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英
摘 要:水稻紋枯病是一種常見的水稻病害,若沒有進行有效的防治,會嚴重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為尋求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有效藥劑,通過試驗研究,對比分析12種殺菌劑田間推薦劑量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為水稻紋枯病的防治藥劑篩選提供數據依據。
關鍵詞:水稻紋枯病;殺菌劑;試驗研究;防效
水稻紋枯病是水稻生產上的一種常發性、普發性病害,若不及時進行防治,不僅會使水稻劍葉提早枯黃,影響谷粒灌漿,而且也會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較多,粒重下降,對水稻穩產高產帶來嚴重的威脅。因此,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在我國登記用于防治紋枯病的化學藥劑有許多,生物制劑也不再只有井岡霉素,還開發了解淀粉芽桿菌、低聚糖素等藥劑。豐富的農藥品種也給農民選藥、用藥帶來了困惑。下面,就防治水稻紋枯病進行田間藥效試驗研究,現將試驗過程及分析結果小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材料
試驗地土壤類型為砂壤土,常年種植水稻。供試水稻品種為單季粳稻秀水134。
供試藥劑有愛苗(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阿米西達(250g·L-1嘧菌酯懸浮劑,,滿穗(240g·L-1噻呋酰胺懸浮劑),4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5%己唑醇懸浮劑,325g·L-1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24%甲基硫菌靈·己唑醇懸浮劑,30%井岡·戊唑醇懸浮劑,20%咪鮮胺·己唑醇微乳劑,10億·g-1解淀粉芽桿菌可濕性粉劑,0.4%低聚糖素水劑,5%井岡霉素水劑。
2.處理設計
供試水稻用育秧盤育秧后機插。生育期管理按當地習慣常規管理。殺菌劑的田間用量均參考生產廠家建議的推薦濃度,設12個藥劑處理,即240g·L-1噻呋酰胺懸浮劑300mL·hm-2、5%己唑醇懸浮劑1200mL·hm-2、30%井岡·戊唑醇懸浮劑300mL·hm-2、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300mL·hm-2、24%甲基硫菌靈·己唑醇懸浮劑2250mL·hm-2、325g·L-1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50mL·hm-2、20%咪鮮胺·己唑醇微乳劑1500mL·hm-2、0.4%低聚糖素水劑3750mL·hm-2、250g·L-1阿米西達懸浮劑600mL·hm-2、10億cfu·g-1解淀粉芽桿菌可濕性粉劑300g·hm-2、5%井岡霉素水劑3000mL·hm-2和4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225mL·hm-2處理。小區面積25m2,重復4次,隨機區組排列。在水稻拔節期第1次施藥,孕穗期第2次施藥,以噴等量清水作對照。處理藥劑對水量為900kg·hm-2,均勻噴灑,全株著藥。施藥藥械為3WD-16型背負式自動調速智能型電動噴霧器,噴孔直徑0.7mm,工作壓強0.2~0.4MPa。
3.防效調查
第1次施藥前進行病情基數調查,第2次施藥后15d進行防效調查。以株為單位,根據水稻紋枯病病情分級標準進行調查。每小區對角線五點取樣,每點調查相連10叢,每小區共50叢,記錄總株數、病株數和病級。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效,并用DP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較。
紋枯病病情分級標準:0級,全株無病;1級,第4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以劍葉為第1片葉);3級,第3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5級,第2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7級,劍葉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9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
病情指數=100Σ(各級病穗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穗數×最高病穗數),防效/%=100×(1-對照區藥前病情指數×處理區藥后病情指數)/(對照區藥后病情指數×處理區藥前病情指數)。
二、結果與分析
表1看出,各個藥劑處理的田間藥前發病情況差異不大,藥前病情指數在0.36~0.40,但在2次施藥后15d,田間的發病株數較藥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處理區與對照區存在很大差異。
表1 各處理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處理 藥前病情指數 末次藥后15d病情指數 防效/% 差異顯著性
