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超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日益提高,人們對環境和生態意識不斷的提高,人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生態環境上,以前人們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對于寶貴的森林資源亂砍濫伐,人們對于環境的保護的意識卻越來越淡薄。導致森林覆蓋率大幅下降,尤其是現在的綠化面積越來越小。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森林資源的重要性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森林在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擠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在生態環境中森林資源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人們開展了許多造林活動,采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增大綠化面積,以增加我國的森林覆蓋率。結合實際情況,本文介紹了秋季更新造林的技術,總結了秋季造林的技術要點以及好處,進一步提高秋季造林的苗木成活率。
關鍵詞:秋季造林;更新技術
一、秋季更新造林的好處
秋季土壤含水量高、墑情好 ,在北方地區,夏、秋兩季的降水量最高,秋末冬初土壤的含水量大部分在20%左右。植苗造林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是水,特別是在干旱地區水更加重要,因此秋季能夠滿足這個需要,秋季土壤墑情好,降低造林成本。如果是夏季造林,初生的芽葉鮮嫩對養分需求量比較大,對土壤適應期不足,導致根部養分供給接續不上,直接影響苗木的成活率。選擇秋季更新造林可以避開夏季的高溫干旱,水分蒸發量比較小,苗木與新換土壤的適應期更強,適合苗木生長,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春季綠化任務重、時間緊,各用苗單位紛紛搶購苗木搶時間,這樣直接導致苗木資源緊張,一時之間供不應求。由于提前搶購苗木,只是簡單的處理,導致苗木收漿、干枯,影響了苗木的質量,秋季造林避開了綠化大忙時期,苗木價格也比較合理,有利于組織高質量苗木,降低造林成本。春末夏初季節是苗木病蟲害的高發季節,防治不及時會直接影響苗木嫩葉的生長,導致葉光損莖。秋季造林氣候已經涼爽,大多數害蟲已開始收斂結繭,避開了苗木病蟲害高發季節,各種病害的發生率也比較低,有利于苗木健壯生長 。由于春季造林比較干旱、蒸發量較大,栽需要澆大量的水,增加了造林成本,任何一個小的環節都會影響苗木的成活,苗木成活的難度也增大了。秋季植苗造林蒸發量小,底墑好,栽后澆水量也不需要很大,秋季造林成本低、寬容度大 。
二、影響更新造林的主要因素
更新造林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有:溫度、濕度、光照、風等。溫度、濕度對造林成活率有很大的影響,它們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共同作用、共同影響造林的效果。空氣中濕度過高,會促使森林病蟲害的大量發生,降低抗病毒的能力,土壤中水份適中,才能確保樹根不受病毒的侵襲,保證植株的健康生長發育。高溫或低溫對樹苗都有很大的危害,低溫可能凍傷植株,高溫的很容易造成葉片或嫩梢灼傷,甚至使整個植株萎焉死亡。光照會直接影響溫濕度,光照太強時會造成植株局部高溫,甚至灼傷植株較嫩,減弱植株的光合作用。但是,光照太弱時,會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風對植株的危害也很大,不但出現植株折枝損葉、授粉不良、倒伏、斷根等情況的出現。還會出現物水分代謝失調,植株因失水而凋萎等情況,直接影響造林的成活率。
三、實施秋季更新造林應該掌握的相關技術
采取塊狀整地方式,選擇條件好的造林地塊。進行人工造林。秋季造林最好選擇土壤溫度適中的地塊,火燒跡地經清理后,采用塊狀整地造林,先鏟除草皮,然后刨穴,打碎土塊,揀出雜物,將土填穴內,不要選擇干旱或者低洼的地塊,防止風干苗木。選擇適宜的樹種,充分結合地的實際條件,參照該地區保存較完整的林分,借鑒當地造林成功經驗,選擇符合經營目的的樹種。秋季造林一般采用的是截干技術,采用萌芽力強、潛伏芽壽命長的樹種,為了提高未來林分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立足于針闊混交或闊葉昆交,還要考慮到樹種的抗寒性。選擇適應造林地立地條件的樹種個數,進一步來確定樹種的造林比例,然后再進行科學的計算,得出最適宜的混交林初植密度。針對不同樹種造林苗木的地徑要求,選擇的苗木要符合標準,具備生長健壯、頂芽飽滿、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等條件。把各樹種苗木按比例分配給栽植人員進行隨機定植,確保做到適地適樹,選擇適宜的造林時間,選擇在樹木開始落葉后還未進入休眠時進行。使每個樹種在林地上分布較為均勻。先回填表土,后回填心土并踩實,做到苗正,根舒。在移植后苗木根系可以恢復生長,苗木的成活率能夠有所提高。
根據更新能力的伐根、幼苗、萌蘗叢的分布情況,結合現地實際情況,每公頃密度不足1000株、幼樹、幼苗分布不均勻的,需做好補植工作。首先進行撫育清理,非目的樹種、灌叢及雜草要及時的除掉,保留針葉幼樹,結合保留密度再行取舍。撫育清理工序結束后,在跡地上采用塊狀整地。補植造林密度一般是每公頃應為1000~1500株,采用有效的補植造林配置。針葉林采伐跡地補植造林,在經過擇伐后所形成的采伐跡地,對針葉林采伐跡地應做到先進行清理作業后,結合實際的情況,調查樹種的保留株數,每公頃株數小于1500株時,應該采取塊狀整地造林,以闊葉為主,針葉為輔。
實施更新造林還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注意防火、防病蟲、防止不良氣候與人畜破壞,更新造林后,嚴格控制各種火源,要留出防火帶請除雜草.尤其是在多風的春季,加倍注意。
防治林木病蟲害的發生,選擇更新造林樹種時,選擇抗病蟲害侵染能力較強的品種。定植后,施用肥不要用未腐熟的肥料。未腐熟的肥料易產生害蟲產卵,導致害蟲大面積的發生。幼樹不耐寒,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寒。應及時覆蓋、及時撤除,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在風沙嚴重的地方,應在林緣迎風面挖壕防止風蝕抄埋。有一部分人為了個人了經濟利益,肆意的亂砍濫伐,應積極宣傳更新造林的意義,增強全民的護林意識。還要做好保護工作,防止牲畜的破壞,過度放牧的情況對人工幼林有非常大的危害。
四、結語
綜上所述,秋季更新造林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人類發展史上重要的發明之一,更新造林對技術與管理有著嚴格要求,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對植樹過程采取的人為干擾,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林木生長,影響成活或成林,要做到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否則會造成損失甚至造成林木死亡和造林失敗。采用秋季更新造林技術是相應當前生態社會的號召,本文根據長期工作實踐,詳細的介紹了影響秋季更新造林的主要因素,準確的把握植樹造林更新的時間,針對實施過程中應掌握的關鍵技術與管理措施進行探討,森工林區營林造林工作要轉變經營觀念,采取科學合理植樹造林的有效措施,科學管理,克服當前更新造林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國生態保護做出重要的貢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曉虹.秋季更新造林技術研討[J].黑龍江科學,2015(8).
[2]周永權.秋季造林更新技術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6,36(8).
[3]王培山.淺議秋季造林更新技術[J].民營科技,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