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昆?朱艷艷
摘 要:高粱,禾本科,高粱屬。1年生草本。稈實心,中心有髓。分蘗或分枝。葉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蠟粉,平滑,中脈呈白色。
關鍵詞:高粱;高產栽培;整地;科學
高粱又名紅糧,屬于禾本科高粱屬一年生草本,是古老的谷類作物之一,是我國旱地糧食作物之一,既是人們的糧食,又是牲畜的好飼料和釀酒的主要原料。高粱具有豐富的營養成份,除用于釀酒、食用和做飼料以外,在制糖加工工業上也有廣闊的用途。其高產栽培技術如下。
一、高粱的特點和優勢
1.高粱是高產作物
目前有記載的高粱產最高畝產量 1400 ㎏,只有理論產量的 56% ,表明高粱具有很高的光合產量潛力。 另外,高粱具有強大的雜種優勢,并具有實現強大雜種優勢的保障體系。高粱的高光合效率與強大的雜種優勢有機結合使高粱產量提高了一大步。
2.高粱是抗逆性強的作物
高粱具有抗旱、耐澇、耐鹽堿、耐瘠薄、耐高溫、耐冷涼等多重抗逆性。高粱根系發達,可利用較深土層中的水分和養分,既抗旱又耐瘠薄,肥料利用率高。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種植高粱能獲得較穩定而且較高的產量。
二、栽培技術
1.選用良種和曬種
選用良種是最經濟有效的增產措施。任何一個良種,都有一定的適應性。根據地塊的特點選用種子,一定要選用國家推廣的種子。種子應外表光滑亮澤, 無小粒碎粒,并有產地檢鑒和質量、產量的簡短說明書。
播前曬種能促進種子生理成熟,增強種皮的通氣透水性,提前打破休眠,增加干燥度,改善種皮透性,增加酶活性,還可以殺死種皮上的細菌,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播后發芽出苗快而整齊。經過晾曬,種子可提早出苗l—2天,發芽率提高5%以上,對于晚收或成熟度差的種子,晾曬效果更為明顯。
2.精細整地
精細整地是高粱確保全苗的重要技術措施,秋整地應該滅茬、施農肥、耕翻、耙耢連續進行,耕翻深度 20-22 ㎝,做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垃。秋季雨水較多、土壤潮濕或澇洼、鹽堿地可進行秋翻春耙,以利土壤熟化和防止鹽分上升。春翻地塊,極易跑墑,土坷垃不易破碎,影響播種質量。因此,春翻時更要注意隨翻、隨耙,防止水分蒸發。
3.適時播種,提高播種質量
當10厘米土層溫度穩定通過12℃以上時即可播種。常規種植宜早播,雜交種宜遲播。同時還要看土壤墑情,做到“低溫多濕看溫度,干旱無雨搶墑情”。播種期過早、土溫低、出苗時間延長,易導致爛種爛芽嚴重,出苗率低,且不整齊;播期過遲。生育后期易受高溫伏旱影響,穗部蟲害也重。
高粱播種深度 1.5-2.0 ㎝(指土壤鎮壓后的厚度)為宜,最深不宜超過 3 厘米 。播種太深,出苗困難,出苗期推遲,根莖伸長,消耗大量胚乳中的養分,幼苗生長細弱,或部分苗不能出土,造成缺苗斷條。但也不能播種過淺,以免土壤缺墑造成落干或芽干。
4.科學配方施肥
高粱根系發達,吸肥力強,需肥量較多的作物。高粱施肥,應提倡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或氮、磷、鉀配合,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塊每畝施碳銨35—50千克,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30—40千克,農家糞2000—3000千克,硫酸鉀5千克,硫酸鋅0.5千克。
高粱在各生育階段需肥量不同,苗期需肥量少,但在拔節以后需肥量迅速增加,拔節到開花前要吸收全部肥料的一半以上。
施肥方法以重施底肥(約占全部用肥量的70%左右)、早施追肥(約占全部用肥量的20%)、拔節前施完全部高梁一身所需肥料。
5.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主要目的是促進根系發育,適當控制地上部的生長,達到苗全、苗齊、苗壯,為后期的生長發育奠定基礎。
①間苗、定苗:出苗后及時查苗,發現缺苗及時補苗,在3—4片葉時間苗,5—6葉定苗,去劣病苗,留健壯苗,酌施苗肥,促齊“三代苗”對長勢弱或補種移栽的小苗應適當的追施速效性氮肥。
②中耕:苗期中耕2次。第1次結合定苗進行,10—15天后進行第2次,中耕可保墑提溫,發根壯苗,又可消除雜草,減輕雜草危害,撥節后中耕培土促根早生快發,增強抗風抗倒、抗旱保墑能力。
(2)后期管理:合理排灌,遇干旱淺澆灌漿水,遇降雨多時,應做好排水工作。抽穗后如上部葉片變淺,下部出現黃葉,有明顯脫肥現象時,應補充攻粒肥,一般用2.0%尿素和3%過石浸提液進行根外追肥。
三、病蟲害防治
主要對高粱黑穗病和蚜蟲作重點防治。
1.高粱黑穗病
發生特點:高粱絲黑穗病通過種子和土壤傳病,主要是土壤傳染,厚垣孢子在土內存活3年左右,在高粱種子露白尖到芽長1—1.5厘米時,侵染高粱幼芽。高粱散黑穗,堅黑穗病菌主要是以厚垣孢子在種子表面附著,帶病種子播種后,病菌與種子同時發芽,侵入寄主組織。病菌侵入后,菌絲蔓延到幼苗生長錐,以后隨著植株生長點向上生長而伸長,最后在穗部形成冬孢子。
藥劑處理種子是防治高粱黑穗病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的粉法。
(1)2%立克秀按種子重量的0.1—0.2%拌種(米湯拌種)或50%禾穗胺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子。
(2)用20%萎銹靈乳油(或可濕性粉劑)0.5公斤,加水3公斤拌種40公斤,悶種4小時,晾干后播種。
2.高粱蚜
發生特點:高粱蚜發生世代短、繁殖快。以卵在荻草上越冬,當6月高粱出苗后,遷入高粱田繁殖為害,苗期呈點片發生。在此期間若持續兩旬平均氣溫在22℃以上,降雨均在25毫米以下高粱蚜即可能大發生,反之若在此期間降雨量較多,氣溫偏低,就不利于蚜蟲發生。
防治方法:
(1)蚜蟲用滅蚜威或40%的樂果3000倍乳液噴霧防治;
(2)5%甲拌磷顆粒劑熏殺,每畝用甲拌磷200克,對沙土5—10公斤,撒入壟溝,每隔12條壟撒1壟,有特效。
四、收獲
生長期達到95~120天可收獲,緊穗型比散穗型早熟可先收。應選擇晴天收獲,以便曬干貯存。食用型高粱在霜前割倒晾曬,要防霜凍影響適口性;釀造型品種可適當晚收,籽粒干后收割脫粒。 盡量避免鮮穗子放在室內,以減少穗部害蟲的越冬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