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古力·阿布都熱合曼,買買提熱依木·玉努斯
(新疆財經大學應用數學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12)
新疆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的影響因素分析
阿曼古力·阿布都熱合曼1,買買提熱依木·玉努斯2
(新疆財經大學應用數學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12)
提出新疆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研究影響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利用有關數據分析新疆農村居民從2005年到2013年的變化趨勢;利用有關理論對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進行解釋;對于1998年至2013年的新疆農村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與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計量回歸,得出現階段影響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還是其的收入水平,收入的提會相應的增加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改善其消費結構;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疆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得到一定的改善;目前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仍然因收入因素決定,所以發展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是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的主要途徑。
消費支出;消費結構;收入結構與水平;收入效應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我國一直實行的投資為主、外貿為輔、消費不被重視的狀況遭到了嚴重的打擊。金融危機對于歐盟的打擊力度最大,而歐盟作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也使我國的外貿遭到了重創。我國一直是推行以投資為主的政策,但是過度的投資也導致了我國產能過剩無法完成自我消化,外貿又面臨縮水的困境。到了消費對于拉動一國經濟的重要作用,擴大內需就被真正拉到了臺面上。本文就從消費結構的角度研究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和影響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因素。

圖1 2005—2013新疆農村居民食品支出所占比重(數據來源:2006—2014年《新疆統計年鑒》。)

表1 2005年與2013年新疆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對比情況(單位:公斤)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我國一直實行的投資為主、外貿為輔、消費不被重視的狀況遭到了嚴重的打擊。金融危機對于歐盟的打擊力度最大,而歐盟作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也使我國的外貿遭到了重創。我國一直是推行以投資為主的政策,但是過度的投資也導致了我國產能過剩無法完成自我消化,外貿又面臨縮水的困境。正是在面臨了這么多問題的時候國家才真正意識到了消費對于拉動一國經濟的重要作用,擴大內需就被真正拉到了臺面上。我國人口眾多,本身的市場需求也理應比較大,但事實恰恰相反,我國的內需市場一直處于疲軟的狀態。本文就從消費結構的角度研究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和影響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因素。
研究消費結構的變動,首先對于消費結構下定義。消費結構(consumptionstructure)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在消費過程中所消費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資料(包括勞務)的比例關系。我們也可以把這個八個要素大體上可以分為吃,穿,住,用等四個方面。
(1)食品支出。根據新疆統計年鑒的數據,新疆農村居民在食品消費上的支出從2005年的803.82元增長到了2013年的2072元。恩格爾定律提出,食品消費在消費支出中占得比例會隨著收入的增加持續下降。2005年到2013年這八年,從2005年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41.77到2013年的33.86,呈現持續下降的態勢,這也符合恩格爾定律。
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在過去的幾年里一直在發生變化,從最初的只注重吃比起來,如今已經開始關注吃的質量,從最初的只吃飽就可以到如今的更加重視營養的均衡,主食與副食的營養搭配等。對于蛋類,蔬菜類,肉類等的消費需求也大大增加。在2005年主副食比例是1:1.54,2013年是1:2.5。這一數據跟1995年主食與副食的比例1.05:1比起來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這也充分的說明新疆農村居民已經開始注重生活質量,而非只滿足于溫飽的狀態,副食品也逐漸超過了主食的需求量,成為了農村居民食品支出量中絕對的主角。

圖2 2005—2013年新疆農村居民服裝支出所占比重

圖3 2005—2013新疆農村居民房屋消費支出比重(數據來源:2006—2014年《新疆統計年鑒》。)

圖4 2005—2013新疆農村居民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所占比重(數據來源:2006—2014年《新疆統計年鑒》。)

圖5 2005—2013年新疆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比重(數據來源:2006—2014年《新疆統計年鑒》。)

