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根+王晉
摘 要:近年來,隨著玉米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已經超越水稻成為第一大農作物,玉米的生產關乎著我國糧食的安全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玉米種植區大多位于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較少,氣候比較干旱,且四季的溫度差異比較大,容易發生旱澇災害。因此,要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就要加強防災減災技術研究,以提高玉米的產量,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針對玉米防災減災技術開展初步探討,為玉米防災減災提出相關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生產;災害;減災防災措施
一、玉米生產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玉米成為糧食、飼料、工業、加工業、醫藥等領域兼用的多用途作物。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為我國玉米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也加快了玉米生產的發展速度。如今,玉米已經超越水稻成為我國最大的農作物。雖然玉米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玉米生產還是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單產水平和總產量、品種研發、栽培技術以及機械化程度等都落后于發達國家。且我國玉米發展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自然災害往往給玉米的生產帶來嚴峻的挑戰,國家和政府應當加強防災減災技術研究,才能保障玉米生產的可能性與穩定性。
二、玉米生產的災害
玉米生產的災害有隱性災害與顯性災害之分,所謂顯性災害即指自然災害,例如地震、臺風、干旱和洪澇等。而隱性災害相對來說比較復雜和多樣,其同顯性災害相比,不容易被發現,因此難以防治。
近年來,全球氣候的變化給玉米生產帶來巨大挑戰,干旱、洪澇等現象頻頻發生,氣溫極端冷和極端熱的次數也在逐年增加。另外,我國水資源儲備匱乏,用于農業生產的水源僅占總水量的約1/7.,且降水總量較少,年降水量差異較大,使玉米生產常常面臨干旱的困境。
三、玉米生產防災減災措施
(一)選擇良好的玉米生產地
玉米種植地最好選擇在地勢相對較高、不會輕易發生積水現象的地區。選好種植區后,就要對種植區內的土地適當平整,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適當挖坑,填加少量的有機肥料,而后用表層的土深埋、平整、壓實,以便保持土壤肥力,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發。選擇最佳播種時期及時播種。
(二)選擇良種,適時播種
選擇的玉米品種要是優良品種,最好是對自然環境變化不敏感的,具有較強抗干旱能力的品種,當災害真正來臨時可以減少一定的損失。另外,玉米的播種要選擇在合適的、有利于玉米生長的時期,時期的選擇可以根據土壤的墑情來判斷,可有一定的規律可詢,一般來說,玉米生長前期對水的需求量少,拔節時對水源的需求量最大,7.8月份的氣溫較高,降水量較充足,最有利于玉米的拔節生長。而當玉米成熟后,對水源的需求量則又降低。7.8月份過后,降雨量減少,氣溫下降且晝夜溫差逐漸變大,這一時期有利于玉米籽粒的結實、灌漿。
進行玉米播種前,考察、總結,將玉米播種在利于其生長的最佳時期,不僅能提高玉米的產量,還能提高玉米的質量。
(三)種植布局合理
玉米種植過疏,會浪費土地資源和光照資源,若種植過密,則不利于玉米的透風,受光也不均勻,因此,要想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就要合理安排種植密度,不能過疏也不能過密。不同的玉米品種所安排的布局密度也不盡相同,需要根據品種選擇合適的布局密度。
合理安排種植布局,不僅能使玉米得到充分的光照,有利于透風,改善田間小氣候,促進玉米的增產增收。
(四)適當蹲苗
玉米苗期蹲苗,是根據玉米的生育規律,用人為的方法來挖上促下,解決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長矛盾的一項有效技術措施。通過控制灌水,多次中耕、扒土、曬根等方法,促使玉米根系向縱深發展,使植株基部節間墩實粗壯,增強后期抗旱和倒狀的能力,為增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合理施肥
由于玉米是高產作物,因此玉米對化肥的需求量較大,在玉米生長的合適時期,對其合理施肥有助于提高產量。玉米施肥可分為三個階段,三個階段所需化肥量不同,一是苗期,這一時期對化肥的需求量最少,大約為總量的2%,二是穗期占85%,三是粒期占13%。玉米拔節時期所需化肥量最多,這一時期要注意合理施肥。首先,底肥要足,這是打好基礎的前提,施加富含微量元素的有機肥料,氮肥、磷肥、鉀肥相結合。
(六)科學排灌
玉米的選擇地要選在地勢較高的土地,種植區的土地要比兩邊好,是為了能為玉米及時排水。季風區下澇冬旱,科學排灌就要做到旱灌澇排。要注意的是,玉米苗期最容易積水,因此要及時排水。排和灌都有一定的指標,一般將其定為55%,具體來講就是當土壤中的含水量低于55%時,就需要外界澆灌為玉米提供水源,以促進幼苗的正常生長。而當土壤中的含水量高于55%時,則不需澆灌。玉米拔節期后需水量逐漸增多,土壤的相對含水量在拔節期要保持在70%左右,大喇叭口時期保持75 %。
為節約澆水量,除地下管灌、噴灌、滴灌外,要利用玉米拔節開溝小培土溝灌或小畦澆灌,防止大水漫灌。澆水后,最好中耕保墑,利于節水。
(七)合理化控
合理化控,有助于促進玉米根系發達,增加玉米氣生根條數,也能增加氣生根層數,促進玉米茁壯成長,提高玉米的抗倒能力。還能促使玉米葉片寬大肥厚,增強葉片功能,提高玉米葉片光合作用,提高玉米抗逆能力,延緩玉米植株衰老。除此之外,改善玉米通風透光條件,提高玉米授粉率,減少玉米禿尖,減少玉米空株率,促進玉米提早成熟,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
常用的玉米化控劑可用多效哩、烯效哩等,化控時注意用藥時間和用藥濃度,以免造成藥物傷害,一般采取噴高不噴低、噴旺不噴弱、噴綠不噴黃。
另外,玉米化控要注意掌握一定的時機,噴的過早,在化控植株的同時,也會控制雌穗發育;噴的過晚,則會影響對玉米的控制效果。
四、結語
玉米生產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的經濟利益,國家和政府加強玉米防災減災技術研究,能有效緩解玉米生產的災害現狀,有助于提高玉米產量,不僅是為了保障農戶的利益,也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1]秦志偉,玉米減災防災技術.[J].河南農業,2014(08).
[2]劉冬玲,王兵,徐德利,蘇北地區小麥---玉米周年高產栽培技術及防災減災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6(07).
[3]楊麗,山東省小麥玉米干旱指數保險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05).
[4]高曉容,東北地區玉米主要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05).
[5]楊靈敏,夏玉米生長中后期防災減災使用技術.[J].農家參謀(種業大觀),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