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效青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對情感特征比較突出的小學生而言,因此,對于語文教師來講很值得深思熟慮。本文闡述了情感教育的定義,并在其基礎上對情感教育進行了分析,最終實施了一系列的策略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策略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46-02
一、情感教育的定義
情感教育是指教師需要根據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法及目的,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認知和掌握,與此同時,讓學生進行主觀的體驗,促進其情感產生變化,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法及活動的實施,對學生的情感領域產生積極的促進,并且,促使著新的情感品質形成。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及作用
(一)突出教師的情感引導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對教師而言,不僅要醞釀情感,還需要對情感教育進行有效的組織,授課前要求教師對課文的情感色彩以及表達方式進行認真的研究,調整好情感心境,營造出一定的氛圍。
2.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多用飽含情感的語言,親切而又生動,幽默風趣并附有節奏感,如果教師進行文章的范讀,更需要聲情并茂,激情洋溢,這樣使其學生身臨其境,備受感染,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帶動著學生并激發學生產生無窮的力量。
3.教師應通過評價激勵學生的情感。此外,作為教師要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個性差異,并要求教師以發展的眼光充分看待學生的表現。
(二)根據情感的規律,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1.情感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對以往的教學我們可以大膽的拋棄,對知識的本身價值以及使用價值引起重視,不要將教學目標僅僅限定在知識的掌握及運用上,最應得到重視的是教學中情感的調動和情感的陶冶。
2.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情感特征以及理智感要引起重視
對于學生而言,情感特征和理智感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并且對教學有促進作用,情感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3.在教學中對師生的情感交流進行加強
古語中有“親其師,信其道”之說,對知識教學來說,師生的情感交流有著重要意義。特級教師李吉林說:“情感為紐帶是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師生的情感隨著課文情感的起伏而推進、延續。課堂教學因為有了情感紐帶的牽動、維系,變得更富誘惑力。”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策略實施
(一)對學生語文的認知水平進行提升,促進情感的發展
情感的基礎是認知,常言道:“知之深、愛之切”。若想讓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熱愛,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語文認知水平必須進行提高,這是對語文產生積極情感體驗的基礎,因此,對語文內容的情感體驗還可通過對標點符號的認知而實現,因為各種標點符號在文章中都能參與情感表達。
(二)對課堂的學習氣氛進行良好的造就,使師生感情達到一定和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親切、熱情、平等的態度,生動、形象、幽默的語言,努力創造出一個輕松、民主、舒暢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師生共同討論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敢講、多講、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在發表自己的意見時,不要主觀武斷,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要允許學生爭辯,在教學中,教師要首始至終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三)閱讀教材中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
采用適當方法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捕捉到作者熔鑄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們如臨其境,如聽其聲,如見其人,從而通過形象思維來感知、感悟文章的內涵、作者的情感。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如果能進入角色,深入理解課文語言文字中所傳遞的情和意,當作者刻畫的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時,情感就隨之而產生了,他們的情感伴隨著教學活動,與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筆下人物的美好品質,在腦海中再現文章所描述的情境,這樣教師就可以免去許多繁瑣的講解。
(四)結合教材,設置相應的情景,讓學生置身于相應的情景中進行學習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一定的場合中產生的。情境對情感的產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創設情境,善于將學生帶入和課文內容相應的情境中去,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四、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具人文和情感內涵的學科,而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其靈魂,始終貫穿著語文教學,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要將其情感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在教學當中,使學生的心靈不斷受到感動、凈化,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徐家良.《小學語文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