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婭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178-01
復習課與新授課是不同的,復習課是新課的延伸與提升,復習課要有新的角度。盡管面對的學生基礎有所不同(實驗班和普通班),但高三一輪復習的目標是一致的,復習的流程也基本相同:梳理知識——拓展提升——應用鞏固。高三復習要破解學生知道并沒有掌握,掌握并不精準的現象,問題式教學就是有效的復習方法。以問題驅動學生思考,首先引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進而引導學生理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比較知識之間的區別,最后引導學生遷移應用得以鞏固。在高三復習中我嘗試應用問題式教學法,收到了一定的實效。
1.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建構知識
在新授課中,由于受教材的順序設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制約,上課的流程是一個線性的程序,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1]。傳統的復習課中復習流程也是一個線性的程序,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這種復習方法的弊端是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每個知識點掌握較扎實,但對知識的結構把握不清。在復習課中,由于沒有了新授課諸多因素的限制,師生有必要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俯瞰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的復習。因此在復習課中,我會采用與新課不同的流程和角度來進行逆向思維復習,即對課堂結構進行調整,不再利用傳統的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的復習流程,而是采用從整體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細節的程序。在引導學生建構知識時,要巧設情境,激發思考。
2.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梳理知識
高三復習要破解學生知道并沒有掌握,掌握并不精準的現象,那么如何診斷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是關鍵。問題式教學能有效診斷出學生預習掌握知識的程度并能進一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
3.發現促胰液素的實驗證明了胰液的分泌與體液調節有關,那么能否證明與神經調節無關呢?
設計這三個問題,一是能檢測學生是否有預習并診斷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能引導學生復習實驗設計中自變量和無關變量的控制,因變量如何觀察等知識,特別是第3個問題的設計,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該實驗:沃泰默做的第一組實驗即將稀鹽酸注入上段小腸(十二指腸)腸腔引起胰腺分泌胰液,這個實驗中是否可能包括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呢?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我特意選擇了如下一道題:
為研究胰腺分泌活動的調節機制,研究人員對實驗動物做了下列實驗。
根據以上實驗,下列推斷最合理的是( )
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經支配又受體液調節
B.胃內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C.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物質是鹽酸
D.胃酸刺激神經,使胰腺分泌量增加
這道題的答案選A,進一步說明發現促胰液素的實驗只是證明了胰液的分泌與體液調節有關,不能證明與神經調節無關。
在復習教學中,設計問題既要預設,又要重視課堂的生成。預設是教師事先所做的設計,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1]。但教師在復習中要善于捕捉學生知識的薄弱點,靈活設計相關問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并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系。在復習課中,嘗試應用問題式教學法,能真正完成知識的建構、知識的梳理和應用演繹,提高高三生物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沈小明.逆向思維在高中生物一輪復習課中的培養──高三《細胞增殖》復習課案例.生命教育,2010.(10):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