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開云
摘 要:永平縣地區的主要經濟作物是玉米和煙葉。永平縣地區自引進長壽仁豌豆以來,為農民的致富創收提供了新路子。且主要在玉米和煙葉中套種長壽仁豌豆,達到高產栽培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這一背景,結合永平縣地區長壽仁豌豆在玉米和煙葉中套種的實踐,就其高產栽培集成技術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永平縣地區;長壽仁豌豆;高產栽培集成技術
目前在永平縣地區引進的長壽仁豌豆以“滇寶先鋒系列”為主,由于其能與玉米和煙葉提早套種,在品種與栽培技術上已經實現了集成推廣,通過實際應用,不僅出苗整齊,而且能有效的將霜凍和干旱給豌豆高產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從而在節約成本的同時實現增產增效。以下筆者就此展開分析。
一、永平縣地區概況
永平縣的地理位置為東經99°17′-99°56、北緯25°03′-25°45′之間,這一地區主要屬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該地區的東西最大跨度達到了64.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則達到了77千米,全縣土地面積的總和達到了2878平方千米。永平縣地區的山脈較多,并且全縣整體的地勢呈現出了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的趨勢,最高海拔的地區為青神龍山,達到了2933米,而全縣的最低海拔為漁壩平坦,海拔高度達到了1130米。全縣內河流眾多,最為主要的是銀江河,該河流為西北向東南流向,最后注入的河流為瀾滄江,這為當地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河流灌溉水。永平縣地區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當地的降水量較為豐富,并且多集中在夏季,而由于緯度較低,使得當地年平均氣溫為15.9℃,年霜期103天,年日照為2062.8小時,年降雨量678.6毫米,這都為當地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氣候環境。
二、永平縣地區長壽仁豌豆高產栽培集成技術分析
1.長壽仁豌豆在玉米套種的高產栽培集成技術分析
(1)品種及其播種節令的確定。在品種方面,永平縣地區長壽仁豌豆在玉米套種時,主要選擇的是:“滇寶先鋒系列”的長壽仁豌豆,這主要是因為這一品種具有較強的抗病性。而在播種節令方面,主要是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這個時期當地的土壤中水分含量充足,能夠為豌豆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農民應該在玉米收獲之前的半個月就需要進行套種豌豆,并且還可以提早播期20~30d,因為這一時期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高,濕度和溫度都較大,這樣有助于豌豆出苗,提高豌豆的成長率。
(2)播種及施肥技術分析。在播種技術方面,主要先進行田間雜草的清除,之后在玉米地中套種豌豆,農民在豌豆播種時應該采用開槽播種模式,具體操作流程為首先在玉米墑兩邊進行開槽,之后在槽中安裝間隔15~20cm的距離進行播種,并且每個播種位置應該保證3粒種子左右,以便于保證豌豆的存活率。同時農民還應該提高施肥技術的水平,一般需要在槽的底部施15:15:15復合肥300kg/hm2,在施肥的過程需要保證復合肥均勻的撒施到槽內,并且還應該根據豌豆在不同的生長階段以及土壤的水分條件適當的調整肥料的種類和用量。
(3)搭架引蔓技術分析。豌豆在成長過程中豆蔓需要沿著支架生長,此時搭架引蔓技術就顯得十分重要,農民可以利用玉米桿作為支架,這可以極大地減少搭架引蔓的工作強度,只需要在玉米墑的兩端插一根木樁,但是如果玉米桿無法滿足豆蔓的生長,這時就需要在豌豆周圍插竹竿作為支架,但是需要保證竹竿支架間隔4~5m,之后可以利用包裝線將竹竿之間纏繞拉緊連接為一個整體,從而為豆蔓的成長提供一個較好的環境。
(4)病蟲草害防治及其收獲技術要點。在病蟲草害防治方面,白粉病是豌豆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最為主要的病蟲害,對白粉病的防治主要是采用藥物噴施的方式,一般采用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噴施到豌豆上,從而達到防治白粉病的作用。同時蚜蟲也是影響豌豆生長的重要因素,防治蚜蟲病害可以利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噴施到豌豆上,進而減輕蚜蟲對豌豆的危害,但是使用農藥將會在豌豆上留下殘留的藥物,這對人體的健康極為不利,因此在采收豆莢前40d左右的時間內,就必須禁止使用任何農藥。此外,惡霉靈是一種內吸殺菌劑,能被植物的根吸收及在根系內移動,在植株體內代謝產生兩種糖苷,對作物有提高生理活性的效果,促進根部生長,提高幼苗抗寒性。在防治豌豆的碎倒病、立枯病,時發病初期噴淋15%水劑1000倍液,每平方米噴藥液2--3千克。
