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蓮慧
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維護農民土地權益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調整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重大措施,是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的“第一關口”。土地確權工作是一項嚴謹的工作,開展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保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減少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有效利用農村土地資源。
一、土地確權的含義
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確定,簡稱確權。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規定確定某一范圍內的土地(或稱一宗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內容。每宗地的土地權屬要經過土地登記申請、地籍調查、核屬審核、登記注冊、頒發土地證書等土地登記程序,才能得到最后的確認和確定。
土地確權的狹義含義是指在土地登記過程中的權屬審核階段對土地權屬的來源、權屬性質的確認。根據中國《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和當前土地管理實踐的要求,確權也是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包括制定和完善土地權屬方面法規和政策,處理土地權屬爭議和辦理土地權屬的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等。
二、土地確權機關
土地確權機關指依法有權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屬的行政機關,依照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確權的權利主體為鄉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才具有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權力。主管是指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具體承辦部門。,土地管理部門作為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具體承辦確權工作,對確權的意見和建議,要報同級人民政府做出決定。
三、土地確權的原則
2013年1月31日下發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土地確權必須確定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應體現土地確權的精神實質,為正確界定土地權屬指明方向,并在整個土地確權中始終起指導作用。
這其中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所有,不可分割。二是一定要把農村承包地的經營權直接交給農民。也就是明確農村土地性質是集體的,土地生產經營權是農民個人的。另外,考慮賦予農民承包地的生產經營權以一定的物權屬性,確權后的承包地生產經營權可以抵押、可以有償出租等。要從土地確權著手,實現“耕者有其田”,讓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這有助于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這就是農村土地確權的全部含義。
1.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
2.有利于生產和生活,有利于社會穩定的原則;
3.政策和法律并用原則;
4.分階段、區別不同情況處理原則;
5.權利設定一般法定原則。
四、土地確權證據依據
1.土地祥查形成的土地權屬協議書、認定書;2.人民政府下達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決定;3.城鎮地籍調查資料;4.人民政府關于建設用地的批準文件;5.土地出讓合同;6.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資料;7.人民政府頒發的房產證明;8.新中國成立之后雙方簽訂的土地、山林等權屬或界限的協議;9.危改、安居計劃的聯建房合同和公證書;10.法院判決:使用土地的事實情況,是占有還是侵占,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等。
五、土地確權常見問題
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其它相關項權利的確認、確定,簡稱土地確權。現在農村的每一塊土地都要經過土地登記申請、地籍調查、核屬審核、登記注冊、頒發土地證書等土地登記程序,才能得到最后的確認和確定。那么在當前農村,農民對于土地確權要關注五大常見問題!
1.已轉為非農業戶口的人員,原來在村里的承包地還能確權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然而,根據當前國發〔2014〕25號文件精神,轉為非農業戶口之后也是可以確權的。文件規定: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對全家遷入設區市以上轉為城市戶口,承包地已經交回或收回的,本次不予確權登記。沒有交回或收回的,尊重其本人意愿,愿意交回的不予確權登記,不愿意交回的應予確權登記。
2.如何確定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代表?
個人或單位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土地承包方代表是在承包合同上簽字的自然人或承包單位的法人代表。在承包合同上簽字的自然人死亡或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由其法定繼承人協商決定承包方代表。
3.承包土地的調查結果誰簽字?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5]6號)等法律法規,家庭承包方式的調查結果由家庭承包方的代表簽字確認;其他方式承包的調查結果,由其他方式的承包方代表簽字確認。
六、土地確權的基本方法
集體所有土地一般為內部使用;重復征用或劃撥,以后者為準,界限與面積不吻合的,以界限為準,在土地確權時,要處理好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與行政管轄權的關系,與特殊區域內部門管理權的關系,土地權屬與規劃區的關系,土地權屬缺的基本方法是調查、申報登記、核發證書,因此,確權主要是通過權屬調查和申請土地登記、核發證書實現的。
七、農村土地確權作用和意義及對農民的好處
首先是有利于強化物權保障。土地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的“命根子”,一經確權,農民就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權利人,有利于依法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
其次,有利于強化承包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地位,為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經過確權頒證之后,土地既是資源,又是資產,農民就等于握住了自己的土地使用權,無論誰想再動農村的承包地,都必須經過本戶同意。如果農民外出打工,還可依法把承包地進行流轉,交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來經營,換取實物或租金。這樣一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就會增加。
最后,有利于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歸屬,為解決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的各項合法權益提供強有力的原始依據。如果耕地面積四至不清、面積不明承包地流轉就潛藏較大風險,不僅農戶不能放心流轉土地,土地規模經營主體也難以安心經營,必然制約現代農業發展。
農村土地的確權頒證促進土地權屬關系的穩定,完善財產權利的保護,有利于促進土地的流轉,土地逐步流入、聚集到種植大戶、種植能手的手中就會培育出一批家庭農場,這是以農戶為主體的,同時也會催生出一批農業龍頭企業開展經營。土地流轉中契約交易行為的規范,降低了流轉各方的風險,減少了流轉過程中的模糊環節,增強了流轉的穩定性,流轉的周期也會更長一些,規模會更大一些,參與流轉的覆蓋面也會更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