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興華
摘 要:水稻良種的普及,給傳統的栽培方式提出了挑戰,水稻免耕覆蓋栽培技術對節本增效培肥地力,使水稻再上新臺階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關鍵詞:水稻;秸稈;免耕;栽培
我縣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經過農技人員多年的探索改良,產量已經有較大突破。然而隨著現代工業的到來,耕地占用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我縣水稻生產,要在減少耕地面積的前提下,確保糧食安全,必須采取新的栽培技術,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水稻免耕覆蓋栽培技術,對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大意義,做好此項技術,為忠縣農業提質增效創造了良好條件。
一、因地制宜,選好田塊
應選擇避風向陽,田面平整有水源保證、土壤質地較好、保水保肥能力好的稻田進行免耕栽培。對于新造田必須有1---2年精耕細作的過渡期,把土壤培肥后,有機質含量達到1%以上,才能進行免耕栽培。
二、播種前的準備
1.操作步驟
(1)冬水田。開春后先把田水放在處于濕潤狀態,并施好農家肥1000公斤左右,順排水方向5--6尺開溝作廂。
(2)水旱輪作田。在油菜(麥)田先收割后拉線開溝作廂—在廂面上畝施1000公斤農家肥—將作物殘留秸稈填入溝中—施腐熟劑—淹水泡田。綠肥田要先噴除草劑殺滅綠肥及雜草—順排水方向拉線開溝—在廂面上畝施1500公斤農家肥—淹水泡田。
2.主要技術措施
(1)作好廂溝。為了排灌方便,須采用一溝一廂方式,深腳爛泥田、大肥田及冷浸田采用1.25米規格作廂,其中廂面寬0.9米,溝寬0.4米,溝深0.3米;其它冬水田、冬閑干板田,水旱輪作田采用2.25米規格作廂,其中廂面寬2米,溝寬0.25米,溝深0.3—0.4米,在距田埂1.5米處開邊溝。為便于水分調控,田間作廂時要做到溝溝相通,廂面平整一致。
(2)提前作廂。因爛泥田、大肥田的泥土較深,應在栽秧前20天左右放水作廂。一般冬水田可在栽秧前2—3天作廂。
(3)充分腐熟秸稈。先在田間挖一深溝,溝深1.2米,寬0.8米,再把秸稈放入溝凼內,再加入適量腐熟劑,上面覆蓋稀泥,再放秸稈腐熟劑如此4—5層,使其充分腐熟發酵。
三、播種育秧
1.育秧方式
冬水田、冬閑干板田宜采用旱育秧或軟盤育拋秧。水旱輪作田宜采用旱育秧或地膜濕潤育秧。
2.在適期范圍內,搶晴播種
當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0゜C時開始播種旱地育秧;當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2゜C 時開始播種地膜濕潤育秧。即海拔400米以下在2月底3月初播種,400—600米地區在3月上旬播種,600米以上在3月中旬至3月下旬播種。
3.培育壯秧
一是年前做好苗床并用硫磺消毒調酸;二是種子用富士一號浸種消毒;三是播種后一定要用細土覆蓋;四是搞好播種后的苗床管理等工作。
四、田間管理要點
1.施用底肥。底肥的施用上必須堅持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的原則,在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的基礎上,施用水稻專用復混肥每畝4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硫酸鋅1.5公斤作底肥。
2.適時栽(拋)。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5゜C后即可開始栽(拋)。冬水田及冬閑干板田一般在秧苗葉齡為4—5葉時拋(栽)。前作為油菜的水旱輪作田在秧苗葉齡為5—7葉時移栽,麥田及望天田秧苗葉齡控制在7—9葉時移栽。搶晴天栽(拋)。
3.栽培規格。旱育秧采用人工寬窄行條栽方式規范栽培,廂面中央和廂溝留成寬行。窄廂種植4行水稻;寬廂種植8行水稻。寬行距33—40厘米,窄行距20厘米,退窩15厘米左右,畝栽1.6—1.8萬窩,保證畝有效穗在18—20萬左右。
4.合理追肥。中等肥力田采用重底早追,畝用尿素5—8公斤作分蘗追肥,一般田塊應重底早追后補,即在分蘗期畝用尿素5—8公斤作追肥外,灌漿期再畝用0.5公斤磷酸二氫鉀噴施葉面補施粒肥。
5.除去田間雜草。栽后7—10天,結合追肥采取人工除草或畝用乙草胺50克加20公斤濕沙拌勻后撒施,防除稻田雜草。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稻田放養鴨子除去田間雜草。
6.水分管理。前期要按“淺水栽(拋)秧,濕潤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蘗,深水控無效分蘗”的要求進行管水。拋秧在拋后立苗走根前,陰天不灌水,晴天田面寸水,做好平水缺,防止大雨沖刷引起飄秧。5月中下旬立足曬田,6月中下旬即端午節前搶蓄伏前雨防伏旱。
7.搞好病蟲防治。我縣水稻病蟲害主要病害為稻瘟病、紋枯病,主要蟲害以螟蟲和稻飛虱為主。對發生葉瘟的田塊,畝用20%富士一號乳劑100克兌水60公斤噴霧防治。5月下旬到6月上旬初,畝施3.6%殺蟲雙大粒劑1—1.5公斤或18%殺蟲雙水劑200—300毫升或65綠色稻滕50克兌水60公斤噴霧防治一代螟蟲;6月下旬畝用10%吡蟲啉20克兌水60公斤噴霧防治赤斑黑沫蟬和稻飛虱。畝用20%井岡霉素25克兌水60公斤噴霧防治紋枯病;破口期畝施18%殺蟲雙水劑200克加10%吡蟲啉20克,20%三環唑100克兌水60公斤防治二代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及穗頸瘟的危害。
五、稻草還田
水稻收獲后,一是秸稈粉碎還田。用秸稈粉碎機粉碎秸稈,要求長度不超過10厘米的秸稈在80%以上,一般長度在5厘米左右;二是整稈還田。在收割稻谷后,將稻草自然晾曬,待小麥、洋芋等播種后按稻草與廂長垂直、草尖對草尖的方法均勻覆蓋整個廂面;若收割稻谷后蓄留再生稻或冬水,則直接將稻草均勻鋪在稻樁行間,淹水泡田促進稻草腐爛,來年繼續采取免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