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晨月
[摘要]基于1985-2014年我國農村金融與經濟數據,運用因子分析法來分析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然后建立研究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VAR模型,實證研究了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在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結果表明,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與城鄉收入差距有著長期均衡關系;農村金融效率在長期會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農村金融規模在短期會減少農村收入差距,而在長期會擴大城鄉收入差距。因此,要將農村金融規模擴大和效率提高相結合來解決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緩解城鄉二元結構;要將效率提高放在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首位;政府要發揮其財政職能,支持農村地區金融的完善,提高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
[關鍵詞]城鄉收入差距;農村金融規模;農村金融效率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3-0095-04
隨著我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不可忽視的是城鄉收入差距隨著經濟的發展有拉大的趨勢,城市和農村的快速發展并沒有緩解城鄉二元結構,這無疑阻礙了城市和農村的健康持續發展。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的經濟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至關重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又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金融作為現代經濟資源配置的核心,對經濟發展、現代化建設以及收入差距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是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隨著農村金融體系的不斷發展,城鄉收入差距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結論,進一步實證研究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分別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效果,探索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措施以及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途徑。
一、變量設定和數據說明
本文將因變量設為城鄉收入差距,自變量設為農村金融規模和農村金融效率。其中,農村金融規模由農村金融相關比率和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這兩個指標衡量,農村金融效率由農村儲蓄動員效率、儲蓄投資轉化效率和投資投向效率這三個指標衡量。
1城鄉收入差距(GAP):該變量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純收入的比值來衡量。
2農村金融相關比率(FIR):該變量由農村金融資產和第一產業增加值來衡量。農村金融資產由農村現金流通量、農村存貸款余額、農業類股票及債券的流通市值及農業保險保費收入構成。
3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IF):該變量由農村非正規金融貸款規模與第一產業增加值的比值衡量。由于我國現階段還沒有官方統計農村從非正規金融渠道獲得的貸款數額,因此,本文借鑒李建軍(2010)的測算方法,根據單位GDP必要貸款系數來間接計算農村非正規金融貸款規模。
4農村儲蓄動員效率(SA):該變量用農村儲蓄率來衡量,由農村儲蓄總額與農村GDP的比值計算。農村GDP用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與鄉鎮企業增加值之和來代替。
5農村儲蓄投資轉化效率(TRA):該變量由農村資本形成額與農村儲蓄總額的比值計算。農村資本形成總額由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來代替。
6農村投資投向效率(SMP):該變量由農村GDP增量與農村資本形成總額的比值計算。
本文選取1985—2014年的相關數據,所有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匯編》《中國金融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住戶調查年鑒》以及《中國農業發展報告》。
二、實證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要對描述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的各指標進行劃分,再把各指標作為自變量來研究其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根據研究的目的以及方法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選取因子分析方法來分析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然后建立研究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VAR模型,采用ADF單位根檢驗和Johansen協整檢驗來檢驗變量的平穩性,采用格蘭杰因果檢驗來檢驗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最后利用廣義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法確定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分別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程度。
三、實證分析
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采用了降維的思想,將所有指標的信息通過少數幾個指標來反映,在低維空間將信息分解為互不相關的部分以獲取更有意義的解釋。在此,對描述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的各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1)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
巴特利特球度檢驗是進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條件,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546,超過臨界值05,說明可以做因子分析,p值為0000,小于標準值005,達到顯著性水平,符合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說明變量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2)特征值的選取
首先要確定因子和因子個數求解的方法,本文選取的是最小特征值法,特征值超過平均值的個數作為因子個數,特征值越大,表明其貢獻度越大,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數作為公因子數。因子分析特征值及方差貢獻率如表1,前兩個公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這兩個公共因子對原始變量方差的累計貢獻率達到了 83525%,選取兩個公共因子是合適的,可見,通過因子分析實現了將5維數據變量降至2維的目的。
(3)成分的提取
本文選用主成分法估計出因子載荷矩陣,在求得因子載荷矩陣之后,通過正交旋轉并選擇符合研究意義的載荷矩陣。由表2可以看出,經過旋轉后,代表農村金融效率的農村儲蓄動員效率、儲蓄投資轉化效率和投資投向效率在公因子F1上具有較高的載荷,因此將公因子F1命名為農村金融效率。代表農村金融規模的農村金融相關比率和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在公因子F2上具有較高的載荷,因此將公因子F2命名為農村金融規模。
2ADF單位根檢驗
為了避免偽回歸現象,對變量進行ADF單位根檢驗,檢驗過程滯后項由SIC準則判斷。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表3表明所有變量的水平值都是非平穩的,但是經過一階差分處理后,在5%的顯著水平下都是平穩的,這說明所有變量都服從一階單整,該序列存在協整關系,有長期趨勢。
3協整檢驗
本文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來檢驗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由SIC準則可以確定該模型的最優滯后期為1。結合ADF單位根檢驗結果,檢驗時允許協整關系中存在截距項但不存在線性趨勢項。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結果表明,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三個變量之間至少存在一個協整關系,說明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格蘭杰(1988)指出,如果時間序列是協整的,至少存在一個方向上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因此進一步分析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在最優滯后期內,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村金融效率之間構成單項格蘭杰因果關系,農村金融效率是引起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而城鄉收入差距不是導致農村金融效率變化的原因。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村金融規模之間構成雙項格蘭杰因果關系,城鄉收入差距是導致農村金融規模變化的原因,同時農村金融規模也是引起城鄉收入差距變化的原因,而農村金融規模與效率之間不構成格蘭杰因果關系。
