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PHRUETMON+CHENICHA
[摘要]影響泰國皮革產業出口競爭力優勢的因素有生產、經驗、精致程度以及有潛力的公用事業等,而劣勢因素在于生產原料以及創新、技術等方面的發展程度還不夠。單獨的皮革生產企業或業務部門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泰國政府給予支持和幫助,從而提高泰國皮革產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關鍵詞]泰國;皮革產業;出口
[中圖分類號]F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3-0011-02
目前,泰國仍是處于發展中階段的國家,以農業為主要產業。出口是泰國國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產品出口是貿易的主要驅動力。目前在世界五個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中,泰國排在第一位。泰國通過生產增值農產品和增加農產品產量不斷發展農產品貿易。皮革產業是牛肉、羊肉等肉類產業的延續產業。動物骨頭可以做成膠,而皮可以做成皮革產品,包括皮家具、皮鞋、皮包以及皮衣等。皮革產品是泰國出口貿易中最具增值價值的產品之一,分析泰國皮革產業的優勢,科學規劃泰國皮革產業的發展,可推動轉變泰國皮革產業的市場形象,最終提高泰國皮革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一、泰國皮革產業的國際地位
在泰國皮革行業,90%的皮原料是牛皮和水牛皮,用于制作皮革和添加顏色,之后再通過使用加工后的五顏六色皮革來制作不同類型的皮產品,譬如行李箱、手提包、錢包、皮鞋、皮帶以及辦公用品等。80%的再生皮和人造皮原料來源于進口,這是由于泰國的牛和水牛是熱帶地區的品種,體型比較嬌小,皮質也比較薄,一般為自然放養,或作耕田使用,而非為了毛皮專門養殖,所以皮面上會有瑕疵。同時,本國出產的皮質可能存在宰殺不專業以及儲存皮達不到標準等問題,所以才必須進口再生皮和人造皮。
自2004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出口皮產品份額最高的國家,占世界市場份額2168%,之后依次是意大利占1753%、美國占465%、西班牙占4%、巴西占335%[1]。而泰國在行李皮箱、皮包以及皮鞋的世界市場份額分別是08%和17%。[2]2005年泰國出口皮革5861百萬泰幣,2008年出口皮革1821百萬泰幣,2009年出口皮革1515百萬泰幣,由此可知泰國出口的皮革量一直在降低(泰國銀行2010)[3]。
二、泰國皮革產業的優勢與劣勢分析
從泰國、中國以及意大利皮革產業的劣勢、優勢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在習慣特征、為客戶服務的文化方面,泰國比中國有優勢。盡管泰國不能接大訂單,但生產皮革成品速度較快,產品也比較精致,價格雖然比中國高,但和意大利同類皮革成品相比,價格便宜。對客戶服務方面,因企業聚集在一起能生產多元化的產品,如需要其他產品配合皮革生產,距離較近也很方便。
泰國的劣勢是沒有自己的技術,所有的化學原料和機械都依賴進口,因為價格昂貴導致生產成本較高。另外,雖然皮革工廠所給的最低工資會高于國內其他工廠,但泰國人不愿到又臟又臭的皮革廠工作,因而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問題。另外,泰國皮革產業經常遭遇資金問題和皮原料缺少的問題,原有原料雖然價格比進口的便宜,但達不到產品質量以及需求的標準,沒法直接生產高質量的皮革成品,而從國外進口的高質量皮原料,價格較高。皮革企業的員工沒有足夠的工藝知識,生產機械和生產技術不夠先進,規模大和資金多的皮革企業具有競爭優勢,中型和小型企業利用有限的資金進口高質量的皮革原料,成本會比較高,而且已有的機械不太先進,因此皮革成品產生的利潤有限。此外,泰國出口皮革成品(Made in Thailand)品牌,因為進口高質量的原料,不可能增值銷售皮革成品。因此,泰國皮革企業難以接受進口皮革原料的價格。如果泰國皮革成品企業能夠轉變為皮革企業的話,就可以減少進口初級皮革成品,并銷售到更多的市場。同時幫助相關的國內產業,尤其是進一步支持畜牧產業。因此,Korwanich(2004)指出,皮包產業出口存在的問題及現狀,是皮革產業等一系列連續產業都面臨的問題。
三、增強泰國皮革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建議
(一)對企業的建議
1研究泰國生產皮革成品現狀,學習日本和韓國的經驗,創立自己的品牌(Brand name)或者創立泰國標準的品牌(Made in Thailand)。
2控制生產成本,包括改換供應皮質原料,可以考慮綠色皮或者crust皮,它們質量較高,且皮質漂亮,價格便宜或者價格合適。另外,因為皮革企業的生產成本占60%-65%,而企業的成本基金較低,所以需要政府積極保證生產資金的來源,比如可降低相關企業的貸款率。
