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謙凡
摘 要: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是提高森林抵御火災能力的一個有效手段,其建設越來越廣泛。本文對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展開了探討,分析了生物防火林帶的主要效益,對生物防火林帶防火樹種的選擇及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生物防火林帶;樹種選擇;建設
隨著我國森林防火工程建設的不斷進步,生物防火林帶以其良好的阻火功能、有利于水土保持、經濟效益高、能促進森林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在森林防火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合理建設生物防火林帶,提高森林綜合防火能力成為了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基于此,筆者進行了相關的介紹。
一、生物防火林帶主要效益
1.防火效能高。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能夠形成阻隔帶,從而將集中分布的森林進行分塊,若發生火災險情,就可以將火源阻隔在林緣之外,即使在林內著火,也可將山火有效控制在隔離帶內,起到阻火、隔火和斷火作用。
2.經濟效益好。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不僅能夠起到有效的防火作用,而且還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如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帶的主要樹種,不僅易于栽植,生長較快,而且材質優良,是上等的木材原料。據調查,新造木荷防火、用材兩用林帶,按現價計算,每投入1元,到公益成熟期采伐,可創產值18.58元,投入產出比是1:18。如營造果樹型防火林帶,將林帶建設與農民致富結合起來,經濟效益也十分顯著。
3.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除了防火功能以及良好的經濟效益外,建設生物防火林帶還具備顯著的生態和社會效益。闊葉防火樹種和經濟果木林帶,一方面可以改純林為混交林,有利于優化林種樹種結構、抑制森林病蟲害、保持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在原來開設防火線的山脊上栽植防火林帶,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森林面積,有效減少雨水對防火線的沖涮,防止水土流失。
4.防火作用發揮持久。利用生物防火林帶自身的難燃性和抗火性來防治火災,一旦具有防火作用,其發揮作用時間就能持續很長。例如,落葉松防火林帶的防火作用至少能持續36~40年,這是其它任何防火措施所不及的。灌木防火林帶除見效快以外,亦能維持較長時間的防火作用。
二、防火樹種的選擇
生物防火林帶的功能效益主要取決于防火樹種的特性,與防火樹種的抗火性、耐火性、適應性密切相關。防火樹種的選擇條件首先是含油脂少,水分含量高,不易燃燒,阻火性強;其次是樹皮厚、堅硬,抗火性強;第三是生長迅速、郁閉快、樹冠緊密,適應性強。所以要采用適當的方法,選擇合適的樹種來營造防火林帶。目前我國比較常見的防火樹種有以下幾種。
木荷:分布于我國南方一些省市,這種樹的含水量大,油脂的含量很少。如果將這種樹植成防火林帶,當森林大火燒到這種防火林帶時,大火就會自行熄滅。靠近火焰的木荷樹也僅僅是樹葉被烤焦,但樹身絕不致燒死。它的葉片濃密,覆蓋面大,樹下又沒有雜草滋生,因此既能阻止樹冠火的蔓延,又能防止地表火焰延伸。它的生命力很強,烤傷的樹枝第二年又可以萌發新葉。木荷是我國南方防火林帶建設的主要樹種,故稱“抗火樹”。
銀杏:落葉喬木,我國特產,適應范圍很廣,對土壤條件的適應性強,對大氣污染有一定抗性,其防火能力很突出,夏季即使將葉片全部燒盡,仍能萌芽再生,冬季即使樹干被燒毀大半,也能繼續存活。
落葉松:落葉松也是一種不怕火燒的樹種,它的樹干外面包裹著一層幾乎不含樹脂的粗皮。這層厚厚的樹皮很難燒透,大火只能把它的表皮烤糊,而里面的組織卻不會被破壞。落葉松林郁閉后,林內陽性雜草幾乎全部消失,僅有少量耐陰植被和苔蘚分布。地被物主要是顆粒小、含油脂少、濕度大、極不易燃的落葉松針葉,從而導致落葉松林的易燃性很小。因此在林業生產實踐上可以把落葉松作為防火樹種使用。
石楠:系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厚革質,萌芽能力強,抗火及耐火性能較好。對立地條件要求不嚴,培植容易。同時,老葉四季常青,嫩葉不斷萌發,紅紫色,果實紅艷,是優良的觀賞樹種。選其營造防火林帶,既能防火,又能美化環境,形成新的景觀。
珊瑚樹:又名法國冬青,產于我國浙江及臺灣,長江以南各地廣泛栽培,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枝干挺直,根系發達,萌芽力強,枝繁葉茂,紅果形如珊瑚,絢麗可愛。珊瑚樹抗煙抗火力強,即使葉片全被燒焦,也不會產生火焰,對多種有毒氣體有吸收功能,是防污、防塵、隔音、防火等多功能的主要防護樹種,實際應用中可作庭園樹或高綠籬,或可作防火林帶的中層樹種。
此外常見的防火樹種還有:水曲柳、黃波羅、青岡櫟、棕櫚樹、白丁香、接骨木、刺五加、鴨腳木、油茶、茶樹、檜木、冬青等。
三、防火林帶的建設
1.林帶結構。林帶結構應盡量緊湊,既有水平分布,又有垂直分布。應采取多層次結構,形成大喬木、小喬木、與灌木混合的復層林帶。防火林帶寬度以滿足阻隔林火蔓延為原則,一般不應小于當地成熟林木的最大樹高。主林帶寬度一般為20~30m,在容易發生較大森林火災的東北、內蒙古林區,可增寬至100m。副林帶寬度一般為15~20m。陡坡和狹谷地段應適當加寬。
2.林帶設置。設計防火林帶應根據林分、道路、河流、山脈、地形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綜合改造,合理布局,使防火林帶與防火線以及天然屏障連接成網,把林地分隔成阻隔封閉區,才能發揮防火林帶的阻隔作用,網眼的大小因經營情況而異。南方林區防火林帶一般應設在山脊,有利于阻擋樹冠火蔓延。防火林帶也可以設在山沖,因為這些地方有小溪和一些天然闊葉樹分布,只需補植一些防火樹種,就很容易形成防火林帶。對于重山疊嶺,在主山脊營造主防火林帶,在小山脊、山坡及林道處營建副林帶。在林地和農田交界處設置田邊防火林帶,防止農事用火引起的火災;在居民區和場界也要設置林帶。
3.防火林帶經營與管理。生物防火林帶體系建設應與林業工程建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營建時林帶要做到封閉。林帶的數量應占總林地面積的5%~6%左右。要明確逐年完成的任務量,并按照不同立地條件進行防火林帶的典型設計,按設計施工。為了保證防火林帶和生物防火帶盡早起到防火作用,造林密度應該大些,以促進防火林帶早日郁閉,起到防火效果。應選大苗上山,并隨時進行補植。及時清除林帶內的雜草。防火林帶郁閉后,應及時撫育管理,以利于發揮防火林帶應有的防火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資源是我國重要的生態資源之一,建設生物防火林帶,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森林的防火能力,而且對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經濟、生態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生物防火林帶建設過程中,要結合森林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防火樹種進行建設,做好林帶經營和管理工作,從而確保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貴州省扎佐林場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初探[J].晏華,余元林.森林防火.2016(02).
[2]平和縣生物防火林帶體系建設探討[J].金冰華.防護林科技.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