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崇政
一部引起持續熱議的反腐劇,何以將尺度和權衡進行到底?
真實、震撼、全景式描繪
油畫在緩緩上升,一整面墻的錢,排列得密密麻麻,出現在觀眾眼前。
不僅是墻壁,冰箱、床墊下面也滿滿地堆著一疊又一疊的現金。這些錢被發現于某部委項目處長趙德漢的豪宅中。而就在幾小時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的偵查處處長侯亮平還看著這位被舉報者家中的破敗場景感慨,那是一套老舊的機關房改房,狹小,土氣,樸實得就像當時正在吃炸醬面的趙德漢。
這是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場景。“真實、震撼”觀眾們給出了這樣一致的評價。
2017年3月28日晚七點半,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牽頭制作,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上海利達影業有限公司、弘道影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李路導演,周梅森編劇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單集首播。
該劇以檢察官侯亮平對貪污賄賂案的調查為線索,講述了以漢東省為核心的各派政治勢力的權力紛爭,以及底層百姓在其中的起落沉浮,是對中國政治生態的“全景式”描繪。
首播當晚,歡網數據和酷云數據就創下湖南衛視開播劇最高紀錄,CSM-huan全國網3.9116%,收視高居第一;酷云EYE關注度高達1.0447%,市場占有率更是高達12.6%,排名同時段省級衛視第一。據CSM歡網全國網權威數據統計,同時段央視正在直播的“中國VS伊朗世界杯預選賽”,被《人民的名義》以高出2倍的收視率超越。
在微博上,“人民的名義”話題被討論近21萬余次,話題閱讀量高達7800多萬,開播當日第一集的實際收看人數,包含網絡平臺在內,高達3.5億人次。截至《人民的名義》播出到第八集,豆瓣評分接近9分,在國產劇中非常罕見。
推動者中紀委
十年前,反腐劇紅極一時:《蒼天在上》《大雪無痕》《省委書記》《黑洞》等都一次次掀起收視高潮。然而在2004年后,反腐劇開始逐漸淡出熒屏。
時隔十多年,一系列的跡象釋放出反腐劇和涉案劇重新回暖的信號——
2016年央視春晚連放三個反腐小品;大型反腐題材電視劇《打虎上山》剛剛在西安開機;近10年來首部回歸省級衛視黃金檔的刑偵劇《刑警隊長》也在去年的江蘇衛視、重慶衛視熱播——這一切的推動者正是中紀委。
據了解,中紀委特地派員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溝通、部署相關工作。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透露:“我們領到的任務,每年電影最少一兩部,電視劇最少兩三部,而且必須是精品。”
于是,他們把創作精品的突破口對準已經8年沒有出版新作的周梅森。
其實在這段時間里,周梅森一直在研磨自己的新小說《人民的名義》,然而寫寫停停6年,始終難以完成。周梅森認為,“我的政治小說越寫越多,而腐敗依然存在,有的官員在用權上甚至都懶得用面紗遮一下,簡直就是對我們寫作者的嘲諷,我失望透了。”
轉機出現在2015年。當時,最高檢影視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三次找到周梅森。周梅森記得,對方對他說:“十八大之后,對反腐這一舉國關注的大事,竟然還沒有一部像樣的電視劇作品,希望能抓好這個事情。”
據稱,《人民的名義》拍完送廣電總局審查時,周梅森曾跟李路打了招呼,要做好刪掉5集、改1000次的準備。但審查僅僅十天就通過了,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的前作《絕對權力》和《國家公訴》送審時,分別修改了八九百處,《絕對權力》更是差點就被斃了。
權衡之術
《人民的名義》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主線,講述了由工廠拆遷、企業經濟糾紛而暴露的一樁特大貪污腐敗案件,被卷進的各個層級的官員在政治層面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斗爭的故事。
所有的劇情平衡和發展線路都需要導演和編劇極高的權衡之術。
從籌備到拍攝完成,《人民的名義》大概修改過四五稿,前后持續了兩年時間。在從劇本到電視劇的呈現上,周梅森和李路分工明確:周梅森負責劇本的創作和修改,定稿之后放權給李路。
反腐劇的特殊性也讓李路不斷提醒自己要時刻謹慎把握。他透露,編劇定稿后,自己和最高檢的領導同時閱讀劇本。從藝術創作,政策政治,導向性,他們都提出了一些意見。“我們要求最高檢對每次閱讀劇本進行郵件式回復,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也是規避風險。”
當然,從導演的角度看,李路感覺壓力最大的還是如何拍出一個好故事、塑造出真實形象的人物。
“我記得有個情節是,陸毅飾演的侯亮平要到某個城市接替前任反貪局局長。原劇本里是夫人支持他,甚至要歡送他去,這就有點不符合人之常情,有誰愿意讓自己的老公去一個危險的地方呢?像這些,我就做了部分的修改。”李路說。
劇本也呈現了一種真實的官場生存狀態。前兩集中,明線上是侯亮平展開對丁義珍、趙德漢的調查,暗線是省委會議的討論,被這個案子卷進來的各層官員的斗爭。這個會議,看似平靜其實波瀾起伏,每一句話都打著機鋒卻有深意。他們爭奪的不僅僅是案子應該給北京還是留在地方,還有“規”起來還是“拘”起來的問題——“規”是留在紀檢層面,“拘”直接走法律程序。
兩位檢察官認為應該走法律程序;市委書記李達康卻希望雙規,因為害怕把投資商嚇跑;公安廳廳長祁同偉為了自己的仕途,同意李達康;省委副書記高育良則宛如墻頭草,表示要請示在外考察的省委書記;省委書記又把皮球踢了回來,讓他們見機行事……會議開完了,丁義珍也逃跑了。一出會議,卻完美展現了中國式權力制衡機制所獨有的微妙。
而在人物塑造上,劇中的很多角色也不再“臉譜化”,而是呈現出多面性和復雜性。趙德漢被抓時涕淚橫流,他哭著說:“老婆不知道,沒告訴她,怕她為我擔心,我兒子還小,萬一進去了,他們娘倆怎么辦啊!”
劇情的張力就在這種復雜性中體現了出來。就在幾分鐘前,這個為家人擔憂的處長,吐字清晰地說出他的受賄金額: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