圖6 2005—2013年新疆農村居民交通和通訊支出所占比重(數據來源:2006—2014年《新疆統計年鑒》。)
(2)購買服裝方面的支出。關于衣著方面,新疆同其他省市一樣,對于服裝的需求持續在上升。不僅對于服裝的數量,更注重服裝的款式,質量,是否與目前流行趨勢一致等。(圖2)從這一現象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新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正在發生實質性的好轉與改變,這也又一次符合了恩格爾定律。
(3)居住支出方面。隨著新疆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房屋面積,質量,數量,改善住房條件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05年新疆農村居民在房屋上的消費支出為333.19元,到了2013年1623.82元,比起2005年2013年新疆農村居民在房屋上的消費支出增長了4.9倍之多。年末平均每人住房面積從2005年的21.13平方米增長到了2013年的25.41平方米,住房質量也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4)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新疆農村居民在2005年在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上的支出為68.03元,在2013年增加到了256.41元。相比于2005年2013年的支出額增加了3.77倍,增速明顯。從圖4可以看到,2005年到2013年此類占比一直出現反復[2]的狀況,不過降速與升速并未出現大起大落。出現此類情況的原因可能與農村居民收入增加速度緩慢是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并未出現大幅度增加的局面。
員工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是通用電氣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實力”不是生產制造或售后服務,而是企業的學習能力。通用電氣內部人員培訓過程嚴格分為三個階段:
醫療保健支出。(圖5)新疆農村居民2005年在醫療保健上的支出為169.28元,這一數據2013年增加到了593.37元,八年時間增加了3.5倍左右,增速明顯,且一直呈現上升的狀態。國家最近這幾年也是一直致力于改善農村的醫療水平,調整藥品價格,就診費用等的整治,相信不久的將來此類費用不再是壓在農村居民身上的重大的負擔。
(6)交通和通訊。交通和通訊是農村居民與外界聯系的重要渠道。從2005年的183元增長到了2013年的700.11元,2013年比2005年多出了3.8倍左右。交通通訊支出在消費支出中的所占比重雖然有出現小的反復,但是總體上還是處于上升的趨勢,總額還是在持續的增加(圖6)。
(7)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2005年新疆農村居民在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上的支出為159.32元,到了2013年增加到了280.68元,提高了1.8倍左右。這一狀況也說明新疆目前的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消費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
根據以上的數據整理與分析,不難發現從2005年到2013年這短短八年時間,新疆農村居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地改善。改因此從客觀考慮,新疆農村居民消費市場[4]還未達到真正的飽和狀態,還有很多農村需要大力去開發,大力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努力實現新疆與全國一同在2025年進入小康社會。
2、新疆農村居民各類收入,支出水平與結構

圖7 2005—2013年新疆農村居民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所占比重(數據來源:2006—2014年《新疆統計年鑒》。)

表3 2005—2013年新疆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總收入,純收入和構成(單位:元)

表4 2005—2013年新疆農村居民家庭各類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單位:%)
影響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的因素很多,在宏觀方面物價水平,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消費品市場等;還有個人的收入水平,當地的消費市場環境,利率水平,個人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環境,傳統觀念,個人的消費偏好,特定的消費鼓勵措施,人口數量等方面。在我國影響居民消費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收入水平,利率水平,物價水平等三方面,在這三個因素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收入水平,根據有關資料,在我國農村居民的收入每增加1則會帶動消費額增加1.08。新疆農村居民以往的收入就只限制在家庭經營收入上,收入水平較低且結構單一。隨著經濟的發展,新疆農村居民的全年人均總收入從2005年的4604.9元增長到了2013年的14986.6元增長了3.3倍左右(表3)雖然其他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都在增加,但是家庭經營收入還是占主要位置。
從以上數據就可得出結論:新疆農村居民的收入結構單一,主要依靠家庭經營性收入。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幾個方面:第一,新疆的特殊地理位置,造成總體經濟并不發達,自然環境的限制,交通通訊狀況的未改善等。第二,新疆農村與城市的距離比較遠,路途的遙遠造成城鎮與農村無法同步發展,城市的發展無法帶動農村的經濟一同發展,力不從心。第三,由于新疆農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造成勞動力素質整體偏低,無法完成較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只能靠其家庭種植農業,畜牧業等來提高收入。
3、新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動度
研究消費結構,不得不提消費結構的變動度。用消費結構的變動度來考察每年居民的消費結構的變動,變動度越大說明消費結構變化程度越大,反之則相反。算法一般是用期末各類消費占消費總額的百分比減去期初同類消費占消費總額的百分比,將相減之差的絕對值相加就可得到一定時期的結構變動值,將結構變動值除以考察期年數即為每年的結構變動度:

根據有關數據,新疆消費結構變動度從1985年到2006年為2.77,6.62,2.34,4.36。出現了上升的趨勢,居民在食品,服裝,家庭設備,文教娛樂上的支出出現緩慢下降,在醫療保健,交通通訊等消費支出出現緩慢上升的趨勢。根據國家信息中心2015年11月發表的一篇《城鄉消費結構變動研究》一文中提出:“對于農民來說,在1993-2013年間,出現了兩次消費結構大變動。一次是在1999-2001年,正直農村恩格爾系數從溫飽型進入[5]小康型的歷史階段。
1、研究目的
本部分根據新疆1998—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的數據,應用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人均消費性支出的影響,數量規律等。理論上,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均消費性支出也會隨之提高。
2、模型設定
作X,Y之間的散點圖(圖8)。可以看出,Y隨著X的增加而增加,它們的變化趨勢是線性的。
因此可建立X于Y之間的線性回歸模型:

