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方
【摘要】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如何從點滴做起做好這項工作呢?個人覺得應該從三方面著手:一、抓好入學教育,養成良好習慣;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狠抓班級常規管理;三、斗智斗勇問題生。
【關鍵詞】好習慣 制度 班規 細致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156-02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筆者自進入財校九年來一直從事班主任工作,現將部分經驗總結如下。
一、 抓好入學教育,養成良好習慣
建設優秀的班級始于新生入學,在新生入校之初,必須迅速地在班級中樹立和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從積極樹立軍訓先進個人到爭創軍訓先進集體,讓班級從一開始就保持一種精神飽滿、積極向上的積極態勢。第一學期的工作重點是幫助并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習慣包括學習、紀律、衛生、宿舍生活等方面。比如,在入學教育中筆者反復強調會計證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使學生認識到這是在校四年中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是與入學教育時制訂的目標分不開的。
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狠抓班級常規管理
在班級管理中,在班級出臺了《班規》、《班級日記》等規章制度,從而能夠對學生做到賞罰分明,獎懲有度。而“班級風云榜”則是從學習、紀律、職責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一塊園地,采取一周一小獎,一月一大獎的形式對上榜同學進行獎勵。通過這些競爭機制,就可以從各個方面去鼓勵和引導學生,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時間一長便可形成個個都爭先的良好局面。如何做好常規管理這項工作呢,筆者的經驗是必須緊密圍繞“班規”來做文章。經驗有三條:
第一,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常規管理制度——班規。
規范或者制度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契約,所謂契約是來自于雙方的認可和協商。班主任代表學校和社會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規范;學生們從需要、能力和愿望出發來提出能達到的目標,兩者之間經過協商最終確立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一個規范,就是班規。班規雖小,但技術含量并不低。班規的表述必須嚴密,可操作性強。
第二,班規要有層次性。
班級管理也大致可以分成三個層次,最低的叫“底線”,沒有能力上的要求,大家都可以做到;第二層叫“基準”,經過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做到;最高層的就叫“高標”,而“高標”是只有少數人才能達到的。因此我認為班規制定的是“底線”而不是“高標”。比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在晚自習期間將手機放到手機袋里,不放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這類規定就屬于“底線”與個人能力無關,因此學生就必須要達到;但是,我們很難要求學生必須在晚自習期間看書、復習功課,因為這是“高標”,是部分先進的學生才能達到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班級良好的輿論導向來帶動和鼓勵其他學生學習這些榜樣,而不是必須做到。
第三,班規的執行與反饋。
要使班級能夠在班規的約束下健康的運轉,執行是根本,反饋是保障。
先說執行,對于那些與校紀班規作斗爭的“急先鋒”、辦公室的常客們我是從不手軟的,該處分時絕不說教,該家教時絕不讓其留在學校。停課、罰站、寫檢討的做法,雖然看起來簡單粗暴了一些,但是確實收到了一定效果。所以我認為必要時 “下馬威”還是要給的。
再說反饋,通常所講的“用好班干部”,我覺得就體現在這里了。作為對班干部的信任與鍛煉,評價與反饋的記錄工作我都放手交給班干部去做,這讓他們深深體會到“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通過一段時間評價與反饋記錄工作的鍛煉,他們不但提升了自我約束力和工作積極性,而且營造和帶動了整個班級遵規守紀的良好風氣。
三、斗智斗勇問題生
在班級管理中總是會遇到這樣的學生:他們故意擾亂課堂紀律;多次違反校規校紀,而且重點是他們“永遠”屢教不改。其實,這些令人頭痛的學生也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有些特別義氣、有些特別真誠、有些又特別天真。只要通過恰當的手段,他們也還是愿意傾聽、愿意改正、愿意進去的。在與他們斗智斗勇的過程中筆者有以下三點體會:
第一、 讓問題學生當“官”
問題生身上缺點不少,但也有優點。比如:有的文體方面有一定的特長;有的班級集體榮譽感特別強,有的責任心強……要善于發現、利用這些閃光點,讓他們擔任文藝委員、體育委員、衛生委員、考勤值日生等班干部,這樣既發揮了他們的特長,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也使他們與班主任溝通的渠道更為順暢。
第二、和問題學生“談條件”
以發號施令般的態度去溝通,問題學生有天然的抵觸情緒,他們有著極強的自尊,急需他人的尊重,渴望交流。因此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我們是可以適當放水的。比如:當老師要求請家長時,問題學生請求不要把錯誤告訴家長;當老師要求犯錯誤的學生在班會上作檢討時,他們請求交一份書面檢討。作為班主任不妨妥協一下,只要學生是真誠的認識錯誤,并決心改正錯誤,我們不妨就接受他們提出的條件,給他們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
第三、讓問題學生“幫幫忙”
多數問題學生總會有這樣的感覺:老師總愛把我們遺忘在角落里。因此:班主任不妨多讓他們“幫幫忙”。借用他們一支筆,讓他們拿教具,向他們詢問班里的一些情況等,他們雖然不愛學習,但對于這些輕而易舉就能做好的事,還是很樂意做的。這樣,他們會親身體會到:老師心里有我們。總之,這類學生大都聰明、精力充沛,只要好好引導,他們往往更有出息。對于他們,作為班主任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關心與愛護。
回顧這些年的經歷,感覺自己就如同學生們的保姆一般,從小節入手,為每名學生量身打造一套適合自身的成長路徑,雖無太突出的成就,卻也分享到了他們點點滴滴成長的快樂。最后,我想和各位年輕的班主任們分享一個小竅門——合理利用每周的周報。以前,我最恐懼的事情就是收到每周一班會前下發的班級周報,每次4-5張表,紛繁的各類問題總是讓我應接不暇,頭痛不已。后來,我漸漸發現其實周報反映的就是我們班級常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現狀。如果我們能夠有效的解讀和利用周報的話,那么班級的常規管理將會更加得心應手、有的放矢。