3改變皮革生產過程中的化學工藝,選擇與高質量的化學公司開展業務合作。
4減少生產損失,降低不合格皮革生產幾率。這包括招募有能力的人員或者管理員工專心于生產、使用新機械提高生產質量,以及加強培訓教育和發展國際標準。為了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有必要改善工廠的環境和提高福利。
5提高服務質量,滿足顧客需求。譬如:客戶需要新的樣品,皮革工廠可以及時生產出來,并努力接近客戶的要求。分析客戶類型,細化客戶需求。
6創建鏈接皮革產業和相關產業之間的肉類、牛奶等產業。
7泰國的皮革產業應該以集群(cluster)機構集合起來。開始可以建立30公里到34公里的皮革產業群,作為一個起點,并方便請求政府支持。
(二)對政府的建議
1建設上游產業。發展水牛牧場,讓農民在農業產業上更多地使用水牛干活,減少柴油拖拉機的使用,降低生產作業成本。畜牧部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合作開發新品種,使得達到需求的合格牲畜能夠出產最多肉。譬如沒有駝背的婆羅門牛(Brahman),盡管可以獲得更多的肉和皮,皮的面積也比較大,但能夠符合使用需求的皮質成品不多。目前,泰國農業大學聯合開發沒有駝背的Khun pan牛品種,成肉的機率較高,高齡牛在頸部的皮垂較多,這類問題應進一步改進。可引進一些更適合泰國環境的新品種,像美國的安格斯牛,同時提供喂養技術,或者提供類似畜牧的養育。為了更好地飼養,農民可在牛的臀部和背部作記號。臀部和背部是制作皮革最重要的地方,所以不可使用帶刺的鐵絲做網柵欄。
2建設下游產業。如發展屠宰場、黃油生產工廠、明膠工廠以及廢物處理廠。要重視綠色皮革的垃圾處理,應該探索進行有效處理或者進一步進行回收利用等。
3開展技術支持。為了滿足皮革企業不斷提高的技術需求,政府可以增加對相關皮革技術人員的培訓。同時,還可以邀請國外專家召開研討會,以了解世界市場的現狀及形勢。
4降低化學機械的稅。為了能夠增加企業的生產能力,政府應降低化學機械的稅。如果企業能調整生產運營,使用環保以及技術水準更高的機械,(經濟規模Economical of scale)更好地節約廢物處置成本以及處理廢水(積極行動Proactive action),實現政府在公共事業方面的雙贏。
5鏈接中游產業與下游產業,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并促進國際合作。其中對皮類服裝、皮包以及時尚皮鞋部分,可設立專門的機構、部門進行監管,具體包括管理皮革成品,創立符合國際的標準,生產出國外能接受的皮革成品,并兼顧管理公平問題。目前,雖然泰國生產的皮革成品質量接近進口的皮革成品,但皮革企業在皮革成品的價格上仍較低,原因是下游工業訂價相比進口國外的皮革成品過低。所以可以考慮促進發展聯合皮革產業以及皮鞋產業。
6提供相關研究支持資金。這些研究包括發展皮革需要的組裝件、減少進口及獲得質量更高的皮革、鏈接皮革產業之間的研究(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7宣傳品牌(Made in Thailand)。作為中介鏈接,在國際和國內之間不斷宣傳品牌,推動時尚發展,以期本國的皮革以及皮革成品能夠被接受。
[參考文獻]
[1]Food and Agric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Statistic Year Book 2005-2006 vol.l/l. Retrieved April 22,2008.From www.fao.org/statistics/yearbook/vol_l_l/xls.:B02.xls.
[2]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2006).Trade Performance.Retrieved April 20,2008. From http://www.intracen.org/applil/Trade Com/TP_EP_CI_HS4. aspx?IN=41&RP+381&YR=2006&IL=41%20%20Raw%20hides%20and%20skins%20(other%20than%20furskins)%20and%20Leather&TY=E.
[3]Shafaeddin,S.M.Is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Threatening Expor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15(2):109-44.
[4]Valibeig,H.(2003).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arget Markets for Irans Auto Part. Tehran: Institute for Trade Studies and Research.
(責任編輯:郭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