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是簡單粗暴的“斷網”“禁網”還是采用科學引導?騰訊推出了一個協助家長了解和引導孩子上網游戲行為的成長監護平臺。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交了七份建議,其中《關于加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護體系建設》的建議案尤為引人關注。
未成年人健康上網、合理網絡消費,一直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迅猛發展的實際參與者和見證者,同時也是一位父親,馬化騰有他的全面思考。
今年2月,騰訊推出了一個協助家長了解和引導孩子上網游戲行為的成長監護平臺。在建議案中,馬化騰以這款“騰訊游戲成長守護平臺”為例,介紹了公司在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護中的相關實踐。
按說,這個平臺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未成人年在騰訊游戲上的消費。騰訊這么做,無異于“自損八百”,也可說是“壯士斷腕”。看起來似乎對自身沒啥好處的事,騰訊不僅這么干了,而且馬化騰還親自為其站臺。
像馬化騰、馬云、李彥宏等業界大佬,有時都會為公司的戰略性產品、戰略性動作、自身重視的項目站臺,這樣既能利用自身的“光環”吸引到他人,同時也給業界釋放出重要訊號。那么此次,馬化騰站臺的背后,又有什么樣的玄機呢?
守護成長,不再簡單粗暴“禁網”
“網癮少年”這個詞似乎逐步遠離了大眾視線,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不再被視為“吃人的怪獸”,但關于未成年人沉溺網絡問題是不是消失了呢?并沒有!
隨著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普及,未成年人網絡用戶數量激增,低齡化趨勢愈加明顯。由于現在的很多父母自身就是網民,“機不離手”;加上對孩子的寵愛,以及互聯網轉移到手機端后要徹底管控不易,于是,未成年人遭受網絡犯罪、網絡欺凌、網絡不良信息侵害等等諸多社會問題越來越突出。
騰訊游戲成長守護平臺的推出,我認為有兩方面的目的:
第一,加深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是簡單粗暴的“斷網”“禁網”還是采用科學引導?平臺不是“遞給父母一根棍子”,而是出于一種加深父母與孩子友好溝通的本心,將父母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界面來正確解決問題。這里面顧及到了孩子們自身權利,比如當父母關聯孩子QQ、微信的時候,孩子們的QQ、微信密碼是要自己輸入的,這就需要父母與孩子進行溝通,良好溝通本就是愛的體現。
第二,給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監護人個人網絡素養和履行監護責任的能力欠缺是一個大問題。現在社會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父母更多的時間、精力會被作為員工、老板的角色“掏空”,花在父母角色上的時間、精力越來越少。這種“疏于管教”會讓孩子們沉溺于網絡游戲的世界里無法自拔。
通過平臺的賬號關聯,可以讓父母隨時隨地看到孩子們在網絡游戲上的軌跡。當然,這并非是讓父母對孩子們絕對控制,而是讓父母正確看待孩子們與網絡世界的聯系,給父母一個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馬化騰就說:“我跟孩子也是用這種方式,我們約好,我們不是一刀切不給。游戲確實也有它的好處,但是不能過度、沉迷,時間要管理好。”玩一會兒叫娛樂,玩一整天才叫沉溺,至于如何評判孩子是娛樂還是沉溺,這取決于父母自己的判斷。
從界面來看,平臺的關聯和保護很容易。完成關聯后,一旦孩子有消費情況,父母就可以收到信息,而且父母的賬號還可以進行消費設置、時段設置。既有觀察效果,也有保護設置。“消費我可能是限一個額度,你自己看著辦,你花完了以后后面就沒有了等等,有一個預算的概念。我覺得能提供這么個工具,能夠讓家長和孩子一起來管理,是非常好的。”馬化騰這樣認為。
孩子們的世界是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心態來看待的,平臺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讓父母用心來對待孩子們的世界。
承擔社會責任,共同構筑同心圓
騰訊公司表示:“作為企業來說我們確實是要盈利的,現在這個平臺的推出對我們的業務也是有沖擊的,但是順應現在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以及騰訊做為一個大企業要去承擔的企業責任,我們覺得這件事情是一定要去做的。”
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被牽扯到“企業價值觀”的問題,一個價值觀不夠好的企業,很容易遭遇“口誅筆伐”。如果從企業長遠來考慮,公司的價值觀如果是“只做賺錢的機器”,那么最終也許就會跟機器一樣,一旦主要零部件腐朽損壞,就會轟然坍塌。賺錢沒有問題,問題是是否為了賺錢不擇手段,是否有社會責任感。
馬化騰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曾提到:“我們18年來回頭看,最深的感受就是一個企業的責任,從最基礎的讓員工有成長,讓用戶有很好用的產品,更關鍵的是如何能夠成長壯大之后帶動生態的合作伙伴以及行業進行和諧的發展,以及如何解決平臺上安全的社會問題。”
騰訊游戲成長守護平臺正是騰訊用自身的力量來保護更多未成年人健康上網,幫助父母與孩子們更好地溝通。正如馬化騰所言:“我們更多地希望不是把責任推給哪一方,而是我們提供一個機制,讓大家能夠一起來互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家長不去管的話,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負面案例,你可以看到越沉迷的孩子,往往是家長很少跟他溝通,反而他就在這個虛擬世界里面尋求滿足了。”
騰訊財報顯示,自從2016年Q2季度起,騰訊的游戲收入占比就不斷減少,創近兩年新低,而社交網絡收入、網絡廣告的收入占比在提升。盡管這并非騰訊有意為之,但騰訊的“去游戲化”趨勢確實變明顯了,這并不是說騰訊游戲不行了,而是騰訊其他業務收入出現了多元化增長,游戲業務被逐漸淡化。
作為中國最大的網絡游戲公司,騰訊在業內率先推出旨在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平臺,無疑為行業做出了表率。中國的網絡游戲市場不只有騰訊,要讓未成年人真正做到健康上網,必須依靠全行業的努力才行。整個網絡游戲行業一起重視未成年人健康上網,并推出保護措施,才能夠讓孩子們在健康的網絡環境里快樂成長。
魯迅曾說過:“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但如何讓兒童健康游戲,騰訊開始了行動,做出了實踐。
馬化騰在建議案中呼吁,未成年人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也是網絡空間未來的主要建造者和參與者,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關系到成千上萬個家庭的幸福和整個社會的穩定,需要家庭、學校、互聯網企業及相關部門共同行動,相互配合,全面加快建設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護體系,構筑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