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梅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129-01
《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培養和訓練過程,要有意思的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練習題的設計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技巧、培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巧設練習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練習設計要有梯度: 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對學生,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承認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而,作業的設計要有一定坡度,在范圍和數量上要有層次性、伸縮性,以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既要使學困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飽”,又要使優等生“吃得好”。例如:如:在“求商的近似值”的新課練習中,可分解成三個層次進行 :第一層次,讓學生依據“四舍五入”法去求一個數的近似值,由學生自己報出數據,如:0.2367、5.783、26.064……要求保留“整數、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然后再請其他同學用口答來求出這個數的近似數;第二層次,考慮貼近生活中的近似值,是用“進一法”還是用“去尾法”,例如:“一個房間的長3.2米,寬2.3米,地木板的價格為每平方米75元,房間鋪滿地木板要多少錢?(計算時聯系生活實際)”第三層次,比較以下一組數據的大小,如:把1、1.2、1.、1.0 從大到小排列。這樣,可有效的避免補充練習的“齊步走”現象,學生覺得有趣、樂學,課堂氣氛也活躍。
二、練習設計的趣味性: 趣味性作業的設計能夠寓教于樂,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既鞏固、強化了知識,又讓學生感到學習的輕松、快樂。例如:在鞏固計算表面積計算時,一味地布置現成圖題計算,機械地重復練習,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且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針對這一問題,我就設計:先讓學生設計煙囪的形狀(或長方體,或是圓柱體。),再根據你的設計計算出它的表面積是多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得出不同的結論,這樣可讓學生在探索不同的答案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也體驗表面積公式的靈活應用與理解,思維得到訓練。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培養,一旦有了數學興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而且能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地提高練習質量和效果,真正達到練習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練習設計的生活性: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教師要善于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到,聽得到的現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思維能力還較弱,但他們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如果將枯燥的數學練習還原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將會比較容易的克服。如:學完小數乘法后,讓學生解決:“滴滴打車計價規則為(里程費+時長):每千米1.79元,每分鐘0.35元。李老師家到學校里程大約8千米,時長為10分鐘,請問李老師打一次車,20元夠嗎?”布置這樣的練習,學生興致很高,既復習了所學的知識,又將所學知識用于生活中。
四、練習設計的激勵性: 學生在完成他認為比較多的作業時,或多或少會存在逆反心理,如果教師一意孤行,強迫學生必須如數完成所有作業,那么作業的質量就很難保證,作業的目的也就很能達到。在布置作業時,我大膽規定:首先對一周的學習計算部分的驗收,每周五安排獨立完成10道計算題,全對的同學下周免做計算部分作業,再要求其余的學生對不會做的題可以不做,只要在把會做的題做完后,回答下列問題就算完成了作業。1.寫出此次作業中,不會做的題的序號,力求分析不會做的原因。 2.此次作業你用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巧?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這樣能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使教師迅速、清晰的把握學生的作業情況和實際水平,為教師今后的教學指明方向,提供參考,同時可以使學生摒棄抄襲、自欺欺人的不良學風。
總之,練習的內容要精心設計,要講求藝術、講究方法,要結合實際,講求實效,使練習既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巧妙設計練習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發展,能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而且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