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麗,鄧琳琳
(青島理工大學經貿學院,山東青島266520)
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研究
邱麗麗,鄧琳琳
(青島理工大學經貿學院,山東青島266520)
由于我國要素市場本身的不完善以及出口導向政策的實施,要素價格被人為壓低直至嚴重扭曲,導致嚴重的資本深化并帶來我國企業出口成本與行為的改變。基于這一判斷,本文從要素價格扭曲視角,采用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實證分析了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得出了要素價格扭曲短期內促進了出口的結論,并給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要素價格扭曲;外商直接投資;外貿出口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出口貿易總額從2001年的2661.0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23422.9億美元,逐漸轉變成當今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因此,有關中國外貿出口快速發展的決定因素的分析,成為近期國際貿易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目前大多數學者的研究都是以Melitz(2003)的新-新貿易理論為基礎,來分析中國企業出口的決定因素。如李春頂等(2010)利用微觀數據分析了我國出口貿易與企業生產率之間的關系;于紅霞等(2011)研究了融資約束導致的企業出口固定成本上升對企業出口能力的影響;盛丹(2011)等采用兩階段選擇模型研究了基礎設施對中國企業出口行為的影響。
還有一些學者將我國的外貿出口放至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從另一個角度探討我國的漸進增量式改革所帶來的要素市場扭曲對我國外貿出口所帶來的影響。如施炳展、冼國明(2012)基于C-D生產函數考察了資本、勞動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工業企業出口行為的影響;耿偉(2014)基于三元邊際分解框架實證分析了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貿易廣度與貿易質量的影響;唐杰英(2015)采用了三要素超越對數函數為模型考察了資本、勞動等要素價格扭曲對出口的影響。
以上文獻為我們研究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這些研究多是側重分析要素價格扭曲與外貿出口兩者之間的關系,而對要素價格扭曲形成的深層次原因及其對外貿出口的傳導路徑鮮有提及;此外在測度要素價格扭曲時,大多采用要素的邊際產出與要素的實際價格之比作為要素扭曲度的測量指標,但這要依賴于生產函數的設定,若生產函數設定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本文在原有文獻的基礎上,考察了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外貿出口總額的影響,并深入分析了要素價格扭曲的成因以及其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路徑,而且在要素價格扭曲的測度上,采用工資-利率比作為測度指標,考察了資本與勞動要素價格的相對扭曲及其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
1、要素價格扭曲的成因及表現
我們知道,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要素的價格應等于其邊際產出,而市場在這一價格條件下實現均衡。但由于我國處于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市場經濟發育不完全,因此市場上存在著各種扭曲,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在資本市場上,一方面國家為了彌補國有企業的政策性虧損,降低國有企業生產成本,會在貸款政策上向其傾斜,致使國有企業以較低的利率獲得貸款,壓低了資本要素的價格;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為了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以提升自己的政績,也會通過提供低息貸款等形式不斷壓低利率以刺激企業投資或吸引外資,從而進一步加劇了資本要素價格扭曲。
(2)在勞動力市場上,一方面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且勞動人口眾多,導致農村勞動力供大于求從而勞動要素價格即工資較低;另一方面,雖然農村剩余勞動力可以向城市轉移,但戶籍制度的存在增加了勞動力自由流動成本,眾多進城務工人員的醫療、社保等受到限制,使得勞動者實際收入遠小于自身付出,加劇了勞動要素價格扭曲。
雖然我國資本與勞動市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但在現實中我國資本市場的要素價格扭曲程度要大于勞動市場,因此我們采用工資-利率比來考察勞動與資本要素價格的相對扭曲。
本文驗證了1990-2014年我國勞動與資本的價格即工資-利率比,得出工資-利率比呈逐年上升趨勢,且上升幅度逐漸增大,由此可得,我國勞動與資本要素價格存在相對扭曲且呈逐漸增加的趨勢。
2、要素價格扭曲與出口
我國勞動與資本要素的價格存在負向扭曲,且其相對扭曲度呈逐漸增加的趨勢,下面我們分析要素價格扭曲是如何影響我國外貿出口。
實際上,我國地方政府為吸引跨國性大企業落戶,促進出口集群發展,刺激本地出口和促進經濟增長,會采取特殊的“逐底競爭”行為(鞏愛凌,2013),人為壓低要素價格,這必將加速要素市場扭曲,其后果是迫使經濟發展傾向于“高投資”的增長模式,另一方面又給企業帶來了正常市場條件下所沒有的超額利潤,從而刺激了國內出口企業的發展并激勵了國外大量低附加值、高投資、出口型的產業轉移到國內。因此,這種由政府主導所帶來的要素價格扭曲,導致了我國企業出口成本與出口行為的改變,企業將低成本要素所帶來的超額利潤轉化為自身的出口優勢,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急劇增長。
為進一步驗證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外貿出口的促進作用,我們采用工資—利率比與外貿出口總額數據做成散點圖如圖3所示,其中工資—利率比值越大,證明勞動與資本價格相對扭曲度越高。

