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機農業(yè)的發(fā)展成為傳統農業(yè)改革轉折點,穩(wěn)定我國糧食生產能力,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符合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潮流。推進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充分發(fā)揮該技術在我國市場上的發(fā)展?jié)摿ΑW鳛槲覈r學中重點研究的內容,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對我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進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根據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發(fā)展,對不同的栽培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分析,總結了其規(guī)律。目前我國水稻高產技術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了一些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各種有效的技術手段來提高水稻的產量,保證水稻的產量,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種植面積大,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在國民經濟中占非常主要的地位。在糧食的總產量中,稻谷的總產量占百分之五十左右。根據調查研究,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我國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因此稻米的消費需求量特別的大。同時我國是人口大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口的增長,長期以來糧食需求出現了剛性增長的趨勢。根據調研分析,在未來的十年,我國的水稻產量必須提高百分之二十才能滿足需要。因此,提高水稻單產避免出現較大的缺口是目前我國糧食安全得到確保的重要舉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促進提高我國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
一、水稻高產的概念和由來
在光、溫度、水、肥等各種條件相似的情況下,水稻高產就是要比目前的產量水平更高,產量應該有大幅度的提高。根據試驗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來確定水稻高產的產量指標。上個世紀80年代,有日本人最早提出了水稻高產的研究,率先實施了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隨后我國才開始開展了水稻高產的研究。日本在該項研究中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由于品種的適應性與日本的實際國情不符,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韓國也進行了高產育種的研究,但是由于抗性差、味道不佳等原因,需要進一步的改良。我國水稻高產的研究是在80年代中期開始的,首先由袁隆平提出了水稻高產育種的計劃,我國高度重視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80年代末國際水稻研究提出了“新株型高產育種計劃”,雖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情況,但是有利的推動了實際范圍內高產研究的進步。近年來,提高水稻單產成為我國水稻研究領域的熱點,在我國各地出現了很多有關水稻高產的報道。
二、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存在的問題
高產栽培技術大范圍推廣比較困難,雖然小范圍種植的水稻產量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要想提高全國水稻的平均產量是比較困難的。需要較高的投入來實現的高產,很難將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到廣大的農民中去,農民的操作技術性比較差。提高水稻的經濟效益比較困難,促進水稻的經濟效益提高必須實現水稻的高產,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農民的勞動力逐漸升值,在水稻生產中,勞動力的投入也有所提高。投入大,經濟效益不明顯,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降低。雖然有了優(yōu)良的水稻品種,但是農民沒有采用先進的技術,為了省時、省工,農民多數都采用栽培技術,能直播的不育秧,能拋秧的不插秧。高產栽培技術都比較復雜的技術,農民們多數不愿意也不接受嘗試,這也無形中影響了水稻高產。
三、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水稻的栽培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比如整地、選種、浸種消毒、催芽、播種等每一個步驟都達到標準,只有嚴格按照栽培要求,才能達到高產。一般情況需要秋做床,苗床最好施用充分腐熟的農肥。早春翻耙,耕深15厘米左右,整平床面,然后把尿素,磷酸二銨等肥料均勻施在置床上,將肥混拌入3厘米土層內,輕鎮(zhèn)壓苗床。選種一定要結合實際的自然條件和地域特點,首先要觀察品種的外形、特性,確保種子純凈、不攜帶病蟲害等,重視水稻稻種的內在因素,膠稠度、糊化溫度的含量一定要適度,遺傳因素對水稻的高產量有很大的影響。種子的浸種消毒也比較重要,消毒防治惡苗病。選種適合的消毒藥劑,常溫浸種6天左右,浸后不需要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種。催芽的過程一定要控制好溫度和濕度,一般在28~32℃溫度條件下,先把浸種好的種子撈出,放入45℃的溫水中預熱,等種子達到28℃左右,撈山裝到種子袋中,可將其放在火炕上,蓋上塑料布或麻袋,確保溫度不低于28℃,濕度保持一致。一般2天時間就能發(fā)芽。根據當地當年的氣溫和品種熟期確定適宜的播種日期,播種量多少直接影響到秧苗素質,稀播對秧苗的成長有好處,在澆透水置床上鋪打孔塑料地膜,鋪3厘米厚的營養(yǎng)土,澆敵克松液,然后用手工播種,播種要均勻,輕壓一下,確保種子緊貼在床土,后用苗床除草劑封閉。根據具體條件合理密植,一般分蘗力弱,稈矮,株型緊湊,葉片短、挺直的品種宜密。肥田宜稀,瘦田宜密,但特別瘦薄和施肥水平低的田,只能略密。
改善水稻的田間水層工程,增加土壤的肥力得到增強,加強田間水層管理,提高了土壤的灌溉能力,秧苗吸取足夠的水分。完善田間工程,逐漸增強土壤的肥力,提升水層,以防水稻的田間缺水,促進水稻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健康的生長。培養(yǎng)茁壯的秧苗非常關鍵的,進行消毒、選種、曬種,提高發(fā)芽率,秧苗生長的更加整齊。增加種子的吸水性和活力度,采用肥力充足的土壤來作苗床,確保種子早生快發(fā)。根據實際情況來插秧,溫度要適中,掌握好土壤的肥沃度、秧苗的質量。培育水稻高產株型,采用培育新型的高產株型,通過對水稻特性的研究和實驗,對水稻產量突破分析發(fā)現,雜交水稻是穗大來實現高產的,與優(yōu)良的技術相結合,實現水稻的高產目標。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合理的施肥,采取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的方法,加強土壤的肥沃度。適當添加鋅肥等微量元素,將肥均勻的撒在土壤中,嚴格控制化肥的用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已經取得了進展,當是仍然需要不斷的探索和深入研究,需要對水稻選育方面進行有效的提高,需要因地制宜,才能實現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根據各個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結合地區(qū)特性選擇事宜的水稻栽培技術,發(fā)展和完善少免耕技術、機械播種育秧、收割技術、插秧技術等,先進的優(yōu)良技術有效的相結合。實現水稻的高產和穩(wěn)產的目標,水稻栽培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模擬技術,與定性研究相結合,將傳統的技術與現代化的技術相結合,確保水稻持續(xù)穩(wěn)定的高產,進一步保障國家的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曹興志.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進展[J].農家科技旬刊,2016(11).
[2]謝振宇,沈建凱,尹明,賀治洲.雜交水稻高產栽培研究進展[J].熱帶農業(yè)科學,2014(7).
[3]孫麗.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6(2).
[4]倪維曉、李軍、龐宗洋.水稻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