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墨江縣民營橡膠產業發展情況,結合本人20多年的橡膠生產工作經驗,介紹了橡膠割膠生產技術管理措施,找出了橡膠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工作意見。
關鍵詞:橡膠;割膠技術;管理
天然橡膠號稱四大工業原料之一,是發展農村經濟,實現助農增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經濟來源,是墨江熱區的特色優勢產業;墨江縣民營橡膠于1983年開始種植,在歷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下,歷經30多年的艱苦創業,現已發展橡膠種植面積31.8萬畝,涉及11個鄉鎮、74個村,507個橡膠合作社,12953戶膠農,52025人。自1994年開割以來,目前開割面積已達到12.7萬畝,2016年,生產干膠7800噸,實現產值8970萬元, 2017年計劃生產干膠8100噸,生產產值達9720萬元;預計到2020年開割面積將達20萬畝,生產干膠1.2萬噸,產值可達3億元,膠農收入可達2.8億元。為此,抓好橡膠割膠生產技術管理至關重要,為保證民營橡膠高產穩產,促進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本人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就橡膠割膠生產技術管理淺談如下:
一、割膠生產管理措施
1.切實指導植膠戶加強膠園管理。低溫天氣對橡膠樹損害嚴重,長葉慢、葉片少、病害多、產量低,如不增加投入加強管理,勢必影響橡膠的高產穩產。農戶對橡膠重割輕管的思想嚴重,切實指導膠農做好膠園管理,指導膠農增加農家肥和化肥的投入,并保證施用的數量和質量,制定施肥方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技術,發動膠農開溝壓青施用各種有機肥,增強橡膠樹的產膠潛力。
2.做好離御災害保豐收。由于墨江縣是民營橡膠、管理粗放、割膠技術、橡膠病蟲害防治給橡膠生產造成重大影響,嚴重影響橡膠產量,所以要指導膠農按照橡膠樹栽培技術及割膠技術規程,積極開展提水灌溉,膠園覆蓋雜草等各種有效措施,確保橡膠樹的正常生長。并立足抗災奪豐收,指導膠農做好防御風害和病蟲害的準備,一旦發現病蟲害,要及時防治,減少損失。
3.做好病蟲害防治。為方便膠農能及時了解橡膠樹受病蟲害危害情況,應經常組織技術員、專家深入到膠園進行技術指導和病蟲害數據調查,及時做好各項數據的上報,并根據技術員、專家反饋的信息指導膠農做好預防病蟲害。對因氣候影響而發生的各種病蟲害,要指導膠農及時做好防治。對膠農因施肥、管理不當出現的死株現象,要及時指導膠農糾正,避免類似癥狀的再次發生。
4.抓好割膠工技術培訓。近幾年來,天然橡膠價格不斷攀升,部分膠農不科學不規范割膠的現象時有發生,個別膠園存在著隨意加涂刺激劑、加刀連割、增加割線、超水線割膠等問題,導致樹體耗皮大、傷樹嚴重,損害了橡膠樹的可持續生產能力。要糾正這些問題,做好科學規范割膠的技術指導。切實加強割膠技術培訓,把科學規范割膠的原理告訴膠農,認真組織開展割膠工技術培訓,直到割膠工掌握割膠技術止,才能確保橡膠樹高產穩產。
5.加強橡膠生產指導與服務。要想隨時掌握橡膠生產情況,必須把指導橡膠生產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當做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行動,要深入到植膠戶中了解情況,調查橡膠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指導和服務,并根據橡膠生產中的實際情況與突出問題,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組織廣大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到膠園開展橡膠生產技術指導,手把手幫助膠農解決橡膠生產中的突出問題。
二、橡膠產業發展中存在問題
1.管理粗放,管理技術水平低。在橡膠生產中,橡膠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橡膠的高產穩產。農民在橡膠生產中,由于文化水平低,對橡膠樹豐產栽培技術知識了解不夠,管理粗放,管理技術水平低,從而影響橡膠生產的潛力。
2.割膠技術差,割膠強度大。割膠技術的好與差直接影響橡膠的產量。由于農民接受正規割膠技術培訓少,割膠技術水平差,耗皮量大、傷樹嚴重,甚至隨意加涂刺激劑,加刀連割,增加割線,超水線割膠等,嚴重損害了橡膠樹的可持續生產能力。
3.培訓力度不夠。由于資金和技術力量跟不上,對農民的培訓次數少,廣度不夠,特別是近幾年橡膠價格不斷攀升,造成廣大種植戶只顧橡膠樹產膠,不注意對橡膠樹的管、養、割,致使橡膠樹不能發揮其產膠的更大效益。
4.推廣新技術困難。由于培訓少、廣度不夠,農民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機會也不多。在橡膠生產中,農民重種輕管,重割輕管的思想比較嚴重,對接受新技術敬而遠之,造成新技術推廣進展遲慢。
三、促進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見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我國已成為橡膠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同時橡膠產業已成為助農增收的支柱產業。為此提出以下幾點:
1.加強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和科技投入
(1)加強行政部門管理,強化技術服務體系,建立完善職能部門橡膠科技服務組織網絡,確保橡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制定政策措施,把橡膠生產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技術推廣和技術培訓工作正常開展。
(3)組織有關單位、人員編寫橡膠生產技術科普教材,印發給膠農學習,以提高膠農的生產管理水平。
2.確實推廣實施良種良法。因地制宜選種產量高、抗性強的品種,實行定點規范化育苗。從規劃設計、開荒種植到長成開割,全過程實施科學種植、管理,按照技術規范不斷實施良種良法,使膠園持續高產、豐產。
3.積極推廣新割制。新割制是利用乙烯利或乙烯氣體的刺激,使乳膠的產量成倍甚至數倍增加,達到提高產量,減少割膠刀數,節省樹皮,延長壽命,膠樹健康,持續高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
4.強化割膠技術培訓。每年開割前一個月,加強對膠農的基礎知識和割膠技能的培訓,橡膠專業技術人員或聘請割膠能手,從磨刀、拿刀、用刀到割膠;從膠樹的產膠生長習性到如何搞好管、養、割;從膠樹的樹皮結構到割膠的濃度及切皮的程度等,進行基礎的理論培訓和現場操作,以此提高膠農的割膠技能,從而提升產業水平。
5.加強橡膠樹死皮病的綜合防治技術。應嚴格要求膠農堅決貫徹《橡膠樹栽培技術規程實施細則》中割膠部分的各項規定,嚴格控制割膠深度和次數。根據本區域冬季氣候情況,嚴格執行停割養樹措施,并且要增施肥料,尤其要增施鉀肥,滿足膠樹生長、產膠的營養要求,將死皮病的發生率控制在最低程度。
總之,只有實行科學種植、管理、收割,橡膠才能持續、穩定地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力量,加快推動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周艷飛主編,云南橡膠樹栽培,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
[2]校現周、曾慶主編 割膠與生理專業委員會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06.
[3]云南省農墾總局,橡膠栽培技術規程實施細則。2003.01.
[4]云南熱區寒害專業調研組,云南熱區1999—2000年冬熱帶作物寒(凍)害調研報告,云南熱帶作物科技。2001 11增刊.
作者簡介:董明(1967-1),男,彝族,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縣,現為墨江縣茶葉和特色生物產業局專業技術人員(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