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心理是人類與其它物種區別的主要標志之一。幼兒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課程之一。這一課程的性質也決定著師范生一定要掌握幼兒園教學工作必需的心理學知識,尤其是幼兒心理的年齡特征以及發展趨勢等,借助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文就心理學角度分析幼兒教育展開如下幾點探討。
【關鍵詞】職業中專 幼兒教育 心理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24-01
學前教育專業是較為特殊的專業,這一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主要以幼師為主。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對幼促進兒的教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其學科的最終學習目標是讓作為學生的我們能及時發現幼兒的心理變化情況,為及時做出調整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一、課程內容模塊進行劃分,不同模塊采取不同模式進行學習
從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著手,對當前幼兒心理學職業特點和幼兒園崗位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要始終本著“面向就業、面向發展和實用、適度”的學習原則,以強化自我的實踐能力為切入點;通過實踐學習、經典案例分析,調動學習興趣。此外,也要有目的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重難點內容,將傳統學習方法與現代化學習手段有機融合在一起,為提高在校內實訓和校外教育實踐能力做好鋪墊,努力將自己培養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性人才,提高就業的競爭能力。
二、拓展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儲備量
眾所周知,幼兒教育的工作既是實用又具體,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可借助多媒體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結合在一起,有針對性地學習,將知識系統化。例如,在學習“注意力缺失與矯治中,感覺統合訓練”這一內容時,我們一般會采用介紹感覺統合訓練的研究者、研究內容、統合訓練的方案學習,鑒于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難通過用實物演示統合訓練中所需要的訓練道具、使用方法等,鑒于此,則可借助多媒體的定格、慢放、重放等方式逐項播放相關知識點,更直觀地學到每一種訓練道具的樣式、使用方法及訓練目的,為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也可配上視頻演示和講解,這樣也會對形成更加清晰、具體、完整和系統的知識體系,為將來的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埋下伏筆,做好更加完善的理論儲備。
三、通過角色表演,提高學習效率
幼兒心理學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課程,對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人才起著重要作用。其又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很多名詞術語抽象難懂,概括性強,作為學生的我們沒有接觸過幼兒,學習起來較為空洞,缺乏興趣的同時又難以理解。為此,借助典型案例分析學習,可在教師的帶領下帶入到事件現場,用照片、文字、視頻等形式呈現出案例的過程:選擇一些對實際情境描述的案例,情境中可能包括很多疑難問題,或者包括解決問題的辦法等等。在分析案例時,要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使學生置身到實際的情境當中,建立“實踐——理論——實踐”的學習模式,這樣也利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心理學概念、原理。另外,教師再適當采取必要的“外部”激勵措施,調動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在認知方面得到探索;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選取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探究,感悟探究的內涵,使學生“愛”探究
俗話說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知識。《幼兒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幼兒心理學知識廣泛且深刻地滲透并影響到學生以后的教學、工作以及生活等多個方面。我們要對身邊發生的現象積極探究,以此來培養自身善于思考、敢于猜想以及勇于求證之精神,真正明白“探究”并不是科學家在實驗室才能完成的看,需要與實踐相結合。比如3-4歲的幼兒期反抗現象,作為學生的我們就可主動去觀察和收集這一時期幼兒反抗的特征,再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大家共同努力找出兒童反抗的內在原因。
培養優秀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奮斗目標,幼兒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為此,需要廣大學生多努力,教師要擔負起引導者的作用,學生也要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多掌握一些理論與實踐知識。學習也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更新學習理念、學習策略,結合現代教育理論,積極探究實踐,為實現優質的幼兒心理學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燕.試論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實踐[J].生物技術世界,2014,03:167+169.
[2]李康耀.幼兒教育理論學科教學法舉隅: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教學例談[J].淄博師專學報,2011(2).
[3]許友根.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理論與實踐[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6,(4).
[4]傅燕,韓煜韜,王俊斌.中職生主觀幸福感現狀及其與人格的關系[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