5% 1%
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300mL·hm-2 0.37 1.27 90.9 ab ABC
250g·L-1阿米西達懸浮劑600mL·hm-2 0.39 3.17 78.7 e E
240g·L-1噻呋酰胺懸浮劑300mL·hm-2 0.37 0.87 93.5 a A
4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225mL·hm-2 0.37 5.44 61.4 f F
5%己唑醇懸浮劑1200mL·hm-2 0.39 1.03 93.2 a A
325g·L-1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50mL·hm-2 0.39 2.24 84.6 d D
24%甲基硫菌靈·己唑醇懸浮劑2250mL·hm-2 0.39 1.67 88.7 bc BCD
30%井岡·戊唑醇懸浮劑300mL·hm-2 0.37 1.10 92.3 a AB
20%咪鮮胺·己唑醇微乳劑1500mL·hm-2 0.40 2.28 85.2 cd D
10億cfu·g-1解淀粉芽桿菌可濕性粉劑300g·hm-2 0.37 3.22 77.3 e E
0.4%低聚糖素水劑3750mL·hm-2 0.36 1.88 86.4 cd CD
5%井岡霉素水劑3000mL·hm-2 0.38 3.50 76.2 e E
清水對照 0.36 13.84 0 - -
在本試驗供試的12種殺菌劑中,藥劑處理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240g·L-1噻呋酰胺懸浮劑300mL·hm-2、5%己唑醇懸浮劑1200mL·hm-2、30%井岡·戊唑醇懸浮劑300mL·hm-2和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300mL·hm-2處理對紋枯病具有較好的防效,防效達90.9%~93.5%。24%甲基硫菌靈·己唑醇懸浮劑2250mL·hm-2、325g·L-1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50mL·hm-2、20%咪鮮胺·己唑醇微乳劑1500mL·hm-2和0.4%低聚糖素水劑3750mL·hm-2處理對紋枯病的防效次之,為84.6%~88.7%。250g·L-1阿米西達懸浮劑600mL·hm-2、10億cfu·g-1解淀粉芽桿菌可濕性粉劑300g·hm-2和5%井岡霉素水劑3000mL·hm-2處理對紋枯病的防效差,為76.2%~78.7%。4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225mL·hm-2處理的防效最差,為61.4%。
三、試驗小結與討論
本試驗選用的12個殺菌劑中,外國公司的產品有3個,其余9個均為國內企業產品。從單混劑來分,單劑有7個,混劑5個,其中1個為外國公司產品。12個殺菌劑中,有3個為生物制劑,均為國內產品。本試驗對紋枯病防治效果較好的單劑為240g·L-1噻呋酰胺懸浮劑和5%己唑醇懸浮劑,混劑為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和30%井岡·戊唑醇懸浮劑。在3種生物制劑中,0.4%低聚糖素水劑比10億cfu·g-1解淀粉芽桿菌可濕性粉劑和5%井岡霉素水劑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好。
愛苗是較早引進的殺菌混劑,由苯醚甲環唑和丙環唑復配而成,對紋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從本試驗結果來看,愛苗至今仍是紋枯病防治藥劑的首選。愛苗中的苯醚甲環唑,單劑使用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較差(61.4%),與其他藥劑混配可極顯著提高防治效果,如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300mL·hm-2處理的防效達90.9%,325g·L-1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50mL·hm-2處理的防效達84.6%。
唑醇類藥劑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較好,農藥生產企業將唑醇類藥劑與其他藥劑混配的制劑較多,在生產上應注意與其他種類藥劑的輪用。如將本試驗藥劑5%己唑醇懸浮劑、24%甲基硫菌靈·己唑醇懸浮劑、20%咪鮮胺·己唑醇微乳劑、30%井岡·戊唑醇懸浮劑進行相互輪用,紋枯病菌可能會加快產生對藥劑的抗性。
井岡霉素是防治紋枯病的常青藥,與其他藥劑的合理輪用或混用可提升其防病效果。
低聚糖素作為一種新型糖生物誘抗廣譜殺菌劑,在本試驗中對紋枯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建議農技推廣部門引導農戶用好該藥。
參考文獻:
[1]鄭樂.不同殺菌劑對水稻紋枯病防治效果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6(7):2-3.
[2]尹華剛.幾種殺菌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12(12):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