2.長壽仁豌豆在煙葉套種的高產栽培集成技術分析
(1)品種及其播種節令的確定。在品種方面,永平縣地區長壽仁豌豆在玉米套種時,其選擇的品種同樣是“滇寶先鋒系列”的長壽仁豌豆,這主要是因為這一品種具有較強的抗病性。但是在長壽仁豌豆播種前的1~2天內需要進行相應的準備工作,具體應該包括曬種、選種等操作,同時還應該用磷酸二氫鉀3 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 g混合加適量清水拌種,以提高豌豆的成活率。而在播種節令方面,主要是需要充分利用土壤墑中的水分進行提早套種播種,這樣可以保證豌豆成長所必須要的水分,同時農民還應該及時清理田地中的雜草,并且還應該做好排水溝的處理,以確保豌豆成長具備一個良好的環境。
(2)播種及施肥技術分析。在播種技術方面,主要是利用開槽模式進行豌豆的播種,一般情況下需要保證槽內播種之間的距離間隔為15~20cm,同時播種時需要保證每個位置播種2~4粒種子。對于豌豆的施肥技術而言,主要是在槽內施加底肥,并且還應該保證肥料是15:15:15高效復合肥,施肥量應該保證在225kg/hm2左右,同時還應該保證槽內底肥的均勻性,避免出現有些區域的豌豆生長缺乏必要的養分,從而提高整體豌豆存活率。長壽仁豌豆在成長的各個階段還需要保證水肥的配合,并且根據不同的成長階段施加不同類型的肥料以及確定科學的用量,例如在全生育期就需要進行2~3次灌水操作,以保證長壽仁豌豆生長所需要的水分,但是必須要保證澆水量符合豌豆的實際成長階段,避免因水肥施加的不合理而造成爛根和誘發病害的情況。
(3)搭架引蔓技術分析。長壽仁豌豆的品種是蔓生豌豆,因此必須在豌豆生長之前進行搭架引蔓,從而保證豆蔓沿著支架正常的生長。在長壽仁豌豆搭架引蔓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田間的其他農作物作為支架,例如煙稈,這樣可以極大地降低搭架引蔓施工的難度,同時還可以提高整個搭架引蔓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但是如果其他農作物較為細弱,無法作為豆蔓成長的支架,這就需要利用竹竿作為支架的輔助材料,此外還需要利用包裝線距墑面高1m左右的位置將所有的支架連接到一起,這樣可以保證豆蔓都能夠纏繞到支架上,同時還可以減少竹竿等支架材料的數量,進而提高長壽仁豌豆的產量。
(4)病蟲草害防治及其收獲技術要點。在病蟲草害防治方面,長壽仁豌豆在成長初期極易發生根腐病、立枯病、地老虎、斜紋夜蛾幼蟲、豆莢螟等病蟲害,為了解決這種情況急需要利用70%敵磺鈉可溶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施,同時還可以利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淋根來保證長壽仁豌豆根部的正常生長。長壽仁豌豆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會受到其他病蟲害的影響,而對病蟲害的防治主要是選擇藥物處理的方式,例如利用2.5%功夫乳油600~800倍液或是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噴霧來防治豌豆成長中遇到的病蟲害,但是對于白粉病、細菌性斑點病、褐斑病以及蚜蟲等病蟲害時,則需要有針對性的采取藥物進行相應的防治,以提高豌豆病蟲害防治的效果,例如利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粉劑4000倍液噴霧就可以對細菌性斑點病進行防治,而利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霧則主要是為了防治蚜蟲。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是結合永平縣地區,對長壽仁豌豆在玉米和煙葉中套種的高產栽培集成技術進行了探討。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應切實加強對其技術要點的掌握,并結合實際加強對其的推廣和應用,盡可能地提高農民的收益,實現增產增收,并為此而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陳海霞.豌豆高產高效栽培集成技術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6,03:97.
[2]蔣美艷.長壽仁豌豆高產栽培集成技術[J].種子世界,2016,06:62-63.
[3]劉冠男.豌豆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