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華?史建兵
摘 要:農產品質量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農產質量安全縣的創建關系到社會大眾。在文中就我縣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措施進行介紹,以期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良好的借鑒。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措施
五原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河套平原腹地,是農業生產大縣,農產品安全是全縣產品生產和質量安全監管的前沿,全縣耕地總面積230萬畝,農業人口20萬,大氣、土壤、灌溉水綜合指數均達到二級清潔標準以上,獨特的自然資源造就了獨特的農畜產品資源優勢。年種植糧食作物80萬畝,總產量60萬噸左右;葵花120萬畝,總產量25萬噸左右;瓜菜15萬畝,總產量40萬噸左右;牲畜飼養總量達500萬頭只。生產的小麥、葵花、燈籠紅香瓜、黃柿子、肉羊等特色農畜產品在內蒙古全區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016年被國家農業部遴選推薦為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試點單位,縣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扎實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一、強化屬地管理責任落實,明確職責分工
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一是制定了《五原縣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方案》,成立了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工作領導小組,由政府縣長任組長,成員單位包括各鄉鎮、財政局、發改局、農牧業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商務局等部門,各單位分工負責,職責明確。二是為促進創建工作有效開展,縣政府將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了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并將監管、檢測、執法等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三是健全完善縣、鄉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特別是鄉鎮,必須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專職專人,各村配備2名協管員,各鄉鎮都配備了農殘速測儀、技術服務車和相應的辦公設備,實現了縣、鄉、村監管體系覆蓋。
四是縣農牧業局成立了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分工負責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確保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無盲點、無死角,監管無差錯、無遺漏,實現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全力做到分責、知責、履責、盡責四位一體。
二、營造人人知道、戶戶參與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氛圍
牢固樹立宣傳培訓也是科學監管的理念,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大力拓展宣傳渠道、創新宣傳載體、活躍宣傳方式,進一步提高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擴大宣傳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全面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基本知識。
利用政府公益宣傳架在縣城高速進出口和國道路口樹立三面立體宣傳牌;城區在各大路口、公交車候車區和廣場利用已有的宣傳牌架進行宣傳;各鄉鎮主要街道和農產品集貿市場利用墻上廣告進行宣傳;另外,利用科技入戶、基層農技推廣、“3.15宣傳”、冬季科技培訓等工作便利,開展培訓和發放宣傳手冊,提高社會公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知曉率和自我防護意識,營造人人關心、人人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氛圍。
三、積極引導企業進行“三品一標”認證,推進標準化生產,以點帶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通過積極引導鼓勵,全縣共認證綠色食品42個,其中面粉產品24個,瓜果蔬菜產品18個;無公害農產品21個,其中種植業11個,畜牧業2個,漁業8個;有機食品10個產品,主要為葵花籽、葵花仁、小麥、蔓菁、雞蛋。“五原燈籠紅香瓜”、“五原小麥”、“五原黃柿子”3個特色產品通過了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五原向日葵”通過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
全縣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65萬畝,其中玉米30萬畝、小麥35萬畝;創建國家標準蔬菜示范園1個;五原縣巴美養殖有限公司和五原縣青青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標準養殖示范場。
“三品一標”產品的認證和標準化基地的建設,起到了以點帶面、引領示范的作用,全面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
四、嚴格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
縣農牧業局組織下屬相關職責部門對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屠宰企業等經營主體建立了監管名錄,對全縣300余家農藥經營門點、農畜產品生產合作經濟組織、8家定點屠宰加工企業、“三品一標”企業、種養殖大戶分類、分批進行集中培訓,并分別簽訂了《質量安全責任承諾書》,讓生產經營者明白自己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能夠自覺自愿負起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
五、積極開展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
五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2016年通過了實驗室資質認定和計量認證“雙認證”,能夠自行開展全縣農產品的定性和定量檢測工作。 2016年,全縣共開展農畜產品樣品檢測5135個,其中瓜果蔬菜速測342個,屠宰環節 “瘦肉精” 抽檢798份,養殖環節 “瘦肉精” 抽檢1230份,屠宰企業“瘦肉精”自檢2700份,定量檢測65個(農產品40個,畜產品25個)。通過檢測,全縣農畜產品檢測合格率為99%。
六、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信息平臺建設
縣農牧業局建立了可追溯信息平臺,與自治區農牧業廳實現了對接,農殘檢測數據可及時上傳,全縣“三品一標” 企業共18家已進入平臺,并為18家企業全部配備二維碼打印機,農藥經營門點也正在逐步納入平臺,初步實現“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溯”的目標。
七、加強農牧業綜合執法,構建監管長效機制,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本著“產出來”、“ 管出來”雙管齊下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指導思想,實行農藥市場準入管理、建立監管名錄、落實農業投入品經營臺帳、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制度;與全縣定點屠宰加工企業簽訂《動物屠宰場安全監管責任書》,官方獸醫負責監督和隨機抽查、出具檢疫證明。嚴格執行入場備案登記、查證索證、耳標查驗回收和宰前違禁藥品抽檢制度,進入屠宰加工廠的動物免疫耳標佩戴率達到100%,按照屠宰檢疫規程規范實施屠宰檢疫,推動電子出證工作;強化病害動物及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對有發現問題的企業,啟動黑名單制度,依法公開違法信息,還社會公眾知情權、監督權。
要求各相關生產企業如實記載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生產記錄,嚴格執行禁限用農獸藥管理和安全間隔期等規定,推行良好生產與經營規范等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加強農牧業投入品的監管。
創建過程中的難點:
1.由于種植戶數量多,地域面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參差不齊,存在農藥使用不能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部分農戶認為使用煙熏劑不是打藥,大量使用;購買小商販手里的劣質農藥的情況時有發生。
2.不規范農藥經營者難以杜絕,正規農藥經營門點都已進入監管范圍,但有部分小商小販流竄在鄉鎮,因為價格偏低,還有部分種植戶冒風險使用購買。
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手段和措施,要真正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需要以此為契機和引領,持之以恒,長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