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濤
【摘要】每一堂課都要作為培養學生語言規范化的高效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把自己的每一句話都要做好準備,不備課不上課,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 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
【關鍵詞】語言表達 課堂環境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135-01
一、問題產生的背景
1.現狀分析
從事小學數學教學這么多年,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我,那就是學生在課堂上有些問題自己明明知道,卻說不出來。自我反思:是教的問題呢?還是學生年齡小的原因呢?我開始咨詢老教師,查詢網絡,最終給我比較滿意的答案是:孩子在課堂上的數學語言培養不夠。回頭仔細想想,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有些孩子上課明明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就是不會說。于是一個想法在我頭腦中開始萌芽,我要研究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學生在課堂上不會說?
2.原因分析
結合本人上課過程中的經驗積累,加上課后的反思,學生為什么不會說呢?
①沒有營造一個說的環境,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
②教師的原因,教師比較威嚴,對學生的錯誤不能容忍;
③學生自身的原因,有些學生性格內向;
④其他原因,比如當回答錯了,害怕別的同學嘲笑等。
以此針對以上原因,開始了研究反思,努力找出一套培養小學生課堂語言表達的途徑,以便教師教學的實施,也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打好基礎,所以確定本次研究——《農村小學生數學課堂語言培養》。
二、理論支撐
1.《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能運用合乎邏輯的數學語言進行討論和質疑。”。
2.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數學學習的成績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數學本身是一種語言,一種簡約的科學語言。語言是描述、表達意義的工具,思想交流的載體。
3.俄國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思緒不清,則語言不明,表達的不貼切和含糊只能說明思想混亂。” 語言表達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數學思維表達的結果。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創設和諧的課堂環境,讓學生“敢”說
這是培養學生課堂語言規范化的首要條件,沒有一個和諧的課堂環境,學生的興趣和膽量就不會被激發。通過上面對現狀的分析,我認為要讓學生自信地張口,就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出一種歡快、愉悅的情景,啟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想說的欲望,讓學生敢想敢說。
于是在課堂上,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不能是知識的化身和權威,而是一個共同參加學習活動的伙伴。學生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動的,他能和同學、教師甚至教材進行平等的對話。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生迫切地想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課堂成了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得到培養,同時樹立起在課堂上大膽表達的自信。
(二)規范教師語言,學生耳濡目染
每一堂課都要作為培養學生語言規范化的高效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把自己的每一句話都要做好準備,不備課不上課,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 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例如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這個盤子里有4個桃,那個盤子里有5個桃,一共有幾個桃?”,教師可以邊說便用手勢表示,引導學生用語言“4個桃和5個桃合起來是……”再找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其他學生認真聽,再讓學生互相說說, 檢查對錯。
(三)教學策略多樣化
根據小學數學的知識領域,可分為數學與代數、空間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而對于不同的課型又有著不同的教學策略,我想研究學生課堂語言表達,可以先從這幾個課型入手,針對不同的課型,教師可以交給學生不同的語言表達策略。例如數學與代數,教師可以提供模板的方法,教給學生如何來說算理、算法、概念的表達等。例如在綜合算式中13+25-11=,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模板“先算( ),再算( )”,還有318÷3,可以給學生這樣的模板,“先算最高位,……”讓學生在說算理的同時,掌握算法,逐漸達到運算技能的自動化階段。再如空間與幾何領域,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或者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學會總結歸納。統計與概率領域,教師可以訓練學生描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最后用準確地語言來描述對數據的預測。綜合與實踐主要訓練學生說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分析過程,對自己的推理和思考進行合理地解釋。另外解決問題的教學也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精練的教學語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應用題的結構,便于分析數量關系,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作業的形式摻雜言語的訓練
我想孩子的語言訓練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課下回家都要讓學生有語言精煉的意識,所以在作業的形式摻雜語言的訓練,讓學生把說的寫下來,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表達便會趨于簡潔、準確、清楚。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日常教學活動、教研活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