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5%氟環唑懸浮劑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病害發生程度明顯低于清水對照區,直觀效果明顯,且對水稻安全。25%氟環唑SC20-25毫升/畝處理區藥后25天對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為80.6-82.4%,40天防效為91.6-92.6%,高于對照藥劑處理區防治效果。宜在水稻稻曲病防治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25%氟環唑SC;12.5%氟環唑SC;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
為明確25%氟環唑懸浮劑對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劑量和對水稻的安全性。2015年8-10月,筆者進行了25%氟環唑懸浮劑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田間藥效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旨在為水稻稻曲病防治提供參考。
一、 材料與方法
1.供試藥劑
試驗藥劑:25%氟環唑SC(青島金爾農化研制開發有限公司提供、封樣完好)。
對照藥劑:12.5%氟環唑SC(PD20121115 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售)。
設清水對照處理。
2.試驗設計
(1)藥劑用量與處理編號。
(3)小區面積和重復。
小區面積:25㎡。每小區之間設40cm保護行。
重復次數:4次。
3.試驗條件、環境
(1)試驗對象、作物和品種的選擇。
試驗對象:稻曲病(Ustilaginoideavirens)
試驗作物:水稻;品種為淮稻6號。
(2)試驗環境。
試驗地選擇在水稻稻曲病常年發生較重的阜南縣鹿城鎮南關社區后谷一農戶的水稻田中進行。前茬為小麥,耕作方式為麥稻輪作。2014年12月23日畝噴施10%苯磺隆20克。
4.施藥方法
(1)使用方法。
葉面噴霧。
(2)施藥器械。
衛士牌WS-18D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進行常規噴霧。藥箱容積18(L)、殘留液量≤100ml,單噴頭Φ15mm,噴頭噴量偏差±10﹪;工作壓力0.15-0.4mpa,流量0.8(單噴頭)(L/min)。
(3)使用容量。
施藥用水量40L/畝。
(4)施藥時間和次數。
試驗在8月9日進行施藥,共施藥1次。
5.氣象及土壤資料
(1)氣象資料。
施藥當天夜間小雨,日均溫22.1℃,相對濕度91.0%,東北風3-4級。試驗前10天,最高氣溫24.8-33.5℃,最低氣溫20.8-25.6℃,雨日2天,降雨量40.7mm。整個試驗期間,最高氣溫18.7-31.6℃,最低氣溫14.8-23.3℃;雨日23天,降雨336.7mm。
(2)土壤資料。
土壤為黃褐土,ph值5.9,有機質含量為1.2%。
6.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1)調查時間和次數。
共調查2次,時間分別為藥后25天(9月4日)、40天(9月19日)。
(2)調查方法。
每處理區調查5點,每點調查200穗,分級記載病穗數。
(3)藥效計算方法。
防治效果(% ) =
二、結果與分析
1.防治效果
藥效調查情況表明:4個藥劑處理區水稻長勢較好,病害發生程度明顯低于清水對照區,防治效果隨著用量增大而增加,直觀效果明顯。25%氟環唑SC 20-25毫升/畝處理區藥后25天對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為80.6-82.4%,40天防效為91.6-92.6%,高于對照藥劑處理區防治效果。
用DPS數據處理系統對小區平均防效進行“反正弦平方根轉換”后,采用Duncan新復極差法進行顯著性測定。
2.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田間測產結果表明:各藥劑處理區水稻產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5%氟環唑SC 20-25毫升/畝處理區增產率為4.4-4.8%,高于對照藥劑處理區。
用DPS數據處理系統對小區產量結果進行“平方根轉換”, 采用Duncan新復極差法進行顯著性測定。
3.對作物的直接影響
藥劑處理區水稻均與空白對照區生長一致,沒對水稻產生藥害 。
4.安全性
試驗劑量內均對水稻安全。
三、 推薦施藥劑量和施用方法
25%氟環唑SC對水稻稻曲病有較好的防效。建議應用劑量以商品量20-25毫升/畝(有效成分75.0-93.75克/公頃)為宜,施藥時期應在水稻孕穗末期。
作者簡介:王建東(1974-),男,農藝師,安徽阜南人,在讀大學本科,1991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從事農作物病蟲監測與防治工作,研究方向: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技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