圖1 1990—2014年我國工資—利率比與外貿出口總額之間的關系
從圖1可以看出,1990—2014年我國工資-利率比與出口貿易額之間的關系可分為兩部分。整體來看,隨著工資—利率比的上升,外貿出口總額呈上升的趨勢。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的影響比較明顯,金融危機之后,要素價格扭曲程度進一步加劇,但對外貿出口總額的影響不勝從前。
發生這種“兩段式”現象的原因,與我國央行為了消除或緩解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而采取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有關。金融危機之后,央行下調了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以刺激投資與消費,這進一步壓低了資本要素的價格,加劇了勞動與資本要素價格相對扭曲,刺激了我國企業出口動機從而帶動了外貿出口總額的增加。但由于金融危機波及范圍較廣影響較大,國際市場產品需求低迷,我國外貿出口額增加的幅度不及以前。
1、模型構建
從上面分析可得,要素價格扭曲與我國外貿出口總額呈正相關關系,為重點考察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外貿出口總額的影響,我們采用1990-2014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建立計量模型如下:

其中,將我國外貿出口總額作為因變量,將工資-利率比作為主要研究的自變量。考慮影響我國對外出口總額的其他關鍵因素,將匯率(er)、外商直接投資(fdi)引入模型。此外,由圖2可知,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外貿出口總額的影響可分為金融危機前后兩個階段,故將虛擬變量(x)引入模型。
2、數據說明
本文采用1990-2014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對要素價格扭曲對外貿出口的影響進行分析,所有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與“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首先,對外貿出口分析變量選取的是海關統計的以人民幣計價(單位:億元)的貨物出口總額(es),以考察要素價格扭曲對外貿出口總體的影響;對關鍵考察因素要素價格扭曲選取的變量為勞動與資本要素價格之比即工資-選擇該變量一方面是為了避免以往文獻對要素價格扭曲的測度中對所采用的生產函數的依賴,另一方面是為了考察資本與勞動要素價格相對扭曲對外貿出口所帶來的影響。
除關鍵變量外,考慮影響我國外貿出口的其他因素,選取其中比較重要的變量匯率(er)、外商直接投資(fdi)加入模型。虛擬變量x取值為0或1,當其取值為0時,表明該年份為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取值為1時,表明該年份為2008年之后,從而可以考察金融危機對外貿出口的影響。
3、結果分析
(1)單位根檢驗。由于本文的數據為時間序列數據,故其平穩性與否對整個實證分析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利用Stata軟件對其進行單位根檢驗以判斷是否為平穩時間序列,從而避免回歸分析中出現偽回歸現象。在此本文采用ADF檢驗法對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ADF檢驗結果
由表可知:對于所有的變量,在1的顯著水平上均可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即為平穩時間序列,滿足了進行協整分析的前提。
(2)協整檢驗。經單位根檢驗可知,本文數據為平穩時間序列,通過檢驗可知其協整檢驗與OLS回歸的結果相似,并且更符合經濟意義。

表2 協整檢驗結果
由協整檢驗結果可得回歸方程為:

相比來看,匯率以及外商直接投資對出口總額的影響較小,分別為3.51、2.24個增量,但也不同程度地刺激了出口。原因是,人民幣匯率下降,出口商品的價格下降,提升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促進了出口的增加。而外商直接投資增加,激勵了大量低附加值、出口型的產業轉移到中國,并通過技術外溢等途徑降低了出口企業成本,從而刺激了出口帶動了我國外貿出口總額的增加。
虛擬變量x的系數為負,表明以2008年為分界線,2008年之前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出口總額的影響要大于2008年之后,原因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市場需求疲軟,全球貿易收到嚴重影響,也給我國出口貿易帶來了一定的阻力。
本文從要素價格扭曲這一視角入手,分析了要素價格扭曲的成因、表現及對外貿出口的影響機理,并實證分析了其對外貿出口的影響并做了相關檢驗,得出了要素價格扭曲確實促進了我國的外貿出口的結論。
本文結論對我國的要素價格扭曲及出口的現實狀況具有深刻的政策啟示:第一,加速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資本價格負向扭曲水平。改革開放后,我國不斷地推進金融體質改革,但利率還未完全由市場決定,尤其是國有企業在信貸配給中處于優勢地位。因此我國要逐漸放松對利率的管制,使利率能充分地反映資金供求,達到資金的最佳配置。
第二,加快建設勞動力市場化制度,促進勞動力自由流動。我國的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區域阻隔是勞動力城鄉及跨省市流動的主要障礙,也是城鄉、區域工資差別的主要原因。我國應加快促進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逐漸消除勞動力城鄉、跨區域流動障礙,促進勞動力資源有效配置。
第三,著重提升貿易質量,實現貿易的可持續增長。我國的要素市場價格扭曲,將原本應由資本、勞動等要素獲取的收益轉移給了外國消費者,使我國出口貿易一直處于高規模但低收益的狀態。我國企業應從創新技術以及創建國際品牌等方面提升國際競爭力,逐漸減少對低成本、低價格、高數量的貿易增長模式的依賴,提高貿易收益,實現貿易的可持續增長。
[1]施炳展、冼國明:要素價格扭曲與中國工業企業出口行為[J].中國工業經濟,2012(2).
[2]冼國明、程婭昊:多種要素扭曲是否推動了中國企業出口[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4).
[3]唐杰英:要素價格扭曲對出口的影響——來自中國制造業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5(6).
[4]張勝滿、張繼棟、楊筱姝:要素價格扭曲如何影響了企業出口[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5(6).
[5]Rodrik,D:WhatIsSoSpecialofChina'sExport[J].China&World Economy,2006,14(5).
(責任編輯:周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