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云
【摘要】寫作技能是21世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的學業技能,“良好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是生存和有效交際的關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交流與寫作越來越受到重視。
【關鍵詞】意識 改革 交流 講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83-02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一項很具挑戰性的教學任務之一。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一直是廣大中小學教學工作者研究和關注的方向。
一、要有“對象意識”
引導學生多觀察、勤思考,學會閱讀社會生活,多作情景作文,盡量使作文訓練與學生生活貼近,鼓勵他們有話就說,有情即抒,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讓寫作成為學生成長的必需。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講故事比賽、讀書匯報會、作品展、演講比賽、朗頌比賽、古詩詞欣賞、社會調查等,讓學生真正參與語文教學活動,把做人和作文統一起來,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二、要有“發展意識”
打開學生思維的“黑箱”,立足于一個“創”字;植根于現實生活,強調一個“新”字;重視積累,看好一個“活”字。從這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求異思維方式以及豐富的想象力。針對不同類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吸取素材,進行提煉、改造,學會用同一素材從不同角度立意,或者不同素材表現共同主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集合型思維思維。也可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盡量讓學生更形象的去感受生活。
三、要不斷改革作文課堂教學
1.創設情境,主動參與,建構自主式的作文課堂教學
傳統的作文課堂教學往往是老師指導學生聽,完了之后就讓學生開始寫,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的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寫的時候當然是絞盡腦汁,非常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上每一堂作文課之前都作好精心的準備,為學生創設各種寫作的情境,拓寬學生習作的空間,把作文課上成“自主作文課”,成為學生傾吐情感、記錄生活的寫作實踐課。
例如提到“我看奧運”:的作文課時,我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比賽中的英姿,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上“奧運暢想”的時候,讓學生觀看宣傳片;上“當了一回小老師”的時候,當場讓學生教大家做眼保健操……通過各種情境的創設,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他們有了自己內在傾吐的需要,而且不吐不快。
2.重視在課堂上的對話和交流
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思維的動態發展, 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例如課堂上請學生上臺交流,談自己的想法,同桌、小組、甚至師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或補充,或評價,或建議,在這種交流中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完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構思、選材、評價;修改等各方面的能力,這樣的作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到受益不淺。
四、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激起學生寫作欲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只有讓學生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才能激起主動參與寫作的欲望。但小學生生活閱歷淺知識面狹窄,生活經驗少往往造成他們在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從說起”,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突破地域、時空的限制將人、事、物等通過熟悉的圖畫、文字、聲音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了鮮活、生動的形象。能充分地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積極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為學生提供了鮮活的寫作素材,不僅激發起學生的寫作欲望,還解決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
五、注重作文講評
作文講評的結果首先表現在學生在講評之后,對語文作文寫作的理解程度加深、寫作邏輯更加清晰、技巧更加熟練;其次,作文評價也有可能促進學生的想象思維發展,使學生的作文內容更加豐富和精彩。因此,作文講評的最終目的在于鼓勵學生更好地進行寫作,而并非單純地改正問題。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有不少教師以“改正錯誤”當作作文講評的目的,在講評過程中采用兩個學生的文章,對其中一篇進行褒獎,對另一篇則進行逐字逐句的批評,使學生的文章成為“反面教材”。這樣的作文講評結果,非但不能使學生對語文寫作產生興趣,還會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因此,在作文講評之中,教師的評價語言應講求藝術性;在講評之后,要善于總結并鼓勵學生分享習作。
作為中小學教學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創新方法,不斷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由空間,讓學生自己學會搜集和積累寫作素材,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為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提供更好的氛圍和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征.談語文情境教學的創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6).
[2]楊美菊.關于如何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教學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