差距的收斂性研究——基于動態面板數據的GMM分析方法[J].中國科技論壇,2011(04).
[8]蔡昉、都陽:中國地區經濟增長的收斂與差異[J].經濟研究,2000(10).
[9]劉強:中國經濟增長的收斂性分析[J].經濟研究,2001(6).
(責任編輯:占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