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旦
【摘要】學業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價值.但目前職業學校學生數學學業評價理論的發展落后于課程、教學理論的發展.本文針對傳統的評價方式不能適應學生實際的問題,闡述構建多元化評價模型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職業學校學生 職業學校數學 學業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138-01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下稱“綱要”)正式頒布[1]。綱要根據十七大關于“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為未來10年教育的發展指明了道路.為了適應新形勢,職業教育也在進行著教育結構調整和教育教學改革,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一、教育結構的調整
近年來,職業教育進行了深層次的調整.許多職業學校在辦學結構、辦學理念和教育模式上都進行了改革,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1.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
綱要中明確職業學校的布局結構,確立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的定位,在各自層面上辦出特色、提高質量,提出了許多改革的措施,要求大力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
2.職業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
“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盵1]這是教育部制定的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職業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現代農業、工業、服務業和民族傳統工藝振興需要的一線技術技能人才.他們應當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必備的文化知識、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能力;具有健康身心素質[2]但是,在第一線的技術工人中,卻大量存在著專業技能不夠熟練、動手操作實踐能力薄弱、轉崗離崗頻繁,怕吃苦,遇事推脫,缺乏責任意識、職業道德素質欠缺、團體協作意識不夠等現象,其素質結構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為了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滿足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的需求,教育界越來越關心職業學校的評價體系。
二、職業院校的數學現狀
在傳統的職業院校數學學業評價體系中,通常將一次或幾次數學測驗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數學學業水平的依據.這種方法與職業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相沖突。
由于高校擴招的影響,職業學校學生生源素質大不如前.學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取得教學成果,也向現實妥協,傾斜政策,降低數學科目的學習要求,縮減數學課程的教學時間.在職業學校校中不存在升學的壓力和指標,在相關專業的資格考試中也對數學沒有要求,所以數學漸漸淡出了學生家長的視線,學生自然也就缺少了家庭監督,降低了學習熱情,不愿在數學學習方面投入額外的精力。
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的教材很多都是高中的精簡版,缺乏特色,并不適應學生的學習要求。輔導教材基本脫離不了應試教育的藩籬,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再以試卷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數學水平的唯一標準更加背離了職業教育的初衷。
三、研究評價的價值和意義
1.職業學校數學學業評價系統化、標準化嘗試
針對當前職業學校教育的現狀,數學學業評價體系的探索與創新能夠進一步推進職業學校學校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完善,從而提升數學教學在職業學校教學體系中的積極作用,使數學這門工具性學科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科學的評價體系需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要素,聯系實際,著眼長遠,具有標準性和可操作性,方便推廣與落實,增強職業學校數學教學的社會作用與意義。
2.為多元化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供參考依據
職業學校數學學業多元化評價,立足職業學校數學教學的特點和現狀,結合學校的教學要求和社會用工需求,是一項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嘗試.秉承素質教育的精神,按照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要求,借鑒當今世界各種職業學校教學經驗,職業學校數學多元化評價方式能夠為將來進一步推行職業學校數學教學改革,夯實實踐基礎,提供參考數據。
3.全面分析現有教育評價模式
作為職業學校數學學業多元化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以國內職業學校教學形勢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數學學科自身特點,深入分析各自的科學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為數學教育在職業學校教學領域的縱向研究提供理論素材。
4.為職業學校數學評價提供一種新模式
職業學校數學學業多元化評價模型并非憑空產生,而是建立在對各種現有教育評價模式的綜合分析的基礎之上.總結實際教學試點項目經驗,優化創新教學理論,進而形成的一種有別于傳統職業學校數學教學評價方式的新型模式,為職業學校教學的理論創新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J].中國高等教育,2010(Z3):4-17.
[2]余曉如.職業學校學生數學學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東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