其中Yi為新疆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Xi為新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為隨機誤差項,β1,β2為回歸系數。
3、估計參數
參數估計和檢驗結果:

表5 2005—2013年新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單位:元)

圖8 2005—2013年新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的散點圖

圖9 2005—2013年新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性支出的回歸結果

回歸系數的區間估計:[α=5tα/2(n-2)=2.15]

4、模型檢驗
(1)經濟意義檢驗。所估計的參數β1=121.3343,β2= 0.383267,說明新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可導致人均消費性支出增加0.383267元。
(2)擬合優度和統計檢驗。
①擬合優度的度量:由圖9可以看到,樣本的可決系數為0.995551,調整后的可決系數為0.995233,表明所建的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據擬合較好,即解釋變量“新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被解釋變量“人均性消費支出”的絕對部分差異作出了解釋。
②對回歸系數的t檢驗:針對H0:β1=0和H0:β2=0,由圖9中還可以看出,估計的回歸系數β1的標準誤差和t值分別為:SE的標準誤差查t分布表得地有度為n-2=14的臨界值t0.025(14)=2.15。t1=2.384874>t0.025(14)=2.15,t2=55.97086>t0.025(14)=2.15,故回歸系數均顯著不為零,回歸模型中應包含常數項,X對Y有顯著影響,這也說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對人均消費性支出是有顯著性的影響的。模型中的參數經濟意義基本合理,此模型比較適合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狀況。也可以得出結論,目前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仍然因收入決定,所以發展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是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的主要途徑。
通過以上的數據與實證分析,就可以得到,目前新疆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結構與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有變化,但是變化速度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已從最基本的生活消費逐漸發展到了交通通訊,文教娛樂醫療保健等消費支出的增多;新疆大多數的農村居民已經走出了貧困線,脫離了溫飽的生活狀況慢慢走向了小康的水平,但是以上的數據只是根據新疆農村居民平均的水平得出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居住分散,鄉村的發展出現不平衡,中間的差距比較大,發展比較好的的鄉村已經可以到富裕的生活狀態,窮的則是溫飽都是一大問題。因此在新疆讓所有鄉村富裕起來也是一大挑戰。通過以上的分析,也可以得到影響新疆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占主導地位的還是收入因素,只要農村的收入,收入途徑增多就可改善新疆農村居民目前的生活狀況,為了改善新疆農村居民的收入狀況總結出了以下的政策建議:第一,各類涉農資金合理的運用;推進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保障居民道路,通訊等的通暢,有效地連接城市與農村;加大農民的收入來源,不止鼓勵農民務農更要合理的引導農民發展其他產業,合理的給予資金支持等;第二,做好新疆民族地區的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由于新疆農村居民少數民族人口占絕大多數,比較貧困的鄉村也是少數民族村莊,由于教育水平的低下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想要外出務工或者工作都會受到一定的阻礙,因此應該努力加大教育公平,讓國家對于教育的好政策也可以惠及到偏遠的鄉村,提高鄉村人口的文化素質;努力讓農村居民意識到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道理;最主要就是大力推進雙語教育,不讓語言再成為一大障礙;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變新疆農村居民的見識,辨別是非的能力,間接的提高新疆偏遠地區的穩定;只要農村居民可以走出鄉村,更是可以增加收入來源改善其生活狀況;第三,大力推進特色農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氣候普遍干旱,早晚溫差大,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對于一些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因此可利用這個優勢大力發展本土優勢的特色農業,不僅滿足新疆市場,也大力將此推進全國市場,將農業產業化。只要新疆農村居民的收入增多了生活狀況改善了就可以提高農村居民的消費積極性,這也一定程度上響應了國家大力擴大內需的政策;在新疆農村居民人口數量占主導地位,只要他們的生活狀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逐漸富裕起來就可以保障祖國邊疆的穩定,可以逐漸消除內憂外患,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1]JohnMaynardKeynes: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M],1936.
[2]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尹世杰:社會主義消費經濟學[J].求索,1983.
[4]林柏鵬,等:中國消費結構學[M].經濟科學出版社,1987.
[5]董永茂:浙江省農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費結構變動及需求彈性分析[J].財經論叢,2005.
[6]杭斌、申春蘭:中國農戶預防性儲蓄行為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05.
[7]葉宗裕:線性模型參數的最優估計—基于對最小P乘估計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
[8]武國榮、郭愛君:基于ADIS模型的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動態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8.
[9]楊磊:新疆城市居民家庭消費結構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0.
(責任編輯:周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