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清培+馮剛
摘 要:附紅細胞體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紅細胞體(Eperythrozoon)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本病主要發生于溫暖季節,夏季多發,冬季較少。吸血蠅類或蚊蟲叮咬,營養不良,氣候突變等應激因素都可誘發本病,亦可經胎盤或口傳播,還可以通過接觸和被污染的醫療器械傳播。
關鍵詞:板角山羊;附紅細胞
板角山羊主產于四川省萬源市和重慶市武隆區、城口、巫溪縣、等地,是經當地群眾長期選育而成的皮、肉兼用型山羊良種。具有體型大、生長快,產肉多、膻味輕、皮張面積大、質量好等特點,適應性強,抗病力強,是山區發展草食牲畜,以草換肉的重要山羊品種資源。
2016年2月到12月武隆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共診斷3個養殖場23例羊附紅細胞體。
一、病因
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羊附紅細胞體主要在羊的紅細胞表面、血漿以及骨髓中生存,多發于夏秋季節,四季可得,蚊蟲是最主要傳播媒介,在蚊子體內可繁殖,可垂直傳播,亦可水平傳播,而且該病的流行與動物之間的接觸感染、被污染的醫療器械的使用、以及飼養方式、氣候的突變等各種因素有較大的關系……。
羊的附紅細胞體病在臨床上以貧血、黃疸、發熱為主要特征,感染率較高,但多呈隱性經過,在應激條件下出現急性臨床癥狀。當存在應激因素和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時,患羊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體溫升高至40℃左右,感染嚴重的患羊出現貧血、黃疸,體溫升高至41℃左右,被毛粗亂,食欲廢絕,心率、呼吸加快,尿少而色深黃。此外,母羊感染本病時多有空懷、流產、弱胎、死胎等繁殖機能障礙。
患本病的動物常以紅細胞減少,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壓積降低,白細胞增高以及不同程度的黃疸、貧血、發熱為共同臨床特征。目前對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斷,最實用的方法是通過直接鏡檢、血液學檢查、碘制動試驗、活力測定等方法的研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檢出羊附紅細胞體隱性感染或顯性感染患羊,為診斷羊附紅細胞體病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依據。
二、臨床癥狀
病初可見羊群中有個別不食,喜睡.體溫升至4O℃以上,可視黏膜蒼白。或黃染、貧血.2~3d以后,逐漸波及全群。除上述癥狀外,有的病羊還表現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個別咳嗽,流鼻液,小便黃,后肢浮腫,指壓凹陷,也有的豬陰戶皮膚上出現紫斑,指壓不褪,高熱的豬兩耳發紺,膚蒼白,嚴重時有黃疸,妊娠羊常發生流產或產下弱仔,急性病例在發病,1—2d惡化.數天后死亡,如果治療及時一般不會發生大批死亡,但對羔羊生長發育有影響,因病后恢復較慢.還會因治療措施不當或不徹底引起復發。
三、病理剖檢
皮膚及可視黏膜蒼白,或黃染,前胸.兩耳,四肢內側有紫紅色出血斑.血液稀薄不易凝固,全身黏膜不同程度的黃染,淋巴結水腫出血;肝腫大,出血,呈黃棕色,并有白色壞死點,膽囊充盈,膽汁濃稠,心包積液,心肌松軟,腹腔積液,脾臟腫大有出血斑,腎臟有出血斑,胰臟腫大,出血;腸黏膜、漿膜有出血斑,胃底出血,糜爛,有壞死灶,肺間質水腫。
四、實驗室檢測
1.鮮血懸滴鏡檢
采取羊頸靜脈的鮮血,滴1滴于載玻片上,加2倍生理鹽水稀釋以降低血漿粘度,避免紅細胞重疊,有利于觀察附紅細胞體活動。鏡檢時先找到紅細胞,如有附紅細胞體感染,稍加調節微調旋鈕,即能清楚地看到附著在紅細胞表面的附紅細胞體。
2.液涂片染色檢查
姬姆薩染色:采患病羊靜脈血液1滴推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姬姆薩染色30min,用蒸餾水沖洗、干燥后油鏡檢查。
瑞氏染色:取鮮血或抗凝血少許置于載玻片上推成薄層,制成血膜片自然干燥后,按涂抹點大小蓋上一塊略大的清潔濾紙片,在其上輕輕滴加染色液,至略浸過濾紙,并看情況補滴,維持濕潤;染色3—5min直接用水沖洗,吸干或烘干。
3.碘制動試驗
取羊靜脈血1滴于載玻片上,加入1滴生理鹽水稀釋后,在40 X 10倍顯微鏡下觀察附紅細胞體運動情況。在觀察到附紅細胞體作各種形式的運動后,再滴加1滴0.1%碘液,觀察附紅細胞體運動變化情況。
4.活力試驗
將患病羊靜脈血滴1滴于載玻片上,加入一滴生理鹽水稀釋后,在40X 10倍顯微鏡下觀察附紅細胞體運動情況。當觀察到附紅細胞體作各種形式運動時,滴加等量的5%醋酸或0.1%鹽酸,待紅細胞破裂后,觀察附紅細胞體運動變化情況。
5.血液學及血常規檢查
按實驗室常規法進行血液學檢查。血常規檢查:羊靜脈采血后,進行紅細胞壓積、紅細胞總數、白細胞總數、血紅蛋白等幾項主要指標常規測定。
五、治療方案:防止交叉感染要求一個羊用一個針頭。
全群消毒,維生素電解多維拌料。
1.一般選用磺胺間甲氧嘧啶、土霉素、VITB1+VITB12 分別肌肉注射。
貝尼爾、VITB12,分別肌肉注射。
上述方案連用3-5天。
2.特別嚴重的輸血一次。
六、討論
在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斷中,對于臨床上具有貧血、黃疸、發熱、血常規異常等并繼發或并發諸如嘔吐、腹瀉、拒食、脫水等癥狀的顯性附紅細胞體病的患畜的診斷并不困難。一般情況,只要根據以上臨床癥狀,結合溫暖季節多發等流行病學特征,直接鏡檢中發現附紅細胞體病原體等即可綜合確診。對于臨床上無貧血、黃疸、發熱等癥狀,又無血液學、血糖異常的隱性感染附紅細胞體病患病羊的診斷,直接鏡檢法、碘制動試驗、活力試驗等是臨床上檢出附紅細胞體病原最簡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應該指出的是:應注意同其他血液寄生微生物病原體鑒別診斷,如泰勒焦蟲等。在鑒別診斷中,由于附紅細胞體病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原體形態同焦蟲病、邊蟲病較類似,故應特別注意。此外,對于感染率極低的個別隱性感染病羊,為防止漏檢,可采用患病羊靜脈血差速離心濃集法,以提高檢出率。鑒于附紅細胞體固有的特性,上述綜合診斷方法能有效地檢出顯性和隱性感染附紅細胞體的患羊。但建立適宜的附紅細胞體培養方法,獲得純凈的抗原,制備抗體,進行免疫學檢查方法,特別是建立分子生物學檢驗方法應是本病今后檢驗、診斷方面研究和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