通過以上結論我們可以看出,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都是引起城鄉收入差距變化的原因,是影響城鄉收入差距變化的顯著因素,反過來,城鄉收入差距又會對農村金融規模產生影響,這也進一步表明城鄉收入差距與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這與協整檢驗結果一致。
5脈沖響應分析
為了進一步考察模型中自變量的沖擊對因變量變化的動態影響,同時盡可能地避免模型變量順序變化給沖擊反應函數帶來的敏感性,本文選用廣義脈沖響應函數來分析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對農村收入差距之間的動態關系。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橫軸表示沖擊的滯后期數,縱軸表示脈沖響應函數值。
由上圖可以看出,當給農村金融效率一個單位正向沖擊時,對城鄉收入差距產生負向作用,并且負向作用持續加大,在第7期負向作用達到最大值,之后負向作用開始減小,直到趨于0。而當給城鄉收入差距一單位正向沖擊時,對農村金融效率產生正向作用,正向作用有加大趨勢,在3期正向作用達到最大值,之后正向作用減小,直到趨于0。由此可知,當農村金融效率提高時,在長期會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而當城鄉收入差距加大時,在短期會提高農村金融效率。究其原因,當農村金融效率提高時,促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減少了城鄉之間的差距,從而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而當城鄉收入差距加大時,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發展存在較大差異,農村地區存在更多的發展機遇,刺激了資源向農村的轉移,從而提高了農村金融效率,但這種促進作用只在短期有效。
當給農村金融規模一個單位正向沖擊時,在短期內對城鄉收入差距產生負向作用,負向作用在第2期達到最大,之后負向作用減少,直到第5期負向作用消失,被正向作用取代,其正向作用維持在同一水平保持不變。當給城鄉收入差距一個單位正向沖擊時,對農村金融規模產生正向作用,正向作用在第5期達到最大值,之后正向作用維持在同一水平保持不變。由此可知,當農村金融規模擴大時,在短期會減少城鄉收入差距,但在長期會擴大城鄉收入差距;而當城鄉收入差距加大時,在長期會擴大農村金融規模。究其原因,當農村金融規模擴大時,在短期促進了農村地區的發展,縮小了城鄉之間的差距,進而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但從長期來看,在沒有金融效率和質量提高的情況下,農村金融規模的擴大反而阻礙了農村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而長期會加大城鄉收入差距。而當城鄉收入差距加大時,農村地區發展較落后,存在較多機遇,刺激了資源向農村的轉移,從而擴大了農村金融規模,這種促進作用長期有效。
四、結論與啟示
通過以上實證分析可以看出,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與城鄉收入差距有著長期均衡關系。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都是城鄉收入差距的格蘭杰原因,反過來城鄉收入差距又會對農村金融規模產生影響。這說明想要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必須同時考慮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這兩方面的因素。
從脈沖響應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農村金融效率在長期會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農村金融規模在短期會減少農村收入差距,而在長期會擴大城鄉收入差距。可見,農村金融效率的提高促進了農村地區的發展,從而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而單純的規模增加只能在短期緩解城鄉收入差距,長期來看農村金融規模的擴大對城鄉二元結構是不利的,拉大了城鄉收入差距。
因此,要想從農村金融體系方面來解決城鄉收入差距,緩解城鄉二元結構,就不能單純地依靠農村金融規模的擴大,要將農村金融規模擴大和效率提高相結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由于農村金融效率的提高在長期會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所以要將效率提高放在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首位,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改善農村資金外流現象,將農村的資金很好地運用到支持農村地區的發展上,在效率提高的基礎上,適時擴大農村金融規模,從而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金融市場化不完全,效率較低,在自由經濟體制下無法自己得到解決,這就需要政府發揮其財政職能,增加財政投入,引導資金方向,支持農村地區金融體系的完善,提高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建立高效而又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從而解決城市和農村發展和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孫玉奎,馮乾.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差距關系研究——基于農村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整體的視角[J].農業技術經濟,2014(11):65-74.
[2]張宏彥,何清,余謙.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1):83-88.
[3]胡宗義,李鵬.農村正規與非正規金融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空間計量分析——基于我國31省市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3(2):71-78.
[4]劉純彬,桑鐵柱.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收入分配:理論與證據[J].上海經濟研究,2010(12):37-46.
[5]付榮.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分析[J].稅務與經濟,2012(2):20-26.
[6]趙洪丹,朱顯平.農村金融規模、農村金融效率與農村經濟增長——來自吉林省的證據[J].經濟經緯,2015(3):28-34.
[7]林宏程.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完善農業產業化金融支持體系[J].綠色經濟,2010(7):78-80.
[8]顧寧,余孟陽.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徑識別[J].農業經濟問題,2013(9):58-64.
[9]陸銘,陳釗.從分割到融合:城鄉經濟增長與社會和諧的政治經濟學[J].經濟研究,2008(1).
[10]胡宗義,劉亦文.金融非均衡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的庫茲涅茨效應研究——基于中國縣域截面數據的實證分析[J].統計研究,2010(5).
Abstract:Based on Chinas rural finance and economic data from 1985 to 2014, this paper used factor analysis to analyze rural finance scale and efficiency, established the VAR model to study the role of rural finance scale and efficiency in narrowing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and efficiency of rural finance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 ha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In the long term, rural financial efficiency will reduce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In the short term, the scale of rural finance will also reduce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but in the long run, it will expand the gap. Therefore, the rural financial scale and efficiency should be combined to solve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We should put efficiency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its financial function, suppor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cale and efficiency of rural finance.
Key words: urban-rural income gap; rural financial scale; rural financial efficiency
(責任編輯:郭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