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燕
【摘要】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思潮的涌動,作為即將走入市場的高職學生也對創業蠢蠢欲動,作為高職教育者,對學生進行理性的創業教育必不可少。本文將就基于“理實一體”高職創業課程教育研究談一些個人見解。
【關鍵詞】理實一體 創業課程 創業教育 課程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253-01
一、研究的必要性
據教育網報道,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749萬人,比2014年增加22萬人,加上往年沒有就業的人數,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如何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緩解就業壓力,保障充分就業,關系社會的穩定和諧,關系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和大學生的切身利益。近年來,國家出臺一些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在國家創業優惠政策的利誘下,許多高職學生也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業激情,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所學主要來源于書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缺乏創業方面的基礎知識和系統的創業技能培訓,導致很多學生在創業中存在急于求成,沒有系統的創業計劃,對創業風險沒有合理防控等問題。
二、研究現狀分析
(一)國外研究現狀
最早開展創業教育的美國,其大學的創業教育經歷了40多年,已形成一個相當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為課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基礎。美國高校的創業學教育在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上呈現出循序漸進課程特點,也就是在課程內容編排方式主要是將一門學科課程內容按照邏輯方式組織起來,知識由淺到深,由單一理論到綜合應用不斷地層層推進而不會重復。
(二)國內研究現狀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創業教育和創業研究起步較晚,但也同樣表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較為早期有彭鋼將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分為四類: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環境課程(潛在課程或隱性課程)、實踐課程(或稱創業實踐活動);張耀輝提出以經濟學為基礎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應包括:基礎學知識、市場競爭策略,創新思維訓練和創業活動指導四個層面,設置相應的創業核心課程是: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創意與創新、創業管理技術等。這些研究對高職創業課程大綱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意見,值得學習,但在實踐中卻容易發現,理論太多,課程實踐操作性不夠強,在知識與實踐的融合方面還需更進一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要很好的研究一門課程,需要明確研究內容、目標、要解決的教學問題,擬采取的方法,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有如下建議:
(一)研究內容
1.通過問卷調查、交流座談的形式了解學生對創業課程的實際需求,開展創業課程相關文獻的研究,探索創業課程性質和課程教學目標,擬定課程教學計劃,制定出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2.基于高職創業課程性質和目標研究基礎上,通過對國內外教學理念的研究,探索具有實用價值的創業知識,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編制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教學講義,以便做進一步推廣研究;3.在借鑒國內外創業課程教學先進理念的基礎上,基于“理實一體”的教育理念,注重通過教學實踐活動探索創業知識轉化為創業能力的方法,研究具體授課形式以及評價方式。
(二)研究目標
1.通過課程性質與目標的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讓理論與實踐教學進程合理化、系統化、一體化,達到有學有練有成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2.通過課程內容研究,讓學生對創業風險和成功有更理性的認知,掌握創業的基礎理論知識,養成創業人的個人素質和團隊協作精神,具備一定的創業實踐能力;3.通過對課程實踐成果的分析和對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理論研究,推動高職創業教育的創新與改革。
(三)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1.解決高職畢業生創業能力偏弱的問題;2.解決創業課程教學理論性與操作性的問題;3.解決在創業課程教學內容創業知識與學生能力培養相融合的問題;4.解決創業課程教學成果評價的問題。
(四)擬采取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檢索搜集相關文獻資料等方面的論文,對創業課程建設與實踐、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梳理,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2.調查法:利用調查了解學生在創業培訓中對創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對課程培訓的有效反饋,了解學生在創業實踐中的實踐能力,根據調查情況設定創業培訓課程及實訓項目。3.經驗總結法:以參加創業培訓、創業實踐的學習小組為例,分析其真實的創業經歷,為創業課程的實踐提供現實依據。
參考文獻:
[1]李麗芳,從中美比較看大學創業教育課程的建設與發展[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1月第30卷第6期.
[2]彭鋼,創業教育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