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皮球桃(60-4-1)壯果肥氮磷鉀三因素試驗”,對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定量的得出:9年生桃園壯果肥每hm2施碳酸氫銨1125—260 kg、過磷酸鈣144kg-180/hm2、硫酸鉀162/hm2,能夠獲得44kg(39600kg/hm2)以上的單產。
關鍵詞:桃;壯果肥;肥料三要素;相關性分析
中崗鎮有水果580hm2,其中桃280hm2,面積居第一。品種以60-4-1為主。為探桃壯果肥三要素比例與產量和品質的相關性,,筆者自擬方案,于2015年在白發村2組實施了“桃壯果肥氮磷鉀三因素試驗”。
一、試驗設計
1.小區區組和重復。設置在3×4m的9年生桃園內(總面積0.36hm2,密度900株/hm2),區組垂直于肥力走向。每小區1株,面積12平方米。區組間間隔1行、處理間間隔1株。三次重復,隨機區組。
2.試驗水平。
根據桃需肥量、目標產量(40kg/株),有機肥和地力產量(12kg/株),肥料利用率(36%計),確定每株施肥總量和壯果肥施肥水平:過磷酸鈣A1:160g、A2:200g,硫酸B1:140g、B2:180g,碳酸氫銨C1:1100g、C2:1250g、C3:1400g。
3.組合編碼。⑴A1B1C1、⑵A1B1C2、⑶A1B1C3、⑷A1B2C1、⑸A1B2C2、⑹A1B2C3、⑺A2B1C1、⑻A2B1C2、⑼A2B1C3、⑽A2B2C1、⑾A2B2C2、⑿A2B2C3。
4.田間分布。詳見表1。
將小區產量按降序排列,由高向低逐一計算差值,用上述尺度值衡量差異顯著性:處理組合⑿(A2B2C3)產量最高,達44.3kg/株,折合39870kg/hm2,對除⑹(A2B2C3)外的所有處理組合差異達顯著水平;對除⑹、⑾(A2B2C2)外的所有處理組合差異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三、結語
在仁壽縣東北部的自然條件下,嚴格執行《仁壽縣無公害桃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的基礎上;9年生桃園壯果肥株施碳酸氫銨1250-1400g(1125—1260 kg /hm2)、過磷酸鈣160-200g(144kg--180/hm2)、硫酸鉀180g(162/hm2)能夠獲得44kg(39600kg/hm2)以上的單產,具有極顯著的增產效應。
參考文獻:
[1]南京農業大學,田間試驗和統計方法[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5.
[2]彭文云,《皮球桃高產栽培技術》[M],成都:四川農業科技2003年6期.
作者簡介:鐘約奎(1969-),男,漢族,四川仁壽人,職稱:農藝師,學歷:大專(農業生產與經營專業),單位:仁壽縣中崗鎮農業服務中心